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强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屠呦呦先生”,被人反驳:女的怎么可以叫先生?反问道:你有没
有一次,郑强在演讲中提到“屠呦呦先生”,立马就有人反驳:女的怎么能叫先生?郑强惊讶又气愤地反问道:你有没有文化?在日本只有3种人能被称为先生,这其实是我们发明的称呼,后来被人拿去用了,女的怎么就不能叫?
郑强于1960年出生于重庆,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顺利考入了浙江大学化学系。在那个好多人吃不饱饭的年代,郑强能考进浙大读书属实幸运,而从小到大见证了国家沧桑巨变的郑强也多了几分悲天悯人的情怀。
浙大毕业后,郑强继续深造,在成都科技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此后又留学日本拿到了博士学位。当时的留学生很是稀有,好多人留学后都选择留在国外另谋高就,而郑强却选择了回国发展国内的高等教育事业。
郑强先是回到了自己的母校浙大,14年里一边科研一边任教,获得了不俗的成绩,之后又先后去到贵州大学和山西太原理工大学驰援中部地区的教育,深受学生喜爱,在贵州大学担任校长的4年时间,为贵大争取到50多亿的捐款,为学校新建图书馆、体育馆;去了太原理工大学后,学校的生源都好了不少……
但真正让郑强走进大众视野,走红网络的还不是他科研上取得的累累硕果,而是他大胆奔放、怼天怼地的演讲报告,他也因此被很多人称为了“网红校长”,“愤青教授”。
他怼“富二代”:这些人出身就享有父辈积累的财富、地位,从小享受好的资源、教育、人脉。但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出国留学,深造,最后还留在了国外,给别的国家创造GDP。
他还在一次讲座上,怒骂3000名中学校长:你们身为校长,不去关注祖国的英雄,把商人、明星的头像挂满校园,孩子迟早毁在你们手上。
他向这些校长提问:中国只有一个人获得过祖国的6项最高荣誉,你们知道是谁吗?
令郑强惊讶的是,足足3分钟时间,现场没有一个人回答的上来,而答案其实是程开甲老院士。
所以只要有机会,郑强一定会在他的演讲和报告中宣扬那些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英雄和科学家。一次,郑强在报告里说:研究出青蒿素的屠呦呦先生值得敬佩!结果这话一说出口,台下就有很多反驳的声音:屠呦呦是女士,怎么能说她是先生呢?
郑强跟大家解释道: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开始用先生来称呼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了。后来这个称呼传到了日本,只有律师、医生、老师这三种社会地位和威望比较高的职业才会被人称为先生,足以显示这个称呼所代表的尊重。
因为郑强独树一帜的风格,不同于大多数学者的高调和大胆,很多人喜欢他,也有很多人讨厌他,关于他的争议也一直有,但不管怎么说,郑强在科研上确实做出了不少贡献。郑强还说国人不应该在英语上浪费太多时间,而应该尽早开设科学课程树立科学思维。
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文章末尾为各位家长分享一本好书,都别错过了!
拿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的话来说:
想要让孩子学好数学,第一步就是要先弄清数学的基本概念;其次是它的基本概念的由来,这就需要父母在辅导孩子数学题的过程中,陪孩子多读一些数学方面的书籍,玩一些数学游戏。
然而,攀登数学的高峰并非易事。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我也认为数学很枯燥,但一看到刘薰宇的数学书,感到很惊讶。你还能像这样学数学?”
杨振宁是继牛顿和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能够认可的数学老师刘薰宇是不会错的。
刘薰宇又是谁?
刘薰宇与华罗庚、陈景润等数学家相比,并不出名,因为他的精力主要在数学教学和中小学教材的编写中。
刘薰宇一生写过很多数学方面的书,最有名的便是这三本:
第一本是《马先生讲数学》,主要讲如何用图解法求解一些算术四则问题
第二本是《数学趣味》,主要讲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数学问题,我们讲万物皆数学,通过万物来学数学是最快的。
第三本是《数学的园地》,这一册就有点难度了,里面讲了函数、连续、诱导函数、微分、积分和总集等概念及它们的运算法的基本原理。虽然有点深,但讲解的方法很妙,六年级的娃,还能看懂一部分的内容。
一看就看了个把小时还不觉得累!家长:实在是难得的好书!
对于刘薰宇先生编著的这套经典数学科普图书,家长们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家长表示“这套丛书总体上有一种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感觉,语言特别有说服力”
可以说,熟读这套书,小学和初中的数学就不用担心了,以及也可以为未来的高考,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这套经典数学丛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激发学生们蕴藏起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欲望,让学生们爱上学数学,许多家长表示《数学三书》是难得的好书,不可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