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蒂与爷爷》:一个温暖治愈的故事

  海蒂与爷爷之间相依为命的感情,爷孙之情。两个人都是孤独者,却在一起彼此找到了安慰和陪伴。海蒂天真浪漫,虽然刚开始爷爷没有接纳海蒂,但后来两个人却是不能分割。爷爷不舍海蒂离开,将姨妈驱赶走。海蒂思念爷爷成疾。爷爷滑雪橇带海蒂下山找玩伴皮特。两人在茫茫大雪中冲出,给人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傍晚爷爷来接海蒂回家,白胡子爷爷背起小海蒂,爷孙两人在白茫茫孤寂的山中显得尤为高大。小海蒂在看到皮特的奶奶眼盲牙老连面包片都无法食用之时,她对爷爷说了一句话:其实我们现在过的生活很好吧!

  幼小的海蒂已经能够理解和认识他人的苦难,并从中汲取生活的勇气和希望。这也是我们应该思考的。我们即使看到了生活的痛与苦,依旧要认真努力的去生活。

  在观看影片之后,我想起很早之前所看的一部国产影视剧叫《暖春》。整体也是讲述的爷孙情。而且这里面的爷爷和孙女还没有血缘关系。孤女小花与爷爷也是相伴一生。其中有几处不同的点。《暖春》里的爷爷是十分支持小花去上学的,甚至编筐为生,为其筹集学费。而影片中的爷爷一开始是不让海蒂去学堂。我的思考是因为爷爷在村中的形象,长期被抹黑,虽然自己对于恶意可以不予置否。但是海蒂年纪过小,难免受欺。而且下山路远,小海蒂还不能确保安全。(我的一种猜测)所以,有时候,压抑拒绝并不是因为不爱,只是爱的方式有异而已。

  另在故事叙述之中,?在海蒂被骗去法兰克福之时,影片中对爷爷的记录在爷爷下山追海蒂未果的落魄背影。而在海蒂到法兰克福生活这段时间里,爷爷没有任何镜头。刚开始的我一直思考爷爷会是什么反应,但我看到海蒂回到阿尔卑斯时与爷爷的拥抱之时。我才觉得那段时日给爷爷任何镜头捕捉都无法表示爷爷对海蒂的思念与爱惜。但是在传统的中国叙述之下,我相信大多数情况下,都会给到爷爷的反应。这种留白艺术很有艺术魅力。

  对我吸引很大的还有电影的构图和拍摄技巧。神秘的阿尔卑斯山,牧羊生活。影片中多次有纯属自然的镜头,空旷的山脉,绵延的山峦,奔跑的羊群,这些自然之景,真的是最美的画卷。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我想起儿时放羊的经历,中国的山,那就真的多是山,山中都是高大的树木,少有的平地那也是稀草,因为那都是羊群和人群最喜欢停留的地方。不曾去往有大牧场的地方,去见草原广阔,去看羊牛奔跑,心向往之,期待日后能有机会。

  《海蒂与爷爷》这部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为9.2分。除了治愈之外,我想片中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地方值得去关注。

  真正好的影片,会展示给你价值观,以及真实感。

  关键词一:别人的看法。

  海蒂听到皮特说爷爷杀过人,之后海蒂回家之后对爷爷有点疏远、惧怕。后来爷爷问道,你是听说了我的事吗?

  爷爷告诉海蒂,不要听别人说什么就相信。

  在学校里,老师问同学们将来想做什么职业。

  皮特说,他想放羊。大家都笑了。

  其他同学说,相当铁匠、木匠……。老师赞许了他们。

  海蒂说,我想写故事。大家都笑了。海蒂后来就被压抑了,因为自己的梦想受到了别人的嘲笑,她也开始不自信了。

  直到克拉拉的奶奶告诉海蒂,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别管别人怎么说。海蒂开始拿起奶奶给的笔,写作。

  社会学里有个理论是说,人们会参照别人的行为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是人社会化的重要一步。

  但是这部电影在暗示我们,不要过多听别人的看法。因为他们都是些没有眼界的人。

  关键词二:尊重

  电影中,克拉拉小姐家的男管家很喜欢海蒂。我想这可能就是把人当人看的结果吧。

  在故事发生的年代,人们有阶级划分。

  男管家是仆人,海蒂被卖到卡拉拉家给卡拉拉当朋友,陪伴她读书,玩耍。海蒂在卡拉拉家相对于是二小姐。

  女管家告诉海蒂,吃饭时别跟男管家说话。但是海蒂没有太多的阶级意识,所以对待男管家比较平等、亲近。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男管家告诉海蒂那个塔或许可以看见大山吧。

  在海蒂把小姐克拉拉偷带出去被发现后,男管家找到了他们,帮她们在严肃的女管家面前撒谎,包庇她们。因为,海蒂也带给了男管家温暖,让他获得了被尊重的感觉。

  海蒂与克拉拉在外面玩时,她们迷路了。海蒂于是去向乞丐小男孩问路。克拉拉小姐说,别跟乞丐说话。(从小被这样教育了)从这儿可以看出阶级之间分割非常严重。不过当海蒂去塔里后,克拉拉一个人坐在轮椅上在大街上等海蒂回来。这时,一个贫穷妇女(在克拉拉眼中应该也算是乞丐)走过来,向克拉拉售卖小猫。克拉拉买到了小猫。但是,更多的是,克拉拉学会了尊重下层阶级的人。

  (完)

  转载前请联系。

  公众号:芦笛的个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