大人眼中的疯子,是我的好朋友

  英子和疯子是怎么成为好朋友的呢?她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疯子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01

  故事要从英子来到北京第一年讲起。

  英子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胡同口有一家惠安馆,惠安馆住的是从“惠安”来北京读书的穷学生们。馆里还住着一个疯子,她是惠安馆长班的女儿。她总倚着门墙站着,看来来往往过路的人。

  平时大人都不许小孩接近惠安馆,小孩也怕疯子,但英子不怕。英子觉得,惠安馆的疯子是个梳着油松大辫子的大姑娘,和张家李家的大姑娘没什么两样。所以疯子冲她一笑,她就想走过去和她说话。

  她开始背着家里人偷偷去找疯子玩,她们一起抓树虫、染指甲,慢慢成为了好朋友。

  每次英子来,疯子都会给她讲故事,讲她爱的人和她的孩子。虽然故事讲得断断续续、没头没尾,但英子都记住了。

  

  疯子叫秀贞,和住在惠安馆的穷书生相爱了。书生说要回老家卖田卖地,一个月后回来明媒正娶她。书生离开时,秀贞已有身孕,但谁都没告诉。

  书生回家再也没有回来,而秀贞的肚子却慢慢大起来,藏都藏不住。父母怕丢人,把她接回老家生孩子。孩子一落地就被秀贞父母扔到齐化门城根底下,不知被野狗吃了还是被人捡了。秀贞醒来找不到自己的孩子,疯了。

  一晃,已经过了六年。秀贞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小桂子,因为孩子是秋天桂花飘香时生的。她每天都在思念小桂子中度过,每年都给孩子缝很多衣服和鞋子。

  秀贞常嘱咐英子:“看见小桂子要叫她来,我要带着她一块儿去找她爹。”她告诉英子,小桂子脖子后头中间有指头大的一块青记。

  英子也相信,一定有个小桂子在,英子还打算送一块手表给小桂子。

  

  02

  和宋妈去买菜的路上,除了经过惠安馆,还会经过井窝子。妞儿每天会来这里打水,英子在这里等她来,邀请她去家里玩。

  每天下午,妞儿会来和英子一起玩耍。她们在西厢房里一起养小油鸡,一起玩踢制钱,一起胡说胡唱胡玩,过得很快乐。

  有一次,英子发现妞儿浑身是伤。一问,妞儿竟哭了起来。原来她出来玩,爸爸就用掸子抽她,妈妈也时不时来拧她。

  后来,妞儿告诉英子,她不是爸妈亲生的。她偷听爸妈讲话讲到,她是在齐化门城根捡回来的。爸爸从小教她唱戏,现在让她到天桥卖唱,还希望她长大能唱得跟戏园子里的碧云霞一样红,赚很多钱给他们花。

  

  妞儿又挨揍以后,从家里拿了两件衣服偷偷来找英子,把衣服存在她这里并告诉她,有一天自己一定要去找亲爹亲妈。

  英子一直觉得,妞儿的身世和小桂子很像,长相也和秀贞相似,她们俩的眼睛都很透亮,一笑,眼底下有两个泪坑儿。英子扒开妞儿的衣服领子,看见她脖子上也有一块青记。

  英子知道,妞儿就是秀贞的小桂子,她带着妞儿去找秀贞,好让她们一块去找妞儿的亲爹。英子还从妈妈的首饰盒里拿了一只金镯子,准备给她们娘俩做盘缠。

  秀贞见到妞儿后,确认是被扔掉的女儿。她让妞儿喊“妈”,妞儿感觉秀贞和她想象中的母亲形象很相像,怯生生地喊了。秀贞匆匆收拾了行李,拉着妞儿跑去赶火车。

  

  而英子,发高烧昏迷了整整十天,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迷迷糊糊中,她听见妈妈和宋妈说起秀贞和妞儿——她们一起被开动的火车撞死,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03

  这是个令人悲伤的结局。

  那么,酿成这场悲剧,究竟谁的责任最大?我认为,罪魁祸首便是秀贞的父母。

  孩子成长过程中,秀贞父母没有做好教育和沟通,让她未婚先孕;发现怀孕后,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便送回老家生产;一生下孩子,没有征求秀贞的同意,私自扔掉了孩子。

  这件事刺激了秀贞,让她疯掉,每天活在痛苦里,进而毁了她的一生。同时,被扔掉的孩子,命运也意味着悲惨,要么被野兽吃掉,要么被人捡回去养,日子也不会好到哪里。

  

  最终,造成一个疯了的母亲苦苦想要找自己的孩子,一个被养父母虐待的孩子心心念念要找回自己的亲生父母。

  更具讽刺的是,疯母亲和苦孩子住的地方离得非常近,可是没有人为她们找寻到彼此。毕竟她们只是旁人闲时的谈资,没有人真正关心她们的处境。

  而英子,一个六岁的小孩,独自走进惠安馆,听秀贞倾吐她的心事,看到了她对爱人的深情、对女儿的怀念,甚至会心疼她瘦成板的身体。

  在大人的世界里,秀贞是个疯子;在英子眼里,她是个正常人,她把秀贞嘱咐的事情牢牢记挂在心里,并且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她。

  我常常幻想,她们要是上了火车,能不能真的找到妞儿的亲爹,然后永远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母女刚刚相认就死去,总让人难以接受。又或许,她们是幸运的?至少还没来得及承受现实生活更残酷的迫害之前,一块去了一个更美好的地方。

  作者:楂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