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拿过枪的开国中将——“红色华佗”傅连暲因何被迫害致死?

  傅连暲(1894—1968),原名傅日新。出生于福建长汀农村,医学家。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

  

  傅连暲(1894年09月00日-1968年03月29日)

  傅连暲将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卫生事业的创始人之一,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救死扶伤,严于律己,要求家人不仅不能因其领导身份搞特殊化,还应处处起模范作用。其优良的家风值得赞扬和学习。

  视频:初心故事:“红色华佗”傅连暲

  1894年中秋节,傅连暲诞生在福建汀州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他出生后接受教会洗礼,童年时便成为基督教徒,经常听到“仁爱”、“人道”、“救世”的教义宣讲。在他的心灵深处,希望上帝真能拯救穷人。从小学到中学,他在教会学校崇正小学和中西中学半工半读。他想毕业后当一名医生,治病救人。中学毕业后,他以优异成绩考入福音医院亚盛顿医学馆学习。5年后毕业,被福音医院聘为汀州所辖8个县的旅行医生,开始实现当医生的理想。3年后又被聘为福音医院高年住院医师和助教,并兼任汀州省立男中与女子师范的校医,以及汀州红十字会主任医师。他的医德和医术,连一些外国医生都表示钦佩。可以说是誉满汀州了。

  

  汀州福音医院旧址,中央苏区红色医院的前身,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5年上海爆发了反对英、日帝国主义的五卅运动,全国各地响应声援,傅连暲也在汀州爱国人士反帝通电上签了名。当时一些英籍医生害怕群众运动的威力,离开汀州回国,傅连暲被推举为福音医院院长。就在这年年底,闽西建立了共产党地下组织,他与邓子恢、罗化龙等同志有了接触,还读了瞿秋白的《新社会观》,思想上有了很大的变化,由基督教徒单纯的博爱、仁爱、人道主义发展到同情革命。

  

  福音医院

  1927年8月南昌起义失败后,他冒着风险,在汀州组织力量,以福音医院为据点,接纳了300多名起义受伤官兵,使他们得到较好的治疗。同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部上了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瑞金与汀州相距仅50里,根据地的红军和乡亲们不断到福音医院治病,傅连暲都热情接待。

  

  福音医院病房

  毛泽东需要国民党统治区的报纸,傅连暲尽力收集,后来干脆自己花钱订上海的《申报》、《新闻日报》和广州的《工商日报》、《超然报》等有名气的报纸,以郑爱群的化名,请人秘密送给毛泽东参考。

  1929年,转战闽西的红军解放了傅连暲的家乡汀州和龙岩、上杭、永定等地,建立了闽西革命根据地,傅连暲以自己的全部积蓄为红军购置衣物,还将女儿、侄子和几个学生送去参加红军。1933年,他把福音医院的设备搬到瑞金,为苏区建立了中央红色医院,并将全部家产捐给革命队伍。真可谓是“毁家纾难”。中央苏区的机关报《红色中华》发表了《红匾送给捐助巨产的傅院长》通讯,称他是“苏区第一模范”。

  1934年,红军被迫撤离苏区,组织上考虑傅连暲患过肺结核,又有严重胃病,体质很弱,打算让他留下,他坚决要求与部队同行。10月,告别老母妻儿,踏上艰难的长征路。

  1936年到达延安后,他奉命组寻建陕甘宁边区医院,并不断开办医生和护士训练班,培养医护人员。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9年又组建延安中央医院。新中国建立后,傅连暲一直担任中央卫生部和军委卫生部副部长职务。1955年被授以中将军衔。

  为什么这样一位毁家纾难,把一切献给革命,功勋卓著的红色医生会遭到林彪的迫害含恨而死?

  事情得从根子上说起。

  1950年,党中央决定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过江抗美援朝,并确定林彪为志愿军司令员。毛泽东没有想到,当他严肃地向林彪宣布中央决定委以重任时,竟遭到他的拒绝,理由是身体不好,有病,怕光、怕风、怕水,担不了这么重的担子。谈话气氛十分紧张。为缓和空气,林彪又说:“或者请别的同志先去,等自己身体好了,再去接替。”

  对林彪的抗命,毛泽东虽然不高兴,但总是自己的爱将,出于关心和爱护,便命傅连暲请几位全国有名的专家为林彪检查身体,认真会诊,摸清病情,以便对症下药。当傅连暲兴冲冲地把这一好消息告诉叶群时,她的反映不是高兴而是有些惊慌。然后才镇静下来说,感谢毛主席的关心,不过林彪怕麻烦,是不是就不用会诊检查了,请傅连暲帮忙写个证明,说明林彪有病就行了。“都是老相识了,这个忙总可以帮的吧!”

