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的祖先长这样,人类是怎么下口的?
西瓜是我们夏天必备的美食,大片鲜红的瓜瓤,甜美的西瓜汁,简直不要太爽。但是西瓜在一开始却不长这样,瓜瓤只有可怜的一丢丢,厚重的瓜皮一度让人怀疑它是冬瓜假扮的,不禁让人疑问,它到底经历了怎样的进化过程?
夏天一到,心烦意躁。长得那么帅,却没钱开空调。好在西瓜价格并不高,一次可以吃到饱,给炎炎夏日带来一丝凉爽。作为夏日必备水果,西瓜不但汁水多,生津止渴。而且瓜皮薄,整体利用率极高。好像是特意长成了,方便大家吃的样子。连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都说:“品尝一口西瓜,你会知道天使在吃什么。”这评价确实够高,文人墨客就是喜欢玩夸张。天使吃不吃西瓜我不知道,但西瓜长成这样灼烧不容易。
人类吃瓜的历史已经有了几千年,第一个吃西瓜的人已无从考据,只知道西瓜的原产地是南非。在南非的卡拉哈里沙漠以及周围地区,有着大量的野生西瓜。在这些野生西瓜中,有些是带点甜可食用的;有些是不甜用来做饲料的;还有些是苦涩不能食用的。切开野生瓜,里面最多的部分就是那层白色的瓤,而我们用于解渴的红瓤部分在其中却只占一小部分。野生西瓜看起来是一整个瓜皮,长得硬邦邦,吃起来还带点苦味,妥妥的像是野生冬瓜。
其实古代人刚开始种西瓜,还真不是为了一口甜,而是为了一个字——水。虽然野生西瓜味道是不怎么样,但里面的含水量对生活在沙漠以及经常遇到干旱的非洲人来说,就是大自然的馈赠。只要把西瓜放在阴凉避光的地方。就可以存放几周甚至几个月。在枯水季节的时候,用来榨汁,正好应急。但虽然它水分充足,可这口味也实在难以接受。之前也有些带点甜的瓜。一些瓜农发现了这一点,就开始特意去种这些品种。久而久之还真培育出了口感柔软并且没有苦味的西瓜,甚至还突破外形,种出了椭圆形的西瓜。
随后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这种改良后的西瓜又传入了希腊、罗马一带,然后在地中海沿岸各国传播栽培。西瓜的忠实喜爱者是越来越多。到了公元前四世纪,随着欧洲军队的远征。小有名气的西瓜在世界传播开来。随后到了印度以及东南亚一带,给当地的朋友们带来了不少惊喜。后来还走上“丝绸之路”,传到了中国新疆,这时候的西瓜经过时间的捶打,已经进化成为厚皮甜瓜。直到宋朝,西瓜才慢慢传入中国内地。所以中国现在之所以亲切地叫它西瓜,就是因为它从西方来。
更是在大航海时期,欧洲人便把西瓜带去了美洲,又从美洲传入日本、印度等等,西瓜经过摸爬滚打,终于变成了薄皮甜瓜。这种薄皮甜瓜,对于当初的野生歪瓜来说,已经是改头换面,成了非常优秀的存在。所以能够继续传遍世界,并且被大众喜爱。而且它也并没有停下进化的脚步,近几年出现的无籽西瓜,还有黄色瓜瓢的西瓜,都是不错的突破。也不知道以后的西瓜,会不会进化成为像香蕉一样,不用切不脏手、剥皮吃还没有核。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