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的部长们-我们都在为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自从寄生虫拿了奥斯卡的最佳影片奖之后,韩国电影最近受到了不少的关注, 其实除了像寄生虫这种蒙太奇运用得很好的夸张反讽电影以外,韩国电影更擅长的要数政治意味浓重或者是揭露社会问题的记录式叙事电影,如2017年的《出租车司机》,2018年的《1987》,2015年的《局内人》。虽说这几部电影里面都对韩国政治历史做了一定的美化,但是创作者一直不惧通过电影揭露政治圈的黑暗,并通过这些政治事件和主角呈现出背后的人性弱点。

  《南山的部长们》这个片名可能会让很大一部分人失去观影的兴致,乍眼一看感觉像职场爆米花电影,但是只有真正经历过那个年代的韩国人才能深刻体会这几个字所代表的意义;我非常喜欢上面的海报,一句“why he pulled the trigger”就总结了整部电影的主题,其实整部电影要说的故事非常简单:中央情报局部长在刺杀总统前40天所经历的事情。

  电影是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1979年10月26日,在汉城钟路区宫井洞中央情报部官邸中,朴正熙和总统警卫室室长在宴会酒席中被金载圭用手枪枪杀。可能很多人都会对朴正熙有点印象,没错,他就是前几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朴槿惠前总统的爸爸,但是出于对死者的尊重,电影里一直没有点明总统的姓名,只是简单一句“阁下”带过。电影里有那么一句台词,看来韩国总统没有什么好下场,是连韩国人民都已经有的共识了。

  李秉宪所扮演的金规泙,与上司朴龙阁都是“阁下”的革命战友,在上司朴龙阁“弃暗投明”跑去美国要讨伐检举“阁下”之后,金规泙就当上了中央情报局的部长。类似于明朝的东厂,朴正熙执政年代里的中央情报局,有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可以说是国家的二把手。

  影片对金规泙的心理变化描述,从他劝回朴龙阁回去韩国并取回其所写的自传任务开始。作为新上任的情报局部长,面对“阁下”的命令,为了表示对其及国家的忠心,对于这个任务他是势在必得的。但是在美国与前上司的会面交谈中得知“阁下”另有心腹在管理海外资产,自己及情报局似乎在并不是“阁下”最信任的人,从此怀疑的种子开始在金规泙的心里种下了;在此次的谈话中,朴龙阁也三翻四次向金规泙抛出了贯穿整个影片的问题“你说为什么要搞革命啊”,虽然自始至终没有人正面回答过这个问题。

  完成任务回去韩国之后,金规泙开始留意到底是谁在帮“阁下”管理着海外的资产,同时也发现“阁下”越发重用总统警务室老郭,事无大小“阁下”似乎只听老郭的意见。换作在职场,老郭就是向上管理的好手,深知“阁下”的想法与意向,附和奉承不在话下,相比之下,木讷的金规泙就相对比较吃亏了。

  由于当时国内不断爆发民众抗议及暴动,“阁下”及老郭都主张进行强硬镇压,而金规泙则主张和平谈话解决,这越发地引起“阁下”的不满。渐渐地,金规泙被边缘化了,一些重要的场合也不再叫他了。心里一直积累的不满终于在看见大街上的坦克爆发了,在总统办公室里与老郭兵戎相见,从此双方的矛盾开始正式爆发。

  在逐渐失去权力与重用的情况下,金规泙越发焦虑,也越发多疑。而原本朴龙阁所写的自传被收回韩国之后莫名还是发布在国际的媒体上,“阁下”大怒,命令老郭把朴龙阁处理掉,同时也找到金规泙,在两人的酒桌上暗示着朴龙阁是个大患,需要被处理。

  在影片开始的闪回中,交代了朴龙阁叛变的原因;在自己收到政敌威胁时,“阁下”暗示了朴龙阁帮他处理掉,并给了他保证“你身边不是有我吗,按你想的去做。” 但是在朴龙阁完成任务之后,却遭到了“阁下”的污蔑,说他贪污,需要他交出财产。

  然而这些话,在金规泙面前也被一模一样地说出来了。忠心耿耿的金规泙为了重新争取“阁下”的心,还是尽力安排了一次暗杀,抢在老郭前把自己的朋友,前上司给处理了。但是不难想象,金规泙也是面临了跟朴龙阁一样的结局,最后的屎盆子还是扣在了他头上,并责怪他人死了,贪污的钱便无法取回。对此,金规泙在“阁下”面前差点爆发。

  美国驻韩大使表示有心让“阁下”下台,并扶持金规泙上位,在多次的诱惑下,金规泙并没有表态。但是在得知了一次“阁下”与老郭私人场合里,金规泙鬼使神差地去现场偷听。当听到"阁下”跟电话里的心腹称呼自己为“连朋友都能杀的家伙”,金规泙愤怒了,也哭了。认识到自己只是一个被无情利用的棋子,不管自己对“阁下”如何的忠心,甚至对自己的上司及朋友痛下杀手,却始终无法得到信任跟重用,反而落了一个“冷血无情”的评价,才发现自己被渣了。

  于是,在“阁下”及老郭再一次明确表示要对釜山的抗议民众进行强硬镇压,金规泙脑海里浮现了旁人让他取代“阁下”的提议,毫不犹豫地策划了一场暗杀。在最后刺杀之前,金规泙也向“阁下”抛出了为什么要革命的问题,言语上直指“阁下”枉顾民众生命,是革命的叛徒,自己是替天行道为民请命才做出如此行动。即便在后续真实的审判中,金规泙也是一直坚称自己并不是因为失宠而刺杀总统的,而是为了阻止国民更多的牺牲的义举。

  影片最后的10分钟堪称是个经典,从金规泙在酒桌上掏出手枪,射杀了老郭及“阁下”后,由于枪卡壳了又跑到楼下找属下拿手枪,再回到楼上进行补枪,离开的时候被地上的血滑倒,全程一镜到底,把金规泙的不甘、愤怒及野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虽说这是真实改编的故事,但是金规泙为什么刺杀总统,其实导演早有定论。影片把金规泙的心理变化描述得非常细腻,从开始的忠心耿耿,到中间的努力争取,再到最后的心灰意冷。不甘失去权力,也不堪知道自己只是一个随时可以被抛弃的棋子,强大的自尊心让他并不想承认自己在争宠上输给了老郭,于是他给自己找了一个光明磊落的理由,把自己的愤怒释放,也让自己行为合理化。

  当然,导演在影片中对“阁下”的人物塑造,在一定的程度上也给金规泙的刺杀做了合理化解释。狡猾,暴政,背弃信义,对忠心辅助自己的下属过河拆桥,玩弄权势,间接引发了这一场刺杀。

  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也一样呢,不敢直面自己的想法跟欲望,不敢承认自己的失败,而是给自己找了一个又一个的借口,把自己的行为合理化,最终安慰了自己,也欺骗了自己;工作生活压力大,变成了对家人谩骂发脾气的理由;找不到工作,变成了去抢夺偷骗的理由;工作忙,变成了不去运动锻炼的理由。

  如果我们只能不断地把自己的行为进行合理化,那么我们直面、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少,最后连自己都不会知道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所以勇敢一点吧,面对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找出心底最深层的问题,不要再给自己找借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