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不公平的选择题,让肖亚文抓住了逆袭翻盘的机会
人生有多少个十字路口?有多少次面临抉择?是铤而走险还是抱残守缺?是循规蹈矩还是另辟蹊径?都说人生如戏,戏可以开场重来,人生却是落子无悔。进一步有可能是山穷水尽,也有可能柳暗花明,退一步有可能海阔天空,也有可能无地自容。
叶晓明聪明机智,仅凭一套四十万的音响,就看出丁元英是个高人;
冯世杰老实厚道,一心想改变家乡的贫穷面貌,费尽心机地接近丁元英;
刘冰精明世故,虽然看不出已经沦落到卖唱片的丁元英有什么高明之处,但并不妨碍他觉得这是一个可以发财的机会。
三个发烧友都是聪明人,他们选择了丁元英,也就选择了丁元英的眼光,才智,背景和资源。他们在丁元英的帮助之下,引来了欧阳雪投资,以王庙村为生产基地,成立了格律诗音响公司。
丁元英在展会上超低价抛售格律诗音响的决策惹来了乐圣音响公司600万赔偿的诉讼官司。
三个发烧友害怕了,他们太聪明,以致聪明得不想承担任何风险。跟着丁元英成立公司,不过就是想用别人的财力和资源,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事业。赔钱,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经过讨论,他们三人一致决定抛开丁元英和格律诗,退股以保证自己现有资金的安全。
而在这个时候,肖亚文,一个不足三十岁的女人,北京普普通通的打工仔,果断出手,用自己的全部积蓄,买下了他们三个人放弃的股份,并以欧阳雪垫资的方式成为格律诗51%股份的持有人,成为格律诗音响公司真正的掌门人。
故事结局:
中国家庭影院音响的龙头企业伯爵公司欲斥资650万元收购格律诗;
大名鼎鼎的乐圣音响公司最终败给了名不见经转的小公司格律诗;
乐圣音响公司掌门人林雨峰车祸身亡;
格律诗音响公司幕后掌门人丁元英赢得满身骂名,功成身退;
格律诗三位倡导者辛辛苦苦地忙活搭台唱戏,一分钱便宜没占着,其中一位小股东甚至以跳楼的惨烈方式结束了生命;
格律诗董事长欧阳雪由原来的控股变为占股29%,回归自己心心念念的酒店业;
只有原来跟格律诗一毛钱关系没有的肖亚文成了最后赢家。
这个肖亚文到底是何方神圣,又是什么原因让她面对即将背负巨额赔款的格律诗做出了与三个小股东不同的抉择?
肖亚文长发飘飘,精明干练,用她自己的话说,站在人群里也是个角儿;
她是芮小丹在警官大学里最好的朋友 ;
她是丁元英做私募基金时的助理。
私募基金解散后,肖亚文并没有急于找工作,她尽职尽责地给丁元英找房子,安排搬家事宜。并为此自费远赴德国找到芮小丹。肖亚文从北京一直把丁元英送到了古城。善始善终的工作作风不仅给丁元英留下良好的印象,丁元英最好的朋友,正天集团的总裁韩楚风对肖亚文也是赞赏有加。
这一步,肖亚文完美地诠释了人走茶不凉。
肖亚文做过丁元英的一年助理。
她在与芮小丹介绍丁元英情况时说:说有幸也行,说缘分也行。
她不自觉地把有幸放在了前面,事实上,她真的觉得遇到丁元英是她的一件幸事,也庆幸自己与丁元英有这样的缘分,她可惜的只是这份缘实在太短,太浅。肖亚文焦灼地寻找着不与丁元英断线的机会。最后想到了芮小丹,只是因为芮小丹办事有分寸。
想跟丁元英保持联系,分寸感实在是太重要了。肖亚文要与丁元英联系的这条线不能太远,又不能太近。远了容易断,近了令人烦。
事实证明这条线充分发挥了作用。
格律诗需要在北京租门面,丁元英第一个就想到了肖亚文;
格律诗要和乐圣音响打官司,丁元英也想到了肖亚文。
也是通过这两次接触,肖亚文熟悉了欧阳雪,在格律诗内忧外患之时,水到渠成地提出了入股格律诗音响。
肖亚文曾经对芮小丹说:“你高估了我,也低估了我。说你高估,是因为我还没清高到不知道自己是谁;说你低估,是因为我还没天真到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一个能清醒地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女人必定是一个极其聪慧的女人。
一年的时间,丁元英给肖亚文打开了一扇窗户,让她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让她学会了思考和觉悟。
芮小丹理解的是,丁元英对肖亚文有用,所以肖亚文想在私募基金解散以后,还能跟丁元英保持联系,慢慢成为朋友。
肖亚文立刻否定了芮小丹的猜想,自嘲地一笑:“朋友?不可能。认识,熟人。够得上说话已经很不错了。咱跟人家不是一种人。凭什么和人家成为朋友?”
肖亚文知道自己的分量,更知道丁元英的价值。
叶小明,冯世杰,刘冰都认为格律诗必败,而不顾诚信道义地选择了退股;
乐圣掌门人林雨峰甚至说出败诉即跳楼的宣言;
媒体更是一边倒地看着这场鹰兔搏击。
那么肖亚文凭借什么敢于押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以及巨额借款,入股格律诗音响公司呢?
