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坦先生》主演李峰:科研工作者的努力让国家越来越强大
来源:冰城+
哈尔滨日报记者 封娇 于秋莹 文 / 视频拍摄 韩伟 / 摄
4 月 19 日、20 日,由哈尔滨话剧院创排的原创话剧《坦先生》作为 " 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 " 进京集中示范演出作品之一,在北京天桥剧场连演两场。在进京展演前,话剧《坦先生》日前率先亮相哈尔滨话剧院,让家乡观众先睹为快。
话剧《坦先生》根据我国对海探测新体制雷达奠基人和引领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刘永坦的真实故事创作。他带领科研团队从零开始,独立自主、艰苦奋斗,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完成我国首部具有全天时、全天候、远距离探测功能的对海新体制雷达,带出一支 " 雷达铁军 ",筑就祖国海防长城。该剧以坦先生 40 年如一日为科研的坚守为主线,妻子、朋友、学生之间的情感为副线,真实还原了一位科研人员的真实生活状态。在剧中,国家二级演员、哈尔滨话剧院演员李峰饰演吴老师,他与坦先生的戏剧矛盾冲突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 剧中的吴老师是一个一辈子胆小、保守的人,他与敢于创新、敢闯敢拼的坦先生形成了鲜明对比。吴老师是坦先生的同事、朋友,在坦先生刚萌发研发雷达想法时,他给坦先生‘泼了冷水’——国外都没人做成,你敢保证你能成?吴老师这个人物思想保守,宁可不做不错,也不可冒风险。" 李峰说,然而随着剧情推进,到了第六场戏的时候,吴老师看到坦先生的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却一直在坚持时,他开始有了转变。
" 而到第八场时,吴老师开始反思,他为当初没有答应坦先生的邀请而后悔,看着坦先生为国家海防做出的贡献,而自己一辈子都在搞学术研究,最后的论文和书籍只是摆放在书架上,实在相差太大。" 与其说吴老师这个角色是坦先生的对立面,不如说他代表了各行各业里怕风险、怕担责任,只知道做好本职工作的部分人的缩影。
李峰是一位演了 30 多年话剧的老话剧人了,他饰演过各种人物,但这次的《坦先生》与之前的角色都不一样。坦先生和吴老师不仅都是大学教授,更是科研人员,他们与普通人的形象有着很大的区别,李峰通过大量翻阅报纸文章、电视新闻了解学者的说话方式和生活习惯。" 他们大多只关心学术,很少参与人际交往。" 李峰坦言,通过出演《坦先生》他也对国家科研人员有了更深的了解," 科技兴国,国家需要像坦先生这样的顶尖科研人才,但也不要忽略那些默默无闻的一线科研工作者,是他们的努力才让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
编辑 于秋莹
值班主编 申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