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通过电影《落叶归根》,浅看我们公路片面临的问题
原标题:通过电影《落叶归根》,浅看我们公路片面临的问题
文/阿瑶说
编辑/阿瑶说
三峡的大迁移,终于将他的故乡从这个世界上连根拔起,或许,这就是他的故乡,或许,这就是他的故乡。
在许多人看来,《落叶归根》并不能被称为高速公路片,因为它缺乏高速公路片所需要的某些元素,尤其是与外国高速公路片相比。
这部电影没有美妙的音乐声,也没有什么爱情故事,主角也不是在高速上,而是在游荡;还有人说它是我们高速公路影片的开端,也是我们高速公路影片的开端。
本文通过电影《落叶归根》,来浅谈一下我们公路片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几个问题。
一、缺少神韵
将我们电影《落叶归根》和比利时电影《黄金时代》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共同的地方。
但《落叶归根》并没有西方那种冰冷的幽默,反而是充满了我们特色的“泪眼婆娑”。
中的主角是一个落魄的打工仔,他在旅途中,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将一切故事串联在一起。每个故事里都夹杂着快乐和痛苦的眼泪。
笔者认为,影片并不只是揭露了这一社会的不公正,同时也是一种道德的规劝,一种良知的启蒙。它对自己说,假如自己仅仅是一株青草,那该有多幸福;假如自己仅仅是一只鸟儿,那该有多幸福;假如自己只是走在路上,我该有多幸福。但是,电影里从来没有提到一个人幸福的原因。
只有我们一个人要这么做吗?它被称为“眼泪的笑容”,是因为当主角告诉自己要开心的时候,他已经失去了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勇气,他甚至认为,活着就是一种折磨,而不是伤亡。
我们的高速公路片只是照搬了西方高速公路片的叙述方式,通常都是讲两个人,一人想要帮助另外一人;故事往往都是在旅途中,然后从这两个人看到的,听到的开始,然后就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结局往往是很长很长一段时间。
不过,光有这点东西还不足以让它成为一部公路片。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故事,无论你如何模仿,都很难做到“神似”。我认为,这就是为何很多我们风格的电影常常被国内观众所排斥的原因。
回到《落叶归根》的故事,张扬发现,并不是完全复制了西方人的故事。电影多少也做了一些改动,可以说是我们的一种改动,比如男主角的打工仔身份,三峡的大离开。
包括电影的结局,表面上看不出有什么结果,但实际上,主角和他的同事们的结果,观众们都看得一清二楚。但这条路似乎没有结尾,也许我们都希望更好的路能走下去,但更好的路还在后面,这条路弯弯曲曲,无边无际,所以看起来很有意境。
二、题材的表达
相对于西方,我们的高速公路片的题材更多的是一种负担,一种永远无法从生活和社会的压力中解脱出来的负担。
《落叶归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电影中的主角是一批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人们,没有了社会的光环,他们的人生是黑暗的。
他们的生活已经不能再过下去了,他们的子女从小就成为了城市里的流浪汉,他们明知道城市不是他们的归宿,却依然在流浪,在挣扎……电影完美地诠释了流浪汉对“家”和故乡的真正向往。电影里提到了“家”这个词,有好几个镜头。
一次,有个善良的养蜂人开车载着主角,主角下了车,听到前面有个理发店,店主是个东北女人,他就壮着胆子走进理发店,向这个来自家乡的女人求助。
一开始,这个女孩还以为他背着一具身体,一开始还很着急,想要把他赶出去,后来发现他并不是什么恶人,而且还是本地人,便主动要求给他化尸,甚至在被相关询问的时候,她还说,主角是她表叔,他和他的同事一起到万州路来看望她,她的一个朋友喝醉了,所以相关才能蒙混过关。
电影中的主角感叹道:
“我今日真是幸运,听到了外面的声音,都是老乡,否则我也不会进来的。”女生道:“我也是,就是不喜欢这个地方的方言,一听到这个地方,我就浑身不自在。”“那你就是想家了”,主角直指要害,“你想家了就回家看看,看看……”
这是影片首次直接展现了一个在国外漂泊的游子,他对自己的家及家乡那份割舍不断的牵挂。
还有一次,在一场慈善晚会上,赵大叔和宋丹丹的表演,引得全场哄堂大笑,而赵大叔的一首歌,更是让人热泪盈眶:
“我要有一个家,不用太大,累了就会想起;我希望有一个房子,一个不用富丽堂皇,不用担心受到惊吓的地方。每个人都想要一个家,但有些人却没有,他的眼泪,他的手,他的双手,他的身体,他的一切,都在他的身上。”
小编认为,高速公路片所要表达的主题,就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这种追求远比追求幸福更崇高。一部公路片,应该以自由为题材,并在适当的时候,加入一些机智的笑料。在这种情况下,一部高速公路影片将成为一场结局。
但是在一个观众看来,这类影片要么是“正剧”,要么是“喜剧”。我不认为这是一场结局。
三、格式的选择
电影的质量也常常依赖于电影的拍摄方式。大众媒体技术的进步对电影和电视剧的影响并没有在《落叶归根》中得到很好的反映。这是一部普通的公路片的特点,剧情平淡,叙述平淡。
对于公路电影本身来说,它不要求有太多的诡异的剧情,其表现方式也应该采用一种流水式的方式,让观众觉得一条蜿蜒的公路一直延伸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你既不能看到终点,也不能知道主角最后的命运。
正因为没有结束,所以他们才充满了希望,充满了思考。而我们当前的高速公路片在这方面仍有不足。
例如,《落叶归根》的结尾,主角在相关的护送下,来到了他的同事原来的住处,但是,这里已被拆除,他的一家老小早就搬离了。
男主角在一处残垣断壁中发现了一张木牌,木牌上有一行字,是他的同事小军留下的一句话:
“我们一直都在等待着你的归来。新家在湖北省宜昌市。”
电影到此戛然而止,因为相关说:“我们需要7个小时才能到宜昌。”
在这里,似乎是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但是,主角和他的同事们的命运,却是一目了然的。本山大叔扮演的农民,很有可能会与宋丹丹扮演的单亲妈妈,共同建立一个新的“家”,小军的这条信息,也预示着男主角的同事们,已经有了自己的家。
在此,导演采取的是我们传统“大团圆”的结尾,主角算得上是功成名就,他的同僚们也算“落叶归根”。
结语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在电影的表现方式上,小编更倾向于前者,而后者则更适合于后者。公众的审美观要不断提高,不要再依恋于对生命的怜悯。丧失了对形式的准确掌握,也丧失了对电影艺术的追求。
上面仅就我们高速公路片的情节、编排形式和题材等几个问题进行了粗浅的探讨。我们高速公路片的发展固然还在继续,但好的片子的缺乏也是客观存在的。
公路片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片,除了追逐商业利益之外,我认为编导还需要在提高公众的审美观和品味上做点小哥。
参考文献:
1、张金华.文化跨界中的吸收与变异—— 中关公路电影 比较 [J].中外文化与文论 ,2011(01).
2、吴琼.我们电影的类型研究[M].北京:我们电影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