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春刀》好看吗?

  如题。

  快去电影院看《绣春刀》,不然以后就只有《小时代》了。

  —————————后会无期的分割线—————————

  这部片子武指非常专业,各种武器特征表现的特别写实,还让张震show了八极,更重要的事故事讲得清楚,演员演的非常好!

  今年最喜欢的国产电影!

  把《绣春刀》看了,能理解为什么网上这么多人都说它拍的很有诚意了,近年来少数认真考据过武器和服装再开拍的武侠电影也就只有它了吧?

  小细节尤其认真,刀啊服装什么的考据狂能看的非常爽。

  武打也不是胡编乱造,没有港台那种一刀把人劈两半,一挥剑就是爆炸特效。也没有飞来飞去一跳几层楼的轻功,和各种不符合时代背景的设备,这点我们几个大导演特别喜欢,老是在古装片里加现代设施的古代版,不知道图什么。

  ?

  主演中规中矩,挑不出毛病,但也不坏。(女主角?那是什么东西,谁会评论她的演技)

  其他配角就好多了。那谁是几十年话剧演员出身,演个半疯的反角轻轻松松。胖胖的百户也演的好赞,翻脸和翻书一样,各种谄媚。

  剧情一般,能看,不会让观众骂娘,开头比结尾好,全片感情戏上面我觉得还不够虐,太轻松了。尤其在师兄的感情戏上,更狗血点才好呢。

  难得的是片里几个女人都不是玻尿酸脸,没有那种看一眼分不出谁是谁的困惑,这点在目前的国产电影上真心难得。。。

  票子票房应该不好,看的时候电影院里坐的也是稀稀拉拉的,撑死二三十个人。这个片子如果去找几个一线大牌花瓶,搞粉丝营销,那票房绝对可以嗖嗖嗖的涨,但导演和制片人应该还是有点追求(情怀)的,我感觉他们在同样的预算下认真拍个好电影和挖空心思赚大钱里面还是倾向于前者。

  虽然现在可能正在后悔或者被投资人骂。

  我真心觉得可以去支持一下。哪怕只是为了以后国产武侠片不要全是《白发魔女》《急冻奇侠》这种烂片。。。

  ******厚道的良心分割线********

  电影票是我掏钱自己买的,不是枪文,30块钱还是满值的。

  豆瓣上看到个图 很暖心

  

  好看。同刚刚下线不久的白发魔女比起来是绝对的良心之作。白发魔女里边那个锦衣卫铁面人千户其实把嚣张跋扈演得还行,就是看不见脸……

  同甄子丹主演的青龙比起来,绣春刀里的锦衣卫从官服到武器更多地贴近了真实,而不是像青龙一样还配备了《进击的巨人》里的机动装置和《最终幻想》风格的武器。

  这部片子着重讲述了被卷进政治斗争中的小人物的悲凉与无奈。就像赵公公所说:“瞅你们仨混那德行,一看就不是阉党。”这是一出小人物的悲剧。从接了除掉魏忠贤的任务开始,他们就注定要被抹掉了,但是他们挣扎到了最后。

  大哥卢剑星老实忠厚又不失沉稳,兢兢业业出生入死,不过就是想补一个百户。作为大哥,他懂得照顾兄弟,挂念沈炼和妙彤,担心一川的病情,不让兄弟同入严府拿人,在沈炼说出实情的时候,他暴怒之后仍然在百户和兄弟之间选择了后者,到最后独自一人承担罪名,淡然赴死。在大刀落下的一瞬,不知他是否看见了人群中伤心欲绝的沈炼,也不知他是否清楚一川也已经遇害,他心中或许只是在担心,两个兄弟出城了没有,有没有带着妙彤姑娘和医馆的小妮子?作为官员,卢剑星同样是个明白人,不仅迅速查觉了二弟有问题,还在恶斗之际告诫魏廷:“你再不走就来不及了。”魏小姐随后被秒。以卢剑星的头脑和本事,逃过一死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他始终选择了做一个忠诚信义的大哥,选择了问心无愧。

