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买房我答应给30万,住10天院儿媳9天在娘家,我把钱给侄女

  没有人会一直等在原地,也没有心会一直炽热。

  子女会因为父母的过失而日渐远离父母,父母也会因子女的不作为而对子女心寒。

  李芳(化名)膝下只有一子,尽管儿子已经成家了,但还是经常“啃老”。老伴儿去世早,李芳便同儿子和儿媳住在了一起。

  结果,却因一个学区房看清了儿子儿媳的真面目。

  

  李芳夫妻俩只有一个儿子,夫妻俩对唯一的儿子疼爱得紧。

  经常给儿子买新衣服新玩具不说,就连儿子想要去的地方,适逢夫妻俩放假也会带着儿子逛个够。

  儿子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在李芳夫妻俩的教导下也比较听话。但是男孩子天性贪玩儿,上初中以后,李芳儿子就开始变了个样子。

  虽然小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步进入叛逆期,但李芳怎么也没想到小时候如此乖巧听话的孩子长大以后居然会变成另一个样子。

  儿子小时候帮自己做家务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李芳转头便又被叫了家长。

  李芳丈夫对儿子的变化也是十分气恼,话里话外都责怪李芳不上班就算了,在家里连一个孩子都教不好。

  李芳自然是十分委屈,好在孩子在初中只是学习成绩不好,喜欢熬夜玩儿游戏,除了这些以外也并没有抽烟、喝酒和打架之类的恶习,品行还算端正。

  

  所以哪怕经常被老师叫家长,家长会上总是被老师点名批评自己的孩子,李芳也依旧对儿子十分宠爱。

  毕竟自己只有一个儿子,也实在犯不着为了学习成绩这点眼前的东西逼孩子那么紧。在李芳心里,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才是大事。

  在李芳的疼爱下,孩子虽然成长的品性较为端正,但在李芳的纵容溺爱下,终是同“别人家的孩子”有了很大的距离。

  儿子的婚房是李芳和老伴儿出钱买的,应了女方的要求,在城里买了一套大面积的房子,毕竟一开始双方就讲好了要让儿子给夫妻俩养老。

  所以老伴儿去世后,57岁的李芳觉得再继续一个人生活也没什么意思,心里也总是惦记儿子,便搬去了城里同儿子儿媳住在了一起。

  婆媳同住一个屋檐下往往会暴露很多问题。

  李芳的儿媳为人自私刻薄,也十分抗拒孝敬婆婆。

  自打李芳搬到家里后,从早到晚,几乎将家里的所有家务都包揽了下来。

  李芳儿子每天上班早,还得送孙子上学,李芳想让儿媳多睡会儿,便自己一个人五六点点起床就开始忙着给一家人做饭,给孙子准备上学要带的东西。

  

  李芳整天都是一个人忙左忙右,儿子儿媳很少替她分担家务。

  中午孙子放学也是李芳负责去接,顺便还得买菜回家做饭。夫妻俩中午都会回家休息,儿子下班早还会帮李芳做饭搭把手。

  但儿媳回家后就只知道躺在沙发上玩儿手机等着吃饭,还动不动就对李芳呼来喝去,让李芳拿水果递水杯,哪怕儿子看在眼里,也没有为李芳说过一句话。

  儿媳对李芳有很大成见,常常当着李芳的面责骂自己丈夫不争气,还经常暗讽李芳养了个没出息的儿子。因此也从来不愿意孝敬李芳。

  儿媳平常不仅不做家务,平常回家还会乱扔鞋袜,都得李芳收拾;平常对儿子呼来喝去就算了,同李芳讲话也经常三两句话就开始大喊大叫。

  儿媳的不敬被李芳看在眼里,她心里也很委屈,但儿子不替自己说半句话更让人心寒。为了家的和谐,李芳也从未当面同儿媳争吵过什么。

  李芳儿子每个月工资三千,儿媳在企业做经理,每月工资五千。儿子向来花钱大手大脚,是个十足的“月光族”和“啃老户”,常常伸手和李芳要钱,李芳每个月都得另给儿子4千块钱生活费,帮助他养家。

  李芳对儿子儿媳一家出钱又出力,但依旧得不到儿媳的尊重。

  

  儿媳不仅不在意李芳对自己家庭的付出,更不会对婆婆的行为心怀感激。

  反而固执地还认为婆婆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自己不争气的儿子,同她这个做儿媳的也没什么关系,自己没必要领情。

  尽管儿媳对自己冷淡又刻薄,但李芳也依旧为家庭出钱出力。

  孩子到了上小学的年纪,儿子便同李芳提出了想买学区房的想法。冲着儿媳的态度和儿子的行为,李芳本来不想出钱,但经不住儿子左右劝说,最终还是答应了儿子的要求。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李芳因为接到孙子后着急回家做饭,结果在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

  李芳摔倒后急坏了儿子,听医生说母亲也无大碍只需要住院观察几天就好,李芳儿子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为了不照顾李芳,儿媳转头就以自己母亲在家里一个人生病不方便,需要人照顾为借口,故意躲回了娘家住,不照顾李芳。

  好在李芳还有一个侄女,从小就跟李芳的感情特别好,听说李芳住院了便立马赶了过来。

  知道有人陪着母亲,李芳儿子便慢慢不再经常跑去医院照顾母亲。结果是李芳一共住院10天,儿子也没去了三次,儿媳更是有9天都躲在娘家。

  幸亏侄女一直在医院陪着李芳,当李芳得知侄女也正准备买房时,便决定把本来要给儿子的30万给了侄女。

  儿子和儿媳知道后很生气,但李芳也并没有理会他们,转头便搬回了自己的老房住。

  

  父母对子女的成长有巨大的影响,这一点不可否认,但这并不意味着子女本身会完全失去对自己成长的掌控权。

  一味地将自己的一事无成归结于父母而看不到自身存在的问题亦不可取。

  毕竟,同父母相比,自己才是自我人生的第一负责人。

  一:人心不是一天变凉的。

  人心不是一天变凉的,失望攒够了,就没有人会等在原地。

  为人父母应当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父母,为人子女也应该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子女。父母满怀热情地对待子女,子女便不必以冰冷的态度回馈父母。

  让爱成为一种双向回馈,正能量才能常在世间循环。

  彼此之间只有做到互相尊重,真诚相待,才能体会到被爱和爱人的美好。

  

  二:谁对我们好,我们就对谁好。

  有血缘关系的人是亲人,但哪怕是亲人也并不一定会真心诚意善待自己。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现实生活中,对大多数人而言,只有看到有利可图,才会付诸行动。亲人之间,也难免如此。

  不为利益所驱的真心,向来珍贵难得。

  谁对我们好,我们就对谁好。这样既尊重了别人的善意,也让我们自身体会到了被善待的美好。

  善待他人之人,最终也会被他人善待。

  文/无笔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