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捧后摔?女教师离异率有上升趋势,男方:跟想象中差距太远
教师行业的“光环效应”不用多说,特别是女老师,几乎在很多随机调研里,都成为“婆家最青睐职业”之一。
知名博主还曾提出过这样的理论:女生自己是老师,或者父母是教师,谈朋友时通常要比只是“多金”的商人之女更受欢迎。可是在职者却表示,这大概是外界的想象而已。
经常有人说,一般家庭的女生,当老师是改变阶层、实现上升的“最佳方式”。其一,这类职业需要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那些只有背景但自身太差的人,抢这种饭碗难度大。
其二,国内的男方对于“娶女老师”往往有着一种向往。就比如一个月薪1万的女销售,和一名月薪3千的女教师,很多人会毫不犹豫地更喜欢后者。
确实有一些家境很普通的女同学,靠“学师范、当老师”这条路,赢得了相亲时的优势。她们有机会结识公务员、医生家庭。
包括部分经济条件已跳出工薪层的“城市小中产”,也愿意考虑长相出众但家境一般、工资低的女老师。
可许多同行表示,这只是“幸存者偏差”而已。更多中小学老师的处境是,二十出头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谈朋友。好不容易结了婚,后来离异的也不少。
女教师的离异率呈现上升的趋势,但外界很少关注和相信这个现象,只有过来人才理解。这很可能是“先捧后摔”的规律。
外界总是把教师行业看得过于完美,稳定的工作、超长的带薪寒暑假、“让家长往东他们就不敢往西”的地位?我们来听听男方视角下总结的原因。
笔者想起网上一男子曾经发布的动态,他表示自己原本找了位初中女老师,没几年还是选择了离异。他认为教师这个职业跟他想象中差距太远。
首先是轻松指数,他的想象中老师不过是讲几节课而已,平时在办公室喝喝茶水等着下班多好。只要不带中考的学生,应该有充裕的精力来平衡家庭。
可现实中,前妻早晨七点多就到校。得知他们完婚,年级主任便让前妻从小科教师变成班主任,理由是“已经成家不用花精力约会了,应该分担更多”。
成为班主任之后,女老师不仅下班后还要经常对着手机,脾气也变差了。这让男子觉得她把工作的情绪带到家中。
其次,他认为女老师在学校习惯于严格要求学生,很容易将这个思维应用在跟家人相处。比如屋里收拾得不够整洁,对方就向对着“值日生”的语气来吼他。
类似的很多小事,在男方眼里没有必要那么较真,但对方一定要不惜浪费时间或者说话不留余地,也要弄出“是非对错”的结果。更直白些,是必须达到让他认错和“自我检讨”。
再次,很多人青睐女教师,因为觉得她们更懂教育,相当于让后代天生有位随时能指导的“家庭教师”。但男子坦言,老师可能把所有耐心和热情都给了学生。
倒是自己家里的娃,没有多少精力去关注和照顾。那些用在别人身上奏效的好方法,教导子女时却不见效。他们的儿子不但成绩落后,还非常没礼貌。
对于这位男子讲出的“心里话”,很多网友争论起来。有人感同身受,认为虽然话比较难听,好像处处在挑剔女老师,但有些缺点属实存在“共性”;也有不少人觉得男子很“下头”。
明明是自己对这个行业不够了解,单方面地报以高期望。后来发现女老师没符合“工作轻松、培养学霸后代”的想象,就把责任都推给对方,不地道。
教师说到底也是普通人,她们也要面对职场里的各种烦恼和不公;也要处理“工作和生活如何平衡”的问题。
或许正因为外界过度的想象,把很多老师推向“深渊”。这种不切实际的期待,只会增加双方的矛盾,让家庭更不稳定。最后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
【结语】教师是教育行业的中流砥柱,尤其一线教学岗位的老师,在外界眼里能“呼风唤雨”;但在这个体系里其实是最无力的。上面的各类活动要配合,下面学生和家长的关系要处理。希望家人能多些理解吧。
(以上均为随机网络图片,不代表文中人物)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