  老二沈炼,本片主角。这同样是一个挣扎在底层的小人物,但是作为每年几十两银子俸禄的普通人眼前突然出现了400两黄金的时候,如年收入四五万的我们眼前突然出现1600多万,且横竖都是凶多吉少的时候,难免不会去选择赌一把。沈炼的初衷是好的,他真的缺钱,有了钱,帮大哥解决百户,自己赎妙彤,帮三弟打发他师兄,但是这个局不是他一个锦衣卫旗官玩儿得转的,大哥和三弟都赔进去了,更伤心的是姑娘的心居然也不是自己的,自己去救情敌,还要给他读信,还不得不杀了他,回来后姑娘反目,带着她一路冲杀,然后发现三弟死了,又目睹了大哥血溅刑场,一切都是因为他的豪赌。但是没有妙彤的话,他会杀了魏忠贤,然后卷进另一拨腥风血雨,这才是他真正的悲哀。而最后和丁修干掉赵公公,既是对自己命运的抗争,也是给大哥和三弟一个交待。

  老三靳一川,他是一个相对单纯的人,喜欢听大哥二哥的。他是一个矛盾的人,一手双刀使得出神入化却有肺结核病,有着自己身份上的难言之隐和一个难缠的师兄。但是,他有爱情。他和医馆的姑娘两情相悦,最后为了她与貌似唯利是图却桀骜不驯的师兄血战一场,参透了人生百态放浪形骸却异常孤独的丁修最终选择了让不争气的师弟活下去,却没有想到师弟在最后关头推他躲开了刺客的狙击,让子弹打在了自己身上。他想让一川师弟活,师弟却死了。他的桀骜不驯与狂放不羁最终在关外爆发,与沈炼配合干掉赵公公,一人独骑格杀数十名后金骑兵且全身而退,不失为一条好汉。

  影片也为我们展现了锦衣卫基层军官的出色战斗力,无论是在严府逆风恶斗,还是在魏忠贤的客栈亡命血拼,还有卢剑星独打魏廷及一干魏党杀手,更有沈炼单挑四人锤牌武士等,可以说无一败绩,有力地振作了官府武装在动作片中毫无战力的羸弱形象。要知道锦衣卫在万历援朝战争中的直接对手可是身经百战的日本忍者部队。锦衣卫的军官,绝对是有两把刷子的。

  总之,推荐题主去看,很好的一部片。

  答案来自朋友圈…杨时旸【思想云·热点】《绣春刀》:大老虎倒掉之后

  【小七按语】我还没看这部电影,但是查了一些资料,看了一些预告片,感觉还是有点意思,有些含沙射影的意思。有人说,它赶上了一个微妙的档期,是一幕既抽离又贴切的现实主义题材。

  壹.

  《绣春刀》的评价很高,但实际上无论从剧情还是呈现方式上来讲,这部影片都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其实,它不是一部古装武侠片,它是一部古装反腐片。讲了一个大老虎被打掉之后的故事。并且以此探讨了皇帝反腐的真正目的、反腐到底到何时为止以及大老虎豢养的小老虎极力反扑的所有状况。

  贰.

  故事很简单:魏忠贤被发配了,但有人想要他死。作为底层锦衣卫,卢剑星、沈炼和靳一川哥儿仨接受东厂都督赵靖忠的命令,去杀掉魏忠贤。二哥沈炼在一片混乱之中,瞒过大哥和三弟,自己与魏忠贤做了笔交易。拿了对方的钱,放了把火,声称魏阉自焚而亡,给朝廷带回一具焦黑的尸体。从此,哥儿仨陷入了一个巨大的局中,皇帝只想适可而止地反腐,东厂都督赵靖忠看似不遗余力地清查阉党,但实际上他是魏忠贤的义子,而最像要魏死的其实是他,魏死了,他才真的安全。有人想借此升官发财,有人想趁机清算仇家,各种势力、心思纷纷浮现,三个底层公务员只能拼命求生,但最终只得一人生还。

  叁.

