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我在努力救人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趁着前两天晚上有时间,把药神看了,果然和期待中的一样。特别像我这种泪点低的人,得准备好纸巾。看完后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让我对生命有了更多的思考。昨天一整天都在想怎么写一下观感,可是憋了很久还是写不出什么东西。因为想说的话太多,一时不知从何说起。也不知道怎么说,才能把头绪理好。
我不是专业影评人,自然不敢从专业角度对这部电影评头论足,我写的东西也不能称为影评,只能说是自己的一些拙见。
这部电影体现了很多东西:关于公平与不公平、关于富人与穷人、关于法与情、关于小我及大我,都有涉及。有时候让人觉得挺无奈也很矛盾,可是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电影给我们呈现出来的真实感。
对这部电影,褒贬不一,但总的来说,夸赞的声音还是大大超过了批评的声音。有人说,《我不是药神》是一部戴着批判现实主义帽子的电影,使用了大量讨好大众的商业片常用媚俗技巧,剧作方面的最大问题是主人公的转变缺乏说服力和震撼力,人性恶看不到,人性善很牵强。
这点我不敢苟同,谁说没有人性恶?为了赚钱,程勇跑到印度走私药品,“命就是钱。”是他对这次交易的自信。而赚了一定的钱后,他决定不卖了,因为他怕坐牢,他上有老下有小,这是为自我考虑的人性。但是后来的转变也有过渡,不会觉得很突兀。
说它煽情也好,说它为了迎合大众胃口也好,或者是为了躲过审查机制也罢,我觉得它都不失为一部好电影,因为这是一种进步,一种关怀,一种对弱小的同情和发声。这有什么错?那些批判的声音也只不过是跳出感情层面来说的,我觉得为了电影效果而制作出的一些渲染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如果站在人性的制高点上去审判它,未免小题大做了。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的题材很好,直面现实,让人不得不去关注,而电影里的人物也刻画得很自然生动。敢爱敢恨、显得蛮横但内心善良的程勇、患慢粒白血病却为了家庭想努力活下去的吕受益、为了女儿能摆脱病魔在夜店跳舞的思慧、还有骨子里透露着孤独和刚毅的黄毛以及牧师和卖假药的张长林、警察曹斌等等,演员的演技都在线。
人物很多,在这里想说两个:程勇和黄毛。
程勇是一个卖保健品的小店主,可是生意并不好,入不敷出、房租交不起、父亲的病也没钱治、自己孩子想留在身边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扶养……他似乎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夜晚喝着酒,抽着烟,吐一口气都透露着荒凉狼狈的味道。
但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知道了印度格列卫这种“神药”,在印度非常便宜,但在中国一瓶都三四万。所以,他开始做代理,赚差价,一瓶药从印度买五百,在中国卖五千,最后凭借这样的暴利,他有了钱,有了资源。但是后来被张长林提醒,他开始感到害怕,他害怕自己突然进了监狱,自己重病的父亲和年幼的儿子就无依无靠了。于是,他决定不卖了。
可是一年后,曾经一起卖药的吕受益不在了,正是因为没有药也没有钱,老吕在医院清创时的痛苦、声嘶力竭的呐喊戳痛了程勇的心。让他不得不思考,他当初的戛然而止是不是害了很多人?于是,他又开始卖药。而此时印度格列卫已经不止五百,要两千了,但是他还是以五百块的低价卖给那些要药救命的病人。即使自己贴着钱也义无反顾,他的义举感动着大家,同时也展示了普通民众的弱小和无奈,特别是对待那些想要珍惜的东西时,更无力。
黄毛呢,是一个挺让人心疼的人。从刚开始一言不发地抢药开始,他给人的感觉始终是冷冷的,偶尔露出温柔的眼神,也很难得。黄毛是个农村孩子,患了病,不想拖累父母,便一个人从凯里来到上海,一个人打拼,也一个人孤独。
印象最深的,是他为了引开警察,开着装满药的车横冲直撞,以为躲开了身后的敌人,却意外地撞上了迎面而来的大卡车。即使被带到了医院,也拯救不了他的生命,鲜血染红了年轻的岁月,记忆永远停留在二字开头的年龄,那张火车票也不再有它存在的意义,很让人难过,也很让人无奈。
“他才20岁,他想活着,他有什么罪?!”程勇的哭喊也仅仅只是哭喊,改变不了任何东西。隔着屏幕就觉得很揪心。
再来说说,电影里的其他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细节吧。
1.张长林对程勇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病,穷病。”穷病确实很无奈。穷人主要穷在思想,一定程度上,穷人变穷,一是不聪明,二是不勤奋。穷病很难治,需要整个国家GDP拉动,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穷人生病没钱买药,他们不想死,可是开发药品的医生们也不该死,药价是市场决定,药品的研制需要高成本。国家调控和市场调节不能随意切换。路漫漫,道阻且长,还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解决的办法。
2.患病的老奶奶对警察曹斌说:“我想活下去。”想要活是每一个人正当的权利。
3.老吕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是回头看了看妻子和儿子,他开始微笑,为了家人,他坚持着。
4.程勇被抓时,他看着那些拿货的人,他想让他们跑出去。可是没有,警察已经堵死出路,他趴在地上动弹不得,眼里都是无奈。我理解他的绝望,因为,也许很多人,都在等待这些药救命。
5.黄毛开着车引开警察,以为躲过了追捕,却不知道死亡已经逼近。那一声巨响,是如何挣扎也挽救不了的事实。
6.程勇审判后,人行道上站满了来送他的病人。音乐响起,电影高潮也已经到来。虽然有人觉得这不免有点刻意煽情,夹道送行的场面毕竟不是那么常见的。但是看到那样的画面还是挺感动的。
电影看似树立了正反面,但是仔细想想,谁都没有错。程勇为了赚钱,走私药品,后来为了救人,低价卖药;病人为了救命,又买了程勇的药;瑞士药企员工为了维护公司利益,报警打击假药;警察曹斌调查案件,层层逼近,坚守正义,也是职责所在……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没有绝对的对,也没有绝对的错,这才是生活最大的反面教材。
最后,感谢导演,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在进步,它虽然不完美,但是值得肯定。因为它呈现出了生活最基本的挣扎、人与人之间的较量、国家体制的不完善,都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