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乳,到底是“人间美味”还是“健康杀手”?研究结果已公布
腐乳大家都不陌生,因其独特的气味、特殊的口感让人流连忘返,走进千万百姓家,时常被端上餐桌作为一种美食享用。
腐乳也是一种流传千年的佐餐小料,同时也是具有烟火气息的,深受中国以及东南亚人民的喜爱。
腐乳本身是一种健康的食物,但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却越来越“讨厌”它。究其根源,主要是近几年传言“腐乳当中含有较高的亚硝酸盐会增加癌症风险,这让人们开始排斥”。
经过上百年的演变,腐乳的制作有了一套成熟的工艺规范。大致分为两步,第一步为上霉,即将豆腐坯接种霉菌,让其在适宜的温度长出密集菌丝层包裹豆腐,形成“毛坯”。
当“毛坯”成长到一定阶段,就可以放盐腌制,使腐乳更加软糯,这阶段叫“盐坯”。
第二步,后发酵阶段。“盐坯”放入调配好的汤料中封装后,进入数月的后发酵,不同的地域会采用不同的独门汤料,营造出不同口感的腐乳。
豆腐乳当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等营养物质,适当合理摄入可以给健康增加营养物质,还能够有效的增强身体素质、帮助促进身体健康。
豆腐乳这种食物是由豆腐发酵而成的,它属于是一种豆制品,其中的蛋白质的含量和性质,完全能够与动物性食品相媲美。另外豆腐乳当中不含有大量的胆固醇,所以豆腐乳可以算得上是一款含有高蛋白的健康食物。
并且由于其中的维生素作用,豆腐乳当中的烟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以及维生素B12的含量存在着显著提高的现象,适当合理的去吃豆腐乳,确实能够给健康带来好处。
1.增强食欲
豆腐乳能帮助下饭,单纯搭配碳水就能很好的激发食欲,而且能帮助开胃。豆腐乳被腌制过,主要由豆腐发酵而来还有大量的食盐,所以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减少摄入量,避免服用过多导致钠离子渗透增加。引发血压升高。
2.预防老年痴呆
另外,豆腐乳中锌和维生素B族的含量很丰富,常吃不仅可以补充维生素B12,还能预防老年性痴呆。腐乳的蛋白质是豆腐的2倍,且极易消化吸收,所以被称之为东方奶酪。
3.降低胆固醇
豆腐乳不含胆固醇,但含有丰富的苷元异黄酮,能清理血管内堆积的胆固醇和脂质,容易被肠胃消化利用,平时多吃豆腐,可以降低人体血脂水平,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脂血症。
4.预防贫血
豆腐乳中的维生素含量也比较大,尤其是维生素B12的含量仅次于动物肝脏,而维生素B12在人体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可以促进人体的造血。
所以不难看出,吃一点豆腐乳往往有预防贫血的效果,特别是对于许多坚持素食主义的女性来说,她们可以经常吃东西。
腐乳和豆豉以及其他豆制品一样,都是营养学家所推崇的健康食品。它的原料——豆腐干本来就是营养价值很高的豆制品,蛋白质含量达15%~20%,与肉类相当,同时含有丰富的钙质。
腐乳的制作过程中经过了霉菌的发酵,使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更高,维生素含量更丰富。因为微生物分解了豆类中的植酸,使得大豆中原本吸收率很低的铁、锌等矿物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同时,由于微生物合成一般植物性食品所没有的维生素B12,素食的人经常吃些腐乳,可以预防恶性贫血。
1.痛风的人少吃
大豆及其制品含嘌呤较多。每100g大豆嘌呤含量为166.5mg,属于含嘌呤较高食物,患嘌呤代谢紊乱及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人群应酌量食用,避免导致痛风发作。
2.控制食量
豆腐乳的含盐量非常高,在平时大家可以严格控制好豆腐乳的摄入量,一个普通大小的豆腐乳约为10克左右,含盐量为1克,而成年人每天盐的摄入量不得超过6克,所以大家每天吃一块豆腐乳是没有问题的。
3.肾不好的人少吃
吃腐乳会加重肾脏负担,所以患有肾病的人不要吃腐乳。建议吃些清淡的食物和新鲜的瓜果蔬菜,这样才营养又健康。如果还盲目吃大量高盐类食物,只会导致肾脏病变,越来越严重,希望您能管住嘴。
4.小心放变质
食用腐乳时如发现腐乳变黑、变绿、发酸或发臭,必须立即停止食用,此时建议尽快扔掉。如果储存豆腐乳,最好放入冰箱冷藏,以免高温变质。在低温下,细菌不容易产生,对腐乳的保质期也起到了延长作用。
5.吃多少拿多少
腐乳中不含有黄曲霉菌,但是有的人在保存的时候没有保存好,使得一些细菌真菌溜了进来,就会滋生黄曲霉菌,所以在存放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除了存放,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吃的时候最好吃多少取出来多少。
腐乳在中国已有千余年历史,是由豆腐经过特定霉菌发酵后,再用盐和各式香料腌制而成的发酵豆制品。科学证明过量摄入亚硝酸盐,其就会在胃酸、蛋白质作用下,分解成一级致癌物亚硝胺,增加致癌风险,所以有亚硝酸盐致癌的说法。
那么腐乳是否含亚硝酸盐,是否致癌呢?答案是腐乳本身不含亚硝酸盐,即使是发酵过程也不产生亚硝酸盐。
可能出现亚硝酸盐的是在储存过程中,如果保存不当就可能产生亚硝酸盐。因而不要购买一些小作坊生产的豆腐乳,以免存在风险,最好购买正规渠道提供和生产的。杜绝亚硝酸盐的产生,自然不存在致癌的风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