  大明的这一次反腐挑明了很多体制性问题。一些台词无意间抖落出很多意味。三兄弟发现了魏忠贤藏身的客栈,老二要发号箭求后援,被大哥拦住。他说,"我们没有背景,没有路子,只能靠机会。机会来了,抓住了,就能翻身。"这是基层公务员的美好幻想,靠抓住机会显露能力谋求晋升。在此之前,大哥卢剑星努力买官,但怎奈俸禄微薄,都拿不出像样的贿赂款,只能受人欺负。他以为自己遇到了机会,但其实只不过是陷入了死亡的开端。电影结尾,老二向东厂都督问出了那个疑惑很久的问题,"为什么选我们去杀魏忠贤?"赵靖忠说,"你们这群蝼蚁一样的东西,死活有谁在乎?"这才是真相,选谁都一样,蝼蚁有的是,都是棋子。哪是给你机会呢?自己想得太多。真正悲剧性的是,他们三人被分配到这个任务就已经被宣判了死刑,带回人头但找不回钱是死,放走老虎是死,活着带回朝廷,也还是死。他们没的选择。

  肆.

  二哥沈炼见到了魏忠贤。而魏轻描淡写地与其探讨了一串深刻的问题。"你知道崇祯小儿为什么要杀我?大明现在内忧外患,他要的是军饷,而我的钱就是军饷。"他这样说,"你以为杀了我,就能回去复命?你拿不到我的钱,拿着我的头也复不了命。"基层小公务员哪里真的与曾经把持国政的大老虎有过对话。人家这么一探讨反腐的目的,一铺陈自己前途,基层公务员沈炼就犹豫了,更何况大老虎魏忠贤指着四百两黄金说,"你随便抓一把。"这时候,跟随大老虎多年的书童突然对着魏忠贤放了一暗箭。这局势多微妙!身边的奴才其实是卧底,竟然要当打虎英雄。但魏忠贤清醒地告诉沈炼,"你和他一样,都是棋子。"这对沈炼打击确实比较大,他就琢磨,自己成天到晚积极搞纪检、抓贪官、带着工作组跑到各位大人府上要求对方交代,自己到头来得到什么?爱着一个青楼女子,连给她赎身的钱都没有。于是就放下了当年宣誓就职时的理想,拿了钱,和大老虎一拍两散。

  《绣春刀》剧照

  伍.

  带着烧成炭的尸体回朝廷,这不是糊弄鬼呢吗?钦差大人看不下去,表达质疑,但东厂都督赵靖忠给挡了回去,为哥仨争取了时间,看似与他们站在一条战线上,其实他只不过为的是为自己的阴谋得逞用时间换空间。这个洞悉一切的太监秘密去见了自己的义父魏忠贤,给他带去了通关文牒。干爹皮笑肉不笑地问,"你这是赶我走啊?"就是说,这个义子给义父送了一份官方做的假护照,催他赶紧流亡。贪官逃出国这种事是一种多么古典主义的选择啊。但是大老虎决定还是留在国内。他知道自己走不了,位置那么高,逃得出大明吗?就算逃得出,又真的能既往不咎让他活下去吗?他留下来还能牵扯一些事,让一些人有所顾忌。

  陆.

  好了,现在要做的就是反过头来除掉那三个基层公务员了。他们的作用被榨干了,也就表示,他们知道得过多了。但是去了几次都没能杀成。主要进行了两次,一次是大老虎的义女亲自去的,这个大老虎的干女儿太想保住干爹的势力,但势单力薄,失败了。第二次,还算比较成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上头说一个官员是阉党,派哥仨清缴,但对方豢养的门客都武功高超。高层乐于看着他们相互厮杀。但哥仨还是赢了。二哥沈炼终于看出了门道,而也只有他才知道这一切都是因己而起。他政治上的幼稚病犯了。他把刀架到了自己上司的脖子上,又拿出钱,提了两个要求,第一,调三兄弟离开北京去南京;第二,到南京给大哥卢剑星百户一职。后者怂了,都答应。沈炼很酷地走了。他自以为自己掌握了对方的命门,自以为自己的行为有忠义豪情。但体制内是不相信忠义和口头协定的,体制内讲究的是跟对人,站好队。体制内不相信眼泪。于是,他们又被算计了,上司伙同钦差大臣以及东厂都督赵靖忠摆了鸿门宴,他们被留在了北京,还挑明了拿钱买官的事。这样一来,不但敌我彻底明晰化,而且兄弟三人内部也被挑开了缝隙。大哥卢剑星终于知道了沈炼的交易。在短暂的心理错动之后,大哥决定三兄弟一起离开体制内,"去过好日子"。这就又一次犯了政治幼稚病。体制让你们干了那么大一票,怎么可能让你们带着那么大的一个秘密踏上说走就走的旅程呢?于是,公开的杀伐开始了。

