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于晏小时候是胖墩儿:榜样是迈克尔·乔丹

  

  采访结束,他很真诚地对记者说了一句,“谢谢你,哥!”

  “如果是在五六年前,我看《教父》这样的片子,是没有感觉的,可能是年纪和表演的功力上都还没到火候,没有办法了解这样男人的情感世界,没有办法投射进去自己的生活阅历。”

  在聊到自己喜欢的偶像演员马龙·白兰度在经典影片《教父》中的精彩表现时,彭于晏,这位当红的台湾偶像演员眼睛中熠熠生辉,他双手并拢支撑在坐着的椅子前,身体略向前倾,俊秀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在拍完了《翻滚吧!阿信》这部电影后,彭于晏的蹿红速度可以用“坐火箭”几个字来形容,除了像《寒战》、《太极》、《LOVE》等大投资电影都找上他外,就在不久前,他跟白百何主演的爱情片《分手合约》在内地居然收获了2亿票房,而明天,由他跟张家辉主演的拳击题材的励志片《激战》正式上映。在这部电影中,彭于晏饰演一位家道中落的“富二代”,为了让失意的父亲重新在精神上站起来,也为了重新赢得“父子之爱”,这位没有学拳经历的年轻人居然“异想天开”地想要去打综合格斗MMA的大奖赛。

  关于彭于晏为了配合戏中角色,刻苦训练的新闻早已被炒作过很多遍,以至于在记者进入专访室前,工作人员还善意提醒,千万不要再提肌肉的话题。

  不过坐在记者面前的彭于晏却非常容易打交道,对于记者提出的问题有问必答,即便是对于像“父爱缺失”这样略显隐私的话题,彭于晏也是很真诚的做了回答。

  采访结束后,他还不忘很真诚地对记者说了一句,“谢谢你,哥!”

  心声

  “《翻滚吧!阿信》就是我自己当时内心的一个投射”

  提起彭于晏,观众最先想到的一定是《翻滚吧!阿信》这部电影。事实上,对于彭于晏本人来说,这部电影在他演艺生涯中也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当时的他,因为合约问题,一度被公司雪藏了起来,一年多没有收入,还要面对巨额的索赔,人生陷入困境。那个时候的他,一度“焦虑到失眠,甚至想干脆不做这行,大不了回去读书,学画画或再学商。”

  林育贤导演是他的好朋友,两人是“革命情感”,他拍第一部电影就是跟林育贤合作,“片中的阿信就是我自己当时内心的一个投射,虽然第一部片子没有很好的成绩,但是导演带我进入了电影的世界。他知道我那时过得不顺,他愿意找我再拼一次。”

  《翻滚吧!阿信》取材于林育贤哥哥林育信的真实故事,本来导演是想找一个真正的体操选手去演,但彭于晏最后争取到了这个角色,“要想过他哥哥那一关是很困难的,所以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去训练。这也是我当时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动力,我要告诉大家,要想做好一个演员,我愿意付出。”

  有半年的时间,彭于晏几乎是住在故事的发生地宜兰。每天早上跟体操队的小朋友们一些训练,吃住一起。为揣摩角色,他去林育信教练年轻时打架的地方实地探察,去当地的夜市和庙宇亲身感受,“我每天几乎都跟着林教练,看他走路的样子,他抽烟的样子,甚至包括他的口头禅,他讲他的故事,我会把这些都录下来,去想,去揣摩,就像看一部电影一样。”

  “当时拍的时候也没有想到大家会这么喜欢这部电影,只是很专心地想把它做好。”

  谈起这部电影的受欢迎程度,彭于晏的脸上笑容满溢。“宜兰这地方很安静,很漂亮,以后你去台湾,一定要去看看哦。”

  故事

  小时候的小胖墩儿上进榜样是迈克尔·乔丹

  林超贤找彭于晏拍《激战》的时候,他正在北京拍《分手合约》,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很兴奋,“是拍动作片的那个林超贤吗?”“可以在他的戏中看到很男人的一面,我以为是一部枪战片,结果他说是综合格斗片,好在我之前也学了拳击,也喜欢看综合格斗的节目,然后又听说有张家辉,我就很想马上参与进来,在这部戏中应该能够学到很多东西。”

  “我想在他的戏中,通过角色演绎应该可以看到一个很不一样的自己,这就是我喜欢他的很重要的原因吧。”彭于晏透露自己的心底秘密。有一天吃饭的时候,他还很好奇问导演,这么多的演员,为什么会找他?林超贤回答,自己在无意间看了《翻滚吧!阿信》,为这部戏花8个月的时间去接受训练,他觉得很“精神病,居然有这样的演员。”