与其说肖亚文凭借的是自己对两家公司实力和现状的推测和判断,不如说是她对丁元英的信任和了解。
芮小丹不明白,面对同一件事情,为什么肖亚文与三个小股东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实际上我认为这真的是一道不太公平的选择题。
三个小股东是局中人,对格律诗和乐圣的了解很深,但对格律诗幕后掌舵人丁元英的了解仅限于一套40万的音响,一辆丁元英可以使用又不属于他的宝马车和卖唱片的经历。
肖亚文是局外人,她对格律诗和乐圣的内情和纠葛了解不多,但在丁元英身边一年的时间,她充分了解丁元英的才智,知道丁元英洞悉人心,运筹帷幄的能力,见识过丁元英在股市中翻云覆雨,神鬼莫测的手段。
肖亚文有自知之明,她一直把自己放在一个恰当的位置,随缘惜缘不攀缘,一直保持着与丁元英不远不近的距离,最终觅得先机。
肖亚文有识人之智,她认可丁元英的智慧,并敢于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赌,最终进入了自己事业的一个崭新阶段。
这道选择题对于叶晓明,冯世杰和刘冰来讲考验的是人性,对于肖亚文来说考验的则是胆略,雄心和魄力。
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
面对这道选择题,肖亚文有着先天的优势。在跟欧阳雪说想入股时,肖亚文说的是:“我有一个趁火打劫的非分之想。”
“趁火打劫”这四个字点出了肖亚文的品性。肖亚文知道这个官司必胜的把握很大,在想入股的时候并没有跟欧阳雪隐瞒自己的判断。
她清清楚楚地告诉欧阳雪:“我的机会就在于败诉的风险,等打完官司,我就不该有机会了。”
“有两点我得提醒你,第一,如果是51%的股权转让,一旦败诉,负债的部分我无力偿还,有可能这辈子我都还不完;第二,不管是谁控股,都得预留出一块股份,准备吸收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冯世杰。”
肖亚文坦白自己是趁火打劫,把欧阳雪看不到,想不到的,都一一点了出来。标榜自己见义勇为,雪中送炭在短时间固然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感激,可是正如丁元英曾经对芮小丹说过的,品性这东西,今天缺个角,明天裂个缝,也就离塌陷不远了!
无论是做朋友还是合作伙伴长期相处最重要的还是真诚与坦荡。
原著中知道肖亚文跟着丁元英搞私募基金,芮小丹曾经问肖亚文投了多少?
肖亚文说:“3000万元的入会门槛,咱迈得过去吗?其实我也动过这个念头,神不知鬼不觉地跟着买点就行,可心理承受不了,超出道德底线了。”
肖亚文在接格律诗案子之前提了一个条件,就是不要代理费。
“格律诗是丁总操持的扶贫公司,我能有个拍马屁的机会就不错了,哪儿还敢要扶贫的钱呀?”
20万!那是肖亚文做丁元英助理一年的收入,她轻轻松松地就放弃了。
赚钱谁都想,可是什么钱该赚,什么钱不该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和心理底线。肖亚文只赚自己该赚的钱,能赚的钱。这也是她能跟芮小丹成为朋友,赢得丁元英和欧阳雪信任的原因。
丁元英面对肖亚文的控股只问了两个问题:
1.你怎么肯定乐圣会跟格律诗合作?
2.吸收冯世杰是迫不得已,还是你想给他个机会?
肖亚文清晰的思路和完美的应对,让丁元英认可了肖亚文对格律诗的控股权。
胜诉的机率高并不等于胜诉,败诉的可能一直存在,而肖亚文孤注一掷的勇气,清醒的认识,对败诉充分的心理准备,勇于承担后果的担当也让丁元英放心地把格律诗交给了肖亚文。
肖亚文的逆袭翻盘靠的绝不仅仅是运气。她的能力毋庸置疑,否则,老奸巨猾的丁元英也不会选她做助理,更不会在需要找人办事的时候首先想到她。她的未雨绸缪,她的人走茶不凉,她的自知之明和知人之智,她面对伯爵公司650元收购诱惑的清醒认识,面对官司之后需要应对的乐圣音响公司合作的判断,她一掷决生死的那种豪赌魄力,一笑抿恩仇的广阔心胸最终让她攀上了井沿逆袭翻盘。
电视剧《天道》是由原著小说《遥远的救世主》改编而成,相比于电视剧,原著小说有更细腻的描写、更丰满的人物形象和更加完整的情节。
虽然《天道》已经很经典了,但还是被删减了很多片段,改得面目全非,以至于到了最后,连播都不让播了。所以想要真正领略丁元英的大智慧,还是得看一看未删减版的原著——《遥远的救世主》,这本书将会为你打开一道新世界的大门。
《遥远的救世主》曾经被金融界称为神作,作者豆豆被金融圈的人称为神人。豆豆的著作我们都争先购买,就为了可以读懂她的才智。《遥远的救世主》是作者豆豆三部曲中的一部,另外两部《背叛》和《天幕红尘》也同样精彩,读完这三部书,你就能领会“观山是山,观山非山,观山还是山”的境界了。
当你的人生堕入迷茫的时候,或许遭遇困境的时候,亦或许跟客户谈判不顺利的时候,工作发展不顺利的时候,读读豆豆的著作,会让我们有意想不到的收成。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