  柒.

  大哥就是大哥,在清醒之后,明白了状况,不赔上一个,谁都活不了。于是,他决定自己请罪,担下一切。皇上听完禀报,没说话。不长眼的钦差大臣搭腔了,"若能交由我们审问,定能问出更多的阉党。"皇帝听完就气不打一处来,斜着眼睛瞥了他一眼,幽幽地问道,"你是想让朕身边无人可用吗?"分寸啊,分寸,这多么重要。伴君如伴虎。皇帝打虎的边界到底在哪,打虎何时截止,又为什么开始的,这些都搞不清楚,还主动请命,这都是什么情况呢。皇帝说道,"连袁崇焕都给魏忠贤修过生祠。"这意思就很明显了,体制内有谁是干净的?皇帝最后决定杀了卢剑星,交代"不要再牵连更多的人了。"打虎就到此为止。

  捌.

  到这里,一切都符合体制内外框架的边界。但电影的结尾,侥幸生还的沈炼和逃亡的东厂都督赵靖忠经过一番打斗之后,赵靖忠突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摘下帽子,露出了泛青的额头和后脑长长的辫子,他向骑马而来的外敌大声呼喊。这个东厂的头目竟然换了装束学了外语准备投敌,以求得离开大明并取得政治避难的资格。"离开大明"一直是电影中不时出现的点睛金句。从大老虎魏忠贤到东厂头目都心怀这样的终极愿望。他们都清楚,这体制是改不动的,虽然得志但总有一天会杀到自己头上,或者真的出现结构性坍塌,也会砸死自己。离开大明,是唯一的选择。但他还是被杀了,被一个浪人和沈炼一起取了命。

  《绣春刀》剧照

  玖.

  除了主要人物之外,电影还设定了一个浪人的角色。这是典型的中国游民的设定,一个中国文化中的的侠义想象体,不依附体制,没有虚伪的道德观,为钱活着,大明朝时代的雇佣兵。虽然这个角色一直被描述为一个小人,但是最终在看透体制的时候,他决定帮助正义的一方。成为了"好人"。这带有民粹主义的向往,底层民众被事实教育后,依靠自身道德的转化成为体制的批判者。但是这个批判者的局限性太过明显,他只杀死了东厂都督,然后就策马而去,至于体制的系统性问题,与他无关。他有兴趣的无非是出口恶气和杀人本身的快感。带有强烈的革命党特征。这种底层暴力革命的观点实在可怕,但却不时浮现在中国人的心底。

  拾.

  《绣春刀》是一部男性戏,充满政治隐喻、刀光血影和影影焯焯的基情,所以必须加入女性线索与其对冲。但在这部戏中,两个女性角色都处于被侮辱和被伤害的位置。一个被迫从妓一个帮父亲打理药铺,最终都莫名其妙地卷入了一场杀伐。她们没有做错任何事,在毫无选择的的情况下,一直以被动的姿势卷入无处不在的政治,面对血光之灾。但最终,男性角色死伤无数,两个女性却生存了下来,被送往南方,一个象征着与世无争的"他处"。这是导演陶渊明式的寄托,过于幼稚。更要命的是,扮演暖香阁女子的竟然是刘诗诗。这个长着一张电视剧脸的女演员一直为自己布置了一副忍辱负重的表情,展现着一种轻利重义的虚伪气质。演员张震用人品刷出的四星都被针对刘诗诗的一星冲刷殆尽。另一个女演员叶青也太不争气,他被导演设定为一个青春少女。每次都努力笑出那种所谓的"银铃般的笑声",但每次一笑,都挤出满脸皱纹,并一定被框定在面部特写中,这到底是怎样得罪了化妆师呢?

