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环太平洋》

   在正文开始之前,先操聊城鲁信影城的十八代祖宗。这个电影院真的非常奇葩,灯不够亮,掐卡司这些就不说了,他们的片源也是很奇葩的,似乎是在原画幅上切下中间那一块放映的,导致最下边看不到字幕,最上边看不到头顶,很多近景人都只有半个脑袋,而这个电影很凑巧的全部都是给巨型机甲的仰拍,导致最后。。。。哥连这些机甲的脸什么样都没有印象。这种严重破坏片源构图,信息量,画质来糊弄观众的行为真的是太恶心了。这种情况哥一共遇到三次,一次是看《复联》,一次是看《黑衣人3》,一次就是看这个《环太平洋》。这绝对是哥最后一次去这家影院了,建议大家也不要去。

      其次要操贾翻译三十六代祖宗。为什么这个片要碰上她老人家。“天马流星拳”是什么意思?专治贾翻译的大脑炎?

      贾翻译还有一个自作聪明的地方,一般人可能很难看出来,她翻译成“让我们证明启示录的末日预言师错的”!这就错了。“启示录”这个词已经泛指末世毁灭了,像《我是传奇》、《云图》的最后一个故事,都可以被称为“后启示录”电影。

      那就先从“后启示录”说起吧。这样的科幻片秉承着一种和科技乐观主义者完全相反的美学风格。诸如《遗落战境》,《星际迷航12》这样的片子,其设定必然是干净,整洁,酷炫的,而后启示录片则必然是脏乱差。《环太平洋》对机甲和城市设计的极力做旧,做破,做脏很好的表现了后启示录的风格,再加上无处不在的烟雾,阴云,海浪,仿佛上古邪神克苏鲁终于降临人间一样,这个调调真的是戳中了哥的high点了。

      注意两个概念,一个是“蒸汽朋克”。和科技乐观主义创造的那种全身360度无缝流畅,或者模拟人类的机器人不同,《环太平洋》的机甲突出了一种“机器感”,而前者则极力“去机器感”。《环太平洋》的机器总是把关节,驱动核心,齿轮转动这些元素着重把握,棱角分明的,带有明显现代机器(大概武器迷可以单从各国机甲的特征就能判断出谁是哪一国的)印记的机甲战士,又一次戳中了哥的high点。

      一个是“银翼杀手”。香港这个城市其实是把“银翼杀手”的美学风格做到了极致,雨夜里充满中国风情的城市,热闹,凌乱而神秘,随处可见的冷色调,写满汉字的霓虹灯招牌,这个梦在《银翼杀手》里做过,在《攻壳机动队》里做过,在新版《全面回忆》里也做过,现在轮到《环太平洋》了。

      至于中国人大发怪兽财,用怪兽恶心的肢体做营养品这样的桥段,有没有让你想到柯南伯格的《感官游戏》?

      从这里我们看到这部电影的聪明之处。雨景,夜景,即表现了一种后启示录时代的整体美学风格,其实也是一种压低成本,藏拙的手段。任何设计上的不足,都可以通过阴影,烟雾等处理来变得不那么明显。我猜是出于这个原因,而不是豆瓣首页所谓的“玩打光”。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像eva”的原因。因为eva第一场战斗就是夜战,那个在黑暗中因为荧光涂料,眼睛等光芒而被塑形的巨大人形兵器形象是如此深的印入我们的记忆里。

      还有一些聪明之处体现在剧情的设计上。很多人认为本片视觉效果满分,剧情不咋。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这种性质的片子需要什么样的剧情。首先,不要喧宾夺主,毕竟巨型机甲和怪兽才是本片的主角;其次,要努力烘托出动机,因为机甲距离我们太过遥远,我们毕竟还是更关心人的命运;最后,要与本片的世界观相契合。

      现在你就知道这个“神经连接”是多么重要的设定了。是的,它并不新奇,然而它真的是太有用了。

      首先,神经连接意味着你要有强大的意志力来控制自己的思想,其次,神经连接意味着你要分享你和同伴的记忆。这样本片的“心路历程”如何塑造就一目了然的,首先是一个战胜自我的过程,其次是一个和同伴互相探索,互相交流,最后互相认可的过程,处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处理了人和自己的关系,当然别忘了你是为了打怪兽,最后连人与外界的关系都处理了,这个设定就圆满了。

      然后我们还可以更进一层吗?是的可以。既然人可以和人连接,那么人就不可以和怪兽连接了?这个设定太牛了,一旦这个设定出来,很多其他设定也会跟着出来。你看,我们只有和捕获了的怪兽连接,那么获得的信息就太少了,既然如此,干脆设定怪兽具有“虫巢意识”。既然交流时双向的,并且这种交流可以是人类和怪兽的女王的交流,那么怪兽便可以窥探到人类的弱点,针对人类的弱点首先把高富帅机甲干掉,然后屌丝机甲临危受命,反败为胜的桥段也可以铺展开来了。既然通过连接窥探怪兽的奥秘如此重要,那么千方百计获得尚未死亡的怪兽大脑就是必须的,这也就直接带入了本片当中最牛逼,最奇观的一幕,人类切入怪兽山一般伟岸的残骸中探索。

      你看,说道最后还是导演的一个怪兽梦。然后他画了好莱坞超a级制作的钱来圆这个梦。不是所有的梦都可以和任何人分享,但是对于我来说,它显然是太牛太牛的一个梦了。

      最后谈一下主题,怪兽电影需要主题本来就是很扯的一件事情。片中有句台词,外星人早就想要占领地球,但是地球的环境不适合他们居住,一直等到几亿年之后的现代社会,由于空气污染和生态破坏,地球的环境已经适合他们居住了,所以他们卷土重来。。。这个设定一出现,笑场就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其实怪兽电影都是有主题的。《哥斯拉》的出现是由于日本对核的恐惧,在好莱坞翻拍的版本中,干脆直接给定哥斯拉就是蜥蜴受到法国核试验辐射而变异形成的。注明的社会主义cult片《平壤怪兽》,显然用这种极端的方式表现了——阶级斗争。。。

      《环太平洋》的主题就是机甲、机甲、机甲,以及怪兽、怪兽、怪兽。我甚至希望把《潘神的迷宫》主题也只概括为怪兽。

      不过电影中一个蛮有意思的设定,由于“猎手计划”被宣告失败,人们开始退出海岸线,筑造高墙以求自保。这个有点像《三体3》里面的黑域计划。但是刘慈欣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是,把自己封闭起来是没有前途的,人类的未来在整个宇宙,必须冲出去,不顾一切的冲出去。

      筑墙只能延缓恐惧的到来,而它的成本则太大太大,看过《进击的巨人》的孩子都会同意。

      最后引用《克苏鲁的呼唤》作为本文的结尾:

      “它应该是被困在了它在海底的,黑暗的无底洞里了,否则此刻的世界将充满惊恐与疯狂的尖叫声。谁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呢?升起来的会沉下去,沉下去的会再升起来。令人厌恶的东西在深渊中等待、幻想,衰败遍布于人类动荡不安的都市中。那一刻终会到来——但我不应该去想,也不能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