  “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是彭于晏年少时的“唯一偶像”。不过小时候的他是个小胖墩儿,距离乔丹就像地球跟月球之间的距离那么遥远。还有,他小时候还患有哮喘,好在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他上中学时苦练游泳和篮球,一部分是身体原因,一部分是偶像的作用。“你可以接受失败,但是永远不要放弃,这句话是我很小时候看乔丹自传时记得的。在精神上,他是给过我一些动力,当我在自己的工作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时,那种记忆就出来了。”

  拍《翻滚吧!阿信》和《激战》这样的励志电影时,彭于晏心中就会有一种使命或动力在盘旋,“这样的一份心态,不会让你觉得拍戏很辛苦。因为你会觉得这是一份使命。”

  对话

  我没有过“混流氓”的经历

  记者:《翻滚吧!阿信》其实讲述的是一个青少年成长路上对生活的“顿悟”过程,包括《艋舺》在内的很多台湾电影也都绕不开“黑社会”对一个年轻人成长的影响,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

  彭于晏:我觉得是年少轻狂。两部电影发生的时间点不一样,我很清楚《翻滚吧!阿信》这部电影发生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候的台湾就是这样子,除了你说的那个黑社会,也有那种小流氓,每天无所事事,也不知道自己生活的中心在哪里,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些什么,所以那个年代的年轻人都很想去外面的世界体验,想去台北这样的大城市看看。血气方刚的他们可能会觉得“混流氓”是一件很过瘾的事情,不想被这个社会框住,想要突破,想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可是却走错路了。

  《翻滚吧!阿信》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尤其是年长的观众看完后,很有同感,很多人告诉说,这是他们的故事;也有一些“中辍生”看完后,觉得自己要尽快爬起来,要像林育信教练一样浪子回头;也有一些想放弃的运动员重新又站回到了赛场上,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蛮真实的年代故事。

  记者:你应该没有“混流氓”的经历吧?

  彭于晏:虽然我是单亲家庭,但很幸运的可以到海外念书,我也没有过“混流氓”的经历,但是身边有这样的朋友,需要帮忙的时候,大家也会聚在一起,但是大家不是黑社会,也不晓得那个年代是怎么样的。在加拿大上学的时候也会遇到打架的事,但是能够去海外念书,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和金钱,我是比较传统的家庭出身,家里那时候管的比较严,我外婆把我带大的。

  记者:你是如何体会《激战》中的角色的,会有人规定你必须去练习拳击吗?

  彭于晏:没有人规定我为了拍《激战》,就一定要学拳两三个月,但我觉得,这样的一个角色,一两个月就拍完了,以后也许再也不会遇到这样的角色了,一辈子就一次,那为什么你就不尊重这个角色呢?我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去演,就是这样子。

  我不是科班出来的演员,也是在演戏中学习表演。我很喜欢看电影,这是真的,像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愤怒的公牛》和威尔·史密斯主演的《拳王阿里》,很早就看过了,我喜欢这些伟大演员用体验的方式来演戏,比如丹尼尔·刘易斯为演好《拳击手》,就花了很长的时间去打拳,去体验。 对于这些演员这么注重拍片前的体验,我以前是没有感受的,但是现在就很喜欢。我做自己工作的时候,就会不自觉地向他们学习。如果你要演好片中的角色,不真的挨几拳,不真的被巴西柔术锁过几次,不被打到痛,你是不知道怎么演好的。所以在训练的时候,我就跟导演说,一定要找几个真正的训练拳手来,结果他真的找来了几个综合格斗和巴西柔术老师,从最基本的练起。

  记者:拍戏中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危险吧?

  彭于晏:很多功夫片都是靠剪辑来营造气氛,但是林超贤导演想要拍一部纪录风格的电影,不要很多的“借位”。

  导演后来真找来两个MMA综合格斗的老外拳手,拍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这些外国选手很会打,但是他们不会记的已经设计好的出拳路线,有时候,他们看到你这边空了,就会本能地一拳打过来。有好几次,对方忘记了,结果就打到我脸上。打了也就打了,继续。

  虽然不会像比赛中那样被一拳“KO”倒地,但也是很痛,一刹那,你的耳边就突然想起“嗡”的一声,然后什么都听不见了。虽然有拳套保护,但这些拳套其实很薄,光是用前臂去挡对手的拳,一场戏就要挨几百下,全部淤血,还有小腿的前面部分。

  其实导演最想传达的就是那种精神,所以当你站在围栏中进行表演的时候,你会不自觉地进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中:我是代表这些拳手演这个戏,我要让观众看到这些拳手背后的故事,他们并不是一头野兽,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而战?

  记者:有没有用替身?