  壹拾壹.

  几个演员中,最出彩的是扮演魏忠贤的金士杰。他把倒台后的大老虎的癫狂、变态、穷途末路但仍掌控气场的状态展现得无以复加,但问题是他作为一个台湾演员,每一句都故意显摆着自己充满拧巴劲儿的南派儿化音,这就太奇怪了。扮演大哥卢剑星的王千源总让人想起东北的下岗工人,那部他主演的《钢的琴》给人的印象太深。他脸上始终有一种嬉皮笑脸、混不吝的劲儿。真不像个明朝的基层秘密警察。扮演二哥沈炼的张震是最能吸引票房的一个,他整天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每天换了便服去暖香阁,但就是不上床,坐在旁边一直盯着心爱的姑娘,到了时辰,出门杀人。三弟完全没有存在感,基本上属于湖南台神剧的人物形象,就知道看漂亮姑娘,还患有肺结核。他当年是杀了追查自己的锦衣卫,又冒名顶替混入了公务员队伍。不知道锦衣卫系统是完全没有体检制度,还是政治正确地不歧视传染病患者。一蹦跶就吐血的身子骨也不知道是怎么干上这个体力活的。扮演东厂都督的聂远完美地保持了中国五线演员的浮夸劲头,一举一动都让人想起张纪中版《西游记》中动漫cosplay范儿的唐僧,当他出演一个心怀鬼胎的太监的时候,还总做出一种凝重的表情。和他配戏的演员得付出多少心血才能避免笑场呢。

  壹拾贰.

  《绣春刀》立项的时候,平行世界中的一切都尚未开始,而它放映的时候正赶上一个微妙的档期。愿意看武侠的就看看打打杀杀,愿意看明星的也能看看张震,而那些偶然进入影院的,却可能惊喜地看到一幕"古装现代戏",一幕既抽离又贴切的现实主义题材。

  讨论《绣春刀》好不好看之前,我想先推荐一本书。它是《绣春刀》系列的动作导演桑林的作品《电影动作设计》。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发现它不仅对电影工作者有所启发,更是一本适合电影爱好者,尤其是动作电影爱好者阅读的好书。

  很多朋友告诉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他们希望能够从单纯认为「这部电影很好看」的阶段,更上一层,了解电影背后的创作方法,理解电影主创们的一些思路历程。《电影动作设计》这本书,可以在这方面为你带来许多启发。

  在解读这本书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电影这门艺术。

  电影,可以说是目前较受欢迎的一种大众娱乐形式了。它是一种集体创作的艺术,决定一部电影质量的,不单单是导演、编剧或者演员,而是所有电影工作部门的工作人员;电影也是一种视听艺术,也就是说,电影最终呈现给观众时,观众将从视觉和听觉上获得多角度的欣赏和体验。

  那么,电影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 电影诞生于 19 世纪末的欧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都是无声的,创作者要靠创造视觉上的奇观来吸引观众。不知道大家听说过卢米埃尔兄弟没有,这对法国兄弟是电影和电影放映机的发明人。在那个时代,电影创作者需要去到世界各地,拍摄奇异的风土人情来满足观众的奇观偏好。可是,当观众熟悉了这种纪录片式的呈现之后,便开始期待更有创意,追求以前没有见过的视觉刺激。 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影进入了有声时代。结合视觉刺激,电影的听觉刺激也出现了,达到了视听的有机结合,视觉奇观往往也会带来听觉享受。不过,随着观众审美品位和惊奇阈值的逐渐提高,电影创作者也遇到了更大的挑战。

  动作电影就是一种崭新的、富有文化特色的电影形式,里面有丰富的场景和动作,可以不断给观众带来持续的刺激。 而动作电影里,最重要的核心肯定就是动作设计了。虽然在观看电影的时候,丰富的动作在观众眼中可能就是「打斗」,但是动作设计却是一门大学问。

