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所有孩子都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
2001年,美国高中老师塔文纳发现,社会需要一个系统来筛选出谁适合什么样的工作,学校便成为这样的平台。
而大部分学生都不知道高中毕业意味着什么,除了拼搏学业成绩之外,没有人真正为步入成人世界做好准备。
正当她感慨无力改变军备竞赛式的教育体制时,她发现自己做妈妈了。而“9·11”事件的爆发,让她开始思考:等待着她的孩子的会是一个怎样不确定的世界。
她相信:我们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让运气或环境决定孩子们的未来。
如果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所有孩子都过上美满幸福的生活,那么这种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
接下来就像是要开一个圆桌会议,各方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哲学家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教育家说:优秀老师要善于激励学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他们会提出巧妙的问题。传播深远的知识,从而引发学生的思考。
家长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们快乐地学习一直是我们的目标。
公司CEO说:我们需要新人具备以下特点:1、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2、批判性思维;3、创造力;4、人力管理;5、协作能力;6、情商。现在更加看重的是创新思维、独立性和主动性。
如你所愿,塔文纳决定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她希望做一些对孩子的人生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20年后的今天,由她一手创办的萨米特高中荣获了众多的奖项和赞誉。《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评选其为全美最优秀的高中,《华盛顿邮报》评选其为全美最具挑战性的高中,《快速公司》更是将其列为教育界十佳创新公司。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下塔文纳书中的这4个学习模块,具体是如何影响孩子的终身成长的。
01好奇心
牛顿对一个苹果产生好奇,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对烧水壶上冒出的蒸汽也是十分好奇,最后改良了蒸汽机;伽利略因吊灯摇晃而好奇从而发现了单摆……。
学习始于好奇心,鼓励学生体验、探索、追求,发掘孩子真实的兴趣。只有帮助孩子找到他们真正的兴趣所在,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建立属于自己的目标。
让孩子追随自身的好奇心和兴趣,他们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在掌握了更多的知识以后,他们会更加游刃有余地学习。这才是一个高效的循环体系。
0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就是以精通、自主和目标为核心的学习机制。
家长经常会犯的错误就是太投入和过多插手,甚至想要替孩子完成所有事。我们应该信任孩子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
受好奇心驱动的自主学习。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他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找到与世界对接的入口。
让自主学习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关注那些令孩子“印象深刻的时刻”,不要再问“你将来想干什么”,而是要问“你喜欢做什么”“哪个部分是你最喜欢的”。你的问题要能够直指孩子的兴趣点,帮助他们了解自己是喜欢创造、演讲、表演,还是解决问题。了解“印象深刻的时刻”有助于孩子更好地认识自我。
03内部驱动
人们最开始往往会做许多不同的尝试,我们称这一阶段为原初目标阶段。
学生可以选择参加一些实习或培训项目去体验,或者与已经明确自身目标的人多交流。
学生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畅想未来:如果我选择了这条道路会怎么样?——这就形成了自己的原初目标。
学生都应在脑海中为自己勾勒出不同的图景,那幅画面要尽可能丰富和完整。这样你才能真正意识到它是不是自己喜欢的,是不是符合自己的价值观,能否反映出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些认知有助于学生为自己筛选出合适的道路,并促使他们做出最终的选择。
古人讲凡事预则立。这些轮廓清晰的目标会帮助他们不断前行,这种伟大的内驱力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伴随他们终身成长。
04成长性思维
所谓成长性思维,就是相信刻意练习,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正确的努力来培养。勇于去寻找方法,付出努力,最终解决问题。
比如,一位学生在等待考试成绩的时候,往往在想,我这次考试不理想,但最重要的是我能通过这次考试知道自己的漏洞在哪里,通过查漏补缺,下次一定会得到提升。
想要培养成长型思维。
首先,要学会正确评价自己。既不要好高骛远,也不能妄自菲薄。
其次,就是不要过分相信天分。如果一开始就自我设限,那就是自己否定了自己。按照《刻意练习》书中所讲,很多天才靠的不是天赋而是刻意而正确地练习。
成长性思维是一种更加积极的思考方式。总是认为通过不断地、刻意的训练,总是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读完这本书,恍然大悟:作为教育者或是家长,应该准备什么呢?
不应一味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更应关注能力的培养,孩子心灵的变化成长。给予他们必要的引导,辅导,协助而不是主导,要激励孩子的求知欲。帮助他们成长,为未来做好准备。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