  彭于晏:替身是有,但是这部片子很少用上。有一场戏,我已经打了3天了,非常累,导演看我太累了,跟我说,回去休息吧,这部分可以让替身来拍,于是我就在休息室中躺一会儿,结果一小时之后,现场又叫我了,“快叫他来,替身受伤了”。结果变成我要去顶替“替身”拍戏。

  拍戏中找回了缺失的父爱

  记者:《激战》中你演的角色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老父亲重新振作起来,同时也是为了赢得父亲对自己的认可,但是你出生在单亲家庭,从小父爱是缺失的,你是如何找到表演状态的?

  彭于晏:我必须去一个我没有体验过的领域尝试,在体验上挑战“父爱”这一块,这个表演对于我来说才有说服力。过去我拍过的印象最深的“父亲”角色是刘松仁大哥,他跟我演过很多部电视剧,还有在《寒战》中的“父亲”梁家辉大哥,以及这一次在《激战》中演我父亲的高捷大哥,此外还有一个在台湾的老师。难得他们都真的把我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所以在演的时候我会无时无刻地向他们讨教。

  以前我也觉得自己其实不需要父爱,虽然没有父爱,但是我外婆妈妈和姐姐都给了我很多爱。但通过拍戏,我感觉到这一块是蛮模糊的,是另外一个世界。当你进去的时候,你会发现一片不一样的情感天空,我就努力尝试进入这个世界。虽然我曾经不想面对,但是通过这部戏可以揣摩出来,去慢慢了解这份缺失的感情,很难得的机遇。我会尝试真正进入这个角色,在那种情境下,我真的会流泪吗?我真的会大叫吗?通过演戏,有很多生活中很难遇上的情感体验,这是很难得的。

  记者:在《分手合约》中的那场病房中感情戏情绪很浓烈,相比《激战》中需要付出很多辛苦的动作戏,哪个更难把握?

  彭于晏:我很高兴你看了《分手合约》,本来在病房中的那场戏在剧本中没有这样浓的情感爆发,但是拍的时候我还是主动跟导演建议,这场戏是可以有这样比较浓烈的爆发的,也许有人会觉得有点夸张,但是我觉得这个情绪是成立的。

  拍《激战》,除了训练之苦,还需要演出在工地干活的那种粗粝感觉,因为我长得比较娃娃脸,一看就是吃的蛮好的,当时在北京跟导演吃完饭后,我就开始做功课,再次见到导演的时候,就是角色中的这个样子了。现在你让我演,我就演不出来,因为我现在就不像一个拳手。所以时间是很珍贵的,在那段时间里,你体验过,表演出来的东西就会不一样。 记者:你在31岁时看待事物的眼光会有什么不一样?

  彭于晏:人家都说《教父》很经典,我也觉得是,但是经典在哪里?我以前也不知道,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我在20岁看,30岁看,到我现在31岁看,的确是一样的,我不知道我40岁看还会有什么不一样?

  所谓经典,就是有这样的魅力,随着你年纪的增加,你会看到电影中的不同层面;而我随着年龄的增加,也会开始演不同的角色。以前我看马龙·白兰度的黑白电影,也没有觉得他演得多好,但现在再去看他的东西,我觉得他是开创了一个新的表演方式,我希望自己也能够靠近他们的表演方式。

  他们都是用体验式的方法去做表演,马龙·白兰度在《码头风云》中出演了一个过气的拳击手,在码头打工。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他把自己吃胖,因为一个过气的选手不再训练,身体很快就会变胖。你会看到戏中的状态跟他之前的角色都不一样。他们都是在做一个演员的塑造,这是很有趣的。

  可能我自己现在也学到了一些皮毛,能够看出其中的门道,会思考他们是如何做到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中去,同时也会反省自己哪里的功课没有做到位。其实我已经在《翻滚吧!阿信》和《激战》中做过这样的角色体验,体验过,演出来的角色就会不一样。

  本报记者 王金跃 J166

  链接

  海归小生

  彭于晏,1982年生于台湾。13岁全家移民北美,后就读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主修经济。大二暑假外婆过世回台奔丧,遇导演杨大庆,参演偶像剧《爱情白皮书》一炮而红。就此休学进入演艺圈,主演的偶像剧越来越受欢迎。

  2006年彭于晏电视作品《我只在乎你》入围台湾电视金钟奖戏剧节目最佳男配角奖;2008年电视剧《我在垦丁天气晴》入围台湾第43届电视金钟奖戏剧节目男主角奖。

  2007年开始拍电影,并凭借电影《基因决定我爱你》入围金马奖最佳新演员;2011年主演的《翻滚吧!阿信》为他在电影业界赢得声誉,开始被许多大导演关注。而后连续接拍了《LOVE》、《寒战》等大制作。2013年与影帝张家辉一起主演电影《激战》。彭于晏与阮经天、赵又廷目前同为台湾最当红的偶像小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