  作为知名武术指导,作者桑林全程参与了电影《绣春刀》和《绣春刀 2:修罗战场》的动作设计。这两部电影不仅在市场上表现很好,在业内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尤其是两部影片的动作设计,更是令人眼前一亮。 《电影动作设计》这本书,就是以这两部电影里的十一场动作戏为脉络,来展开叙述的。它详尽地记录了桑林在两部电影拍摄过程中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简单明了地解决了许多动作设计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份「新武侠」动作设计指南。

  这里我提到了「新武侠」动作设计,可能很多人对「新武侠」这个概念还不是很了解。这就要从传统的武侠电影开始讲起。 电影传入中国以后,电影工作者结合传统戏剧和文学故事,创造了不少独具特色的作品。其中,根据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就是中国早期电影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类别。20 世纪 20 年代,武侠电影在中国上海诞生了。作为一个独特的中国式电影流派,武侠电影领域不仅有胡金铨、徐克这样的电影大师,也吸引了张艺谋、李安这样的知名导演。

  这种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电影流派,对整个电影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了把武侠元素作为神秘东方的文化符号以外,西方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也在发展过程中借鉴了「武侠」的基因。好莱坞拍摄动作电影时,常常会聘请华语动作指导。并且,在学习东方武术技巧的同时,西方的动作电影也在不断发展新的风格,从而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动作电影。不过,这段时间里中国的武侠电影似乎发展不太理想,仍然难以跳出传统武侠概念的窠臼。

  如果你热爱武侠电影,或者经常看武侠电影,可能会发现其中的一些套路:电影里经常会有一个武功非凡的「大侠」,并且这个大侠的身份往往是江湖人士。大侠高深的武功,则依托于超现实的特效和写意的镜头呈现出来;另一方面,这些电影的核心故事也并没有突破「劫富济贫」「救苦救难」的传统套路。

  不过,就在 2014 年,一部名为《绣春刀》的「反套路」武侠电影上映了。上映之后,这部电影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它在某种程度上也被称作「新武侠电影」的开端。 那什么是新武侠呢?对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论调。就我个人看来,新武侠的核心实际上是一种「反武侠」和「反套路」,将主角的设置由传统武侠电影里无所不能的大侠,转变为普通人;在动作设计上也放弃了大量的特效和表演式的套路,转而追求实用主义。

  你可以发现,《绣春刀》系列电影里,创作者对人物和情节的创作都没有局限在传统的武侠涵义里。电影里作为主角的三兄弟身份都是明朝的锦衣卫,是皇家杀手,供职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核心部门,直接听命于明朝皇帝,绝不是传统武侠电影中的江湖大侠。三位主角的命运,和明朝政府紧紧地捆绑在了一起。可是,他们只是明朝政府部门里最基层的小人物,并不能完全主宰自己的命运,必须听从上级的指令和安排,甚至生死也只能听凭上级号令。那么,这种在统治阶级内部谋生存的「大侠」,他们会怎样来表现自己的「侠义」呢?

  事实上,三兄弟虽然不像传统武侠电影里的大侠那样,自由地行走江湖,但和传统大侠拥有同样的精神内核,都是现实世界中的理想主义化身,都有需要挑战的对象——只不过他们要挑战的是自身的宿命。 兄弟三人都有凭自己的能力无法实现的目标:卢剑星无法通过建功实现升职,沈炼无法用俸禄替周妙彤赎身,靳一川生活在「流寇」的阴影之下,不能真正获得安稳的生活。影片中兄弟三人为了好好活着,同赵靖忠斗法,其实所挑战的并不是赵靖忠所代表的体制,而是自己的宿命。

  事实上,传统武侠电影里也有「宿命」这个主题。不同的是,传统武侠电影里的主人公,最后往往能成功战胜宿命。不过,电影《绣春刀》在这个主题上却是反套路的。主人公尝试反抗,最终却以失败告终,这个结局更像是,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的寻常经历。此时,「大侠」变成了和观众一样的平凡人,这是一种突破了传统的「反套路」……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