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经典:《北京人在纽约》爱人的天堂和地狱

  《北京人在纽约》是由郑晓龙、冯小刚执导,姜文和王姬主演的第一部境外拍摄剧。本剧已于1994年1月1日上演。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期的时候,社会上流行这样一种句式:“如果你爱一个人,你就把她送到哪哪哪,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你就把他送到哪哪哪,因为那里是地狱!”这个句式从哪来的哪?它是从一部电视剧里拷贝的,那就是90年代初风行一时的《北京人在纽约》!这部片子写的是当时大量的觉得自己有本事的人,就想出国到国外淘金。93年的时候国内有股热潮就是去美国淘金,因为改革开放让人们见识到了西方的点点滴滴。觉得里面有好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拼一把、搏一搏!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出现了大量的出国热潮。有时候都陷入一种非理性的狂潮,同期有部电影《大撒把》就反映那个时候,不理性的出国热潮。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少人在国外转了一圈发现,外国的月亮和中国是一样的!有圆,有缺生活一样有艰辛!

  2018-07-24 18-25-1302:44来自岩论热点

  这部电视剧有两大卖点,第一个是全程在美国纽约实景拍摄,打造一部首个在国外全程拍摄的电视连续剧。第二个就是主角的选定,就选定了姜文。姜文那个时候在国内已经是一线演员了,男演员中已经是顶尖的。而且姜文自己曾经公开表示过,自己是不会演电视剧的。一个只演古装片电影的影帝级人物演的电视剧,这是一个成功的炒作点。这两点使郑晓龙、冯小刚这些人信心百倍,它的剧情也很有意思讲的是北京的音乐家王启明和老婆要到美国闯荡一下,结果到了美国后才发现生活远比他们想象的艰难。但经过一番打拼,王启明终于成了富翁。在打拼过程中还认识了红颜知己阿春,可自己的老婆成了美国商人的妻子。这个商人还是王启明最大的竞争对手,自己的女儿从国内来到美国,不理解父母离婚。女儿就开始放纵自己,来报复父母。所以这样一种激烈的东西方文化的碰撞,这种激烈的人生矛盾纠结在一起。里面存在着一种概念,去了美国打拼一通,部分的实现了个人的理想,得到了你想要的。可回头一看,失去了自己曾经拥有的。有得有失,在文化碰撞和对欲望追求过程中,人经常迷失自己。这个主题放在出国潮宏大背景之下,显得非常深刻!

  这部片子预算是150万美金,在92年整个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全年的经费才180万人民币。如何筹得150万美金,是当时的首要任务。幸好中国银行同意贷款给剧组,但要能还上贷款,又要走出电视剧不赚钱的怪圈,当年导演郑晓龙也没有把握。制作完成后,证明了当年的选择是对的。中央电视台用黄金时段三分钟广告换取了《北京人在纽约》的播映权,这让郑晓龙处了还完贷款,还有了70万的盈利。这是当时北京电视艺术中心首部纯盈利的电视剧,而中央电视台收获的也颇为丰厚。《北京人在纽约》拍摄的时候也非常有意思,导演郑晓龙之前在电视剧里都是制片人、出品人、编剧。但在《北京人在纽约》中不行了,因为整个剧组只有他在美国生活过。所以,这也是郑晓龙第一次当电视剧的导演。这部戏,前前后后捧红了不少人。这部戏流传范围非常广,还要感谢主题歌《千万次的问》。演唱者刘欢是在片子收尾的时候才开始配主题歌,而且要在一个月做好。因为中央电视台马上就要播,赞助商有压力。这就得佩服刘欢的创作能力了,一个月写了9首歌,几十个音乐片段。到底是写出了《千万次的问》!所以,一部优秀的电视剧是一个集大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导演、演员、还是唱主题曲的。都不同程度的投入了巨大精力,同时也相应收获了自己人生的巅峰时期。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