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英雄们读什么书?曹操、刘备、孙权告诉你答案!

  最近在读方北辰教授的《三国名将》,通过三国英雄们的事迹,他在书里总结了学习的重要性,也就是要读书、思考。曹操、刘备、孙权都是喜欢读书的,而且还给自己的子弟、下属推荐了必读书目,我们看看三国英雄们读什么书?孙权劝学,吕蒙让鲁肃刮目相看

  孙权劝学的故事千古流传,成为一段历史佳话,关于这段往事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都有详细记载。吕蒙出身贫寒,没有文化,一刀一枪的从行伍中被孙权提拔起来,孙权认为如果吕蒙能够多读书,肯定会取得更高的成就。于是对吕蒙和蒋钦说:“你们现今掌权统兵,应当努力增长学问,从而开阔眼界、增长智慧。”结果吕蒙回答道:“军务实在太忙了,没有空闲时间来读书啊!”

  

  接着,孙权说了一段至今读来还发人深省的话:“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勖邪!”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我哪里是要你们熟读儒经去当太学的博士啊?而是要求你们涉猎书籍了解过去的重大事件呀!你说公务多,比得上我多吗?我在少年时代就读过《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没有读深奥的《易经》。到了掌权管事之后,又专门读了《史记》《汉书》《东观汉记》这三部史书,还有各家的兵法,深感大有收获。

  你们性格开朗,悟性又好,努力学习必定会得到提升,怎能推辞不做呢!赶紧去阅读《孙子兵法》《六韬》《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连曹孟德都说他自己是“老而好学”,你们怎能不勉励自己努力上进啊! 于是吕蒙开始读书,之后才有鲁肃惊叹“非复吴下阿蒙”,鲁肃收起了轻视,升堂拜母。

  刘备给阿斗的推荐书目

  在大家的印象当中,似乎刘备是不读书的,因为毕竟一个织席贩履的,哪有时间和经历去读书呢。而且《三国志·先主传》中也的确记载,刘备不怎么爱读书,喜欢狗马、音乐、美衣服。但刘备总是读过书的,毕竟他曾经拜师当时的大儒卢植,而且从他给刘禅的临终遗言也能看出。刘备在白帝城托孤,除了留下那句千古流传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他还谆谆嘱咐刘禅:“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意思是让刘禅重点读《汉书》《礼记》,闲暇时读一读诸子百家和《六韬》《商君书》。刘备能推荐刘禅读这些书,最起码说明他自己的读过这些书目。曹操教子有方,一生都在学习

  曹操除了和刘备、孙权一样,致力于政治、军事之外,曹操还是一位大文学家、大诗人。所以曹操的文化修养自然是最高的了,因此曹操读书应该是最多的,所以曹操几乎没有具体数目,只有一句记载“博览群书,特好兵法”。而且曹操不但书读得多,自己还给《孙子兵法》作了注解,这是真的牛。

  另外,从曹丕、曹植读什么书,我们可以开开曹操对儿子的要求。曹丕在《典论·自叙》中自叙到:“余是以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曹丕应该不是在吹牛,小时候就能背诵《诗经》、《论语》,之后四部、五经、诸子百家都有涉猎。

  曹植十多岁的时候,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及先秦两汉辞赋,诸子百家也曾广泛涉猎。他思路快捷,谈锋健锐,进见曹操时每被提问常常应声而对,脱口成章。曹操曾经看了曹植写的文章,惊喜地问他:“你请人代写的吧?”曹植答道:“话说出口就是论,下笔就成文章,只要当面考试就知道了,何必请人代作呢!”三国英雄们所选书目的特点——史书比兵书更重要孙权亲自为吕蒙选择了七部书,其中《孙子兵法》《六韬》属于兵书,《左传》《国语》《史记》《汉书》和《东观汉记》属于史书,史书占的分量最重。五部史书中,《左传》和《国语》主要记载春秋时期历史(后者始于西周末年),《史记》记载从上古轩辕黄帝至西汉武帝的历史,《汉书》记载西汉历史,《东观汉记》记载东汉历史。五部史书相互衔接和补充,形成了完整的历史画卷。统兵打仗的将领,读兵书那是本分,为何还要读史书?玄机在于,军事是政治的工具,所以优秀将领必须分辨政治风云;军事又是群体的行为,所以优秀将领又必须协调人际关系。在古代,集中记载政治风云和人际关系的教科书,首先就是史书。《史记》《汉书》也在曹丕阅读的书目中,刘备为刘禅开列的首选书也是《汉书》。再加上我们脑海中关公夜读《春秋》的形象,真是应了那句话:英雄所见略同。大家都知道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更要多读书、多思考,好好学习历史!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方北辰《三国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