  傅连暲感到十分奇怪,会诊检查是件好事,为什么怕麻烦?他为人正直,对工作认真负责,哪能不会诊不检查就开证明,何况是毛主席亲自布置的任务。他当然拒绝叶群的要求,请来北京、上海、天津的几位内科、神经科、外科专家为林彪会诊。军委也很重视,派总政副主任肖华参加这项工作。会诊的结果是:林彪无大病,只是身体虚弱些,怕光怕风怕水等现象,主要是心理和精神作用。使傅连暲吃惊的是林彪已染上扎吗啡毒品的恶习。

  傅连暲把会诊结果如实告诉叶群,要她多陪林彪到户外散步,多吃水果蔬菜,特别叮嘱,一定要劝他改变生活方式(指戒掉扎吗啡的习惯),否则太影响身体健康。叶群要求傅连暲不要把林彪使用毒品的事报告毛主席。傅连暲只答应对别人保密,对毛主席无论如何不能隐瞒。这一来林彪、叶群对傅连暲恨得咬牙切齿。林彪有一次竟当着一位医生的面对叶群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着瞧!”

  毛泽东知道林彪无病和吸毒的实情后,写了一首曹操言志的诗《龟虽寿》送给林彪。“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很明显,其中有毛主席对他的劝勉和开导。但是林彪不但没有因此改正错误,积极工作,反而有恃无恐,以养病为名,更加养尊处优不干工作,还在同志中宣扬毛主席题字以抬高自己。

  傅连暲与林彪的关系本来不错,1932年在中央苏区时,林彪看到傅连暲为红军和乡亲治病,经常奔走在乡间小路上,很是辛苦,就将缴获的一匹骡子送给他当坐骑。这匹骡子毛色乌亮,四蹄雪白,跑起来又快又稳,林彪自己也很喜欢。1934年,毛泽东在于都身患重病,傅连暲就是骑着这匹骡子日夜兼程180多里,由瑞金赶去为他治病的。

  在延安时,傅连暲主要负责中央领导同志的保健工作,林彪是抗日军政大学校长,也在保健范围,彼此经常见面,所以叶群说“都是老相识了”。奉命体检会诊后,情况大变。一次在广州休养,傅连暲与林彪住所只有一墙之隔,出于关心和责任感,傅连暲特意去拜会林彪,不想却吃了闭门羹。不仅林彪不见,连叶群也不见。他深感困惑和不满,在去拜望陈云时有些激动,他认为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何必用这种方式对待同志。陈云同志知道他为人耿直,便宽慰他对这种事不要在意。后来陈云夫人于若木去看叶群时顺便提及傅连暲吃闭门羹的事,询问为什么不见傅连暲。叶群当着于若木的面破口大骂傅连暲。说他不给林彪看病吃药,还向毛主席诬告林彪,等等。对叶群的蛮横无理,于若木也感吃惊。以前,叶群对陈真仁很尊重,每次在总后大院碰面,总是先打招呼问好。体检后再见到时,陈真仁主动招呼,叶群扭头就走,满脸轻蔑的神色。这时傅连暲才恍然大悟,为林彪体检会诊,揭露了他装病、吸毒真相,林彪对此耿耿于怀。他万万没有想到,十几年后竟会此事惨遭林彪迫害身亡。

  早在1959年彭德怀罢官林彪篡夺军权后,便想向傅连暲下手,叶群更是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即将他置于死地。他们把亲信总后勤部的邱会作叫到家里密谋,第一步先把傅连暲赶出北京,送到福建老家“休养”,然后再慢慢收拾。由于傅连暲一直负责中央领导同志的医疗保健工作,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人都很信任他,邱会作不敢贸然下手,也找不到把他赶出北京的理由,只好暂时作罢。叶群狠狠地说:“等着瞧吧,总有那么一天。”

  “文革”开始,机会来了。8月下旬,叶群又把已担任总后勤部部长的邱会作叫到家里,传达林彪的指示说:“7年过去了,便宜了傅连暲。今天要狠狠地整治他,要往死里整。”邱会作奉旨行事,捏造罪名,对傅连暲残酷批斗,抄家、毒打、逮捕,最后惨死在狱中。

  傅连暲夫人陈真仁从山西闻喜县下放劳动回到北京后,一天天在为傅连暲的冤案奔走、呼号,从未停止过。

  1975年5月17日,傅连暲被害死的第七个年头,毛泽东突然在一份中央军委关于贺诚任职的请示报告上批示:“傅连暲被迫死,亟应予以昭雪。贺诚幸存,傅已入土。呜呼哀哉!”贺诚是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文革”中受迫害。中央军委的报告根本没有涉及傅连暲,为什么毛泽东要作这样的批示?字里行间流露出无限的痛惜。

  1975年9月20日,总后政治部与中央卫生部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礼堂举行傅连暲同志安葬仪式,为傅连暲平反昭雪。但是,傅连暲的骨灰早已荡然无存了。

  1994年秋,傅连暲诞辰100周年,首都医务界为他开了纪念会,不少领导同志和医学专家、医务工作者怀着敬佩的心情题写悼念的诗词和纪念文章。薄一波提笔写下:“功勋卓著,精神永存——为我党我军医疗卫生工作的创始人傅连暲同志诞辰一百年题。”题词高度概括了傅连暲的丰功伟绩。陈敏章题写了“济世救人历尽艰辛赤心不变,高风亮节身虽离去浩气长存”,赞颂了傅连暲的高尚品德……

  历史终归要恢复它的真实面貌。

  资料来源:

  黎勤 郑淑芸:“文革”中傅连暲为何被迫害死:1950年查出林彪吸毒-胡耀邦史料信息网 http://www.hybsl.cn/beijingcankao/beijingfenxi/2014-03-20/45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