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禅讲座(初级)| 止观入门(初禅修证法—8)

  原标题:永嘉禅讲座(初级)| 止观入门(初禅修证法—8)

  止观入门 天台教观略讲

  第九讲 初禅修证法

  三、初禅五支

  五支就是觉、观、喜、乐、舍,是初禅境界的另一个特点,也叫五支功德,和前面的初禅发相是完全相通的。觉是比较粗重的对身体的觉受,就是身体有什么感觉,我们很清楚。观就是用心去感受身体,观比觉微细很多。这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要分清楚,觉是来源于身体本身的觉受,我们用心主动去体会身体的感觉时,叫观,这是两种不同的感觉。用寻伺两个字其实更好形容,寻就是寻找,伺就是伺守。

  我们坐禅就是把心停下来后,再去寻找身体的感受。如果我们要进入初禅,就要找到自己的身体,让它有觉受,所以我们一旦寻找到身体后,身体的感觉很清楚了,寻就达到了。伺呢,就是守住这个身体,专注它,对它的感受越来越清晰,然后就会有一种舒服的感觉,平时病苦的感觉也没有了,这叫喜,即身体非常舒服的感受叫喜。我们用心去专注身体的舒服时,内心就产生一种乐,喜是粗的,乐是细的,喜只是对身体的一种反应,乐是发自内心的,而且喜和乐都是靠我们的意识操纵的,觉和观就是第六意识寻伺的专注力量。

  所以初禅到四禅,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必须专注。对于初禅来讲,有三个重点:第一是我们必须有一个方法,让心听话、专注,一心不能二用,如果打了别的妄想,身体的觉受就持续不起来,就像钻木取火一样,钻到木头热起来时,却停下来了,那火就生不起来了,所以我们平时就要不断地如法去训练,随时停一下,去感受没有妄想的这种身心的正面状态。

  第二是我们对身体的觉受要有一个认识,只要十六触其中任何一触生起来,我们就用心去专注它,去感受它。比如坐禅时,把身心全部放下后,我们就要一直地全神贯注在身体上,用心去感受身体,寻找身体的觉受。局部也可以,比如头部、腿部很舒服,当然最好是去专注整个身体,专注的时候心里什么妄想都没有,所以我们会感觉身体很轻、很清晰、很空灵,还会有很多微细的感觉,比如血液在流动,或者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在慢慢地动,或者有股气包围着整个身体一样。一开始的快乐感是很低的,慢慢地感觉越来越清晰,可能会感觉身体有点暖,温暖的感觉很舒服,如果我们能一直保持专注,这种感觉会持续加深,暖再进一步就是热,或者体会到其他地水火风互相调节的感觉,也就是十六触,这时内心自然就会觉得非常快乐,愿意停在这个状态。

  第三就是要寻伺喜乐舍五支要俱全,五支相也叫作五支功德,五支不俱全就不是初禅,寻伺喜乐舍这五样同时具备了,才是初禅境界了。

  从得到初禅境界的原理,我们就会明白,只要有专注力,并掌握了进入初禅的方法,就可以得到初禅的十六触和五支功德。那么念佛的人,如果很专注,这些觉受也都会出现,但因为不知道初禅的境界和进入初禅的方法,没有能力去把握,就非常具有偶然性。我们学了禅法以后,把专注力训练好了,进入初禅就很容易。如果打坐时,我们会体会到整个身心的快乐。如果不打坐,我们也可以局部地去感受,比如说把心专注在手掌上,感觉它很舒服、很快乐,它自然就有很舒服的感觉生起来。十六个触当中的任何一触生起来,都可以达到很深刻的觉受,生起来一个我们就觉受一个,不去管其他,当然最强烈快乐的是四大同时生起时的觉受,然后我们就停在这里,让快乐蔓延到全部身心。(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