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学智被下放吉林,38军政委任荣登门看望,说:首长,我心里有愧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1960年6月的一天,一辆绿色的军用卡车出现在了长春市的柳条路口。

  坐在副驾驶的士兵指着不远处的一户民宅,对正在驾驶卡车的战友说道:

  “就是那里了,停在院子门口吧。”

  卡车停稳后,几个士兵立刻跳下车来,将后斗上那沉甸甸的麻袋搬进了这户人家的院子里。

  正在卧室里看报的洪学智忽然被院子里的动静所惊扰,他刚一走出房门,一个鼓鼓的灰色麻袋便出现在了眼前。

  

  洪学智用手摸了摸那麻袋,疑惑的神情立刻浮现在了他的脸上。

  “是黄豆,这些人为什么要往我家搬黄豆呢?”

  洪学智一把拽住了一名士兵,笑着向他问道:

  “小同志,这些黄豆是谁叫你送来的呀?”

  洪学智的话刚一说完,这位精干的士兵就唰地一下向他敬了一个军礼,立正站好回答道:

  “报告首长!这是军事秘密!”

  究竟是谁给洪学智送来的黄豆?

  虽然小战士没有说出真相,但此刻在洪学智的心中已经想到了一个答案。

  

  一、开国上将重回东北

  气势磅礴的火车喷吐着滚滚白雾,鸣叫着驶入广袤无垠的东北平原,望着窗外呼啸而过的景色,洪学智的内心百感交集。

  此时的他依旧穿着那件最心爱的军大衣,可和曾经不一样的是,此时军大衣的衣领上,已经没了那闪闪发光的三颗黄星了。

  1959年10月,他被免去了总后勤部部长的职务,此后不久,他就被下放到了东北,担任吉林农机厅的厅长。

  望着坐在对面的妻子以及两个女儿,洪学智的心中既感到心疼又怀着愧疚。

  孩子们还太小,刚上幼儿园的她们从来没有来过东北,接下来的日子里,她们要一点一点地去适应东北的生活。

  解放战争期间,洪学智参与了东北解放的所有战役。

  毫不夸张地说,东北这块肥沃的黑土地,正是在洪学智等革命先辈的抗争中才一寸一寸地回归到了人民的手中。

  

  这一次,他又重新回到了东北,带着重建东北的使命回到了熟悉的平畴沃野。

  正式赴任后,吉林省的领导将洪学智一家暂时安顿在了长春,两个年幼的孩子也被送到了当地的幼儿园里。

  虽说幼儿园里会提供一日三餐,但孩子们的日常伙食却非常得差。

  大米、白面这样的细粮基本看不到,孩子们只能以毫无油水的水煮青菜以及粗糙难咽的粗粮果腹。

  洪阳和洪菁此前一直在北京上幼儿园,东北幼儿园的这种伙食让她们难以适应,两个孩子经常因吃不饱饭而头晕目眩。

  

  事实上,幼儿园的老师们也想提高孩子们的伙食,怎奈何当时的国家正处在经济最困难的时期。

  不光幼儿园面临着副食紧缺的困境,就连省里的领导干部也都在为没油没菜而发愁。

  这天中午,洪学智要出门上班,可刚一跨出门槛就见到洪阳和洪菁正躲在院门的后面不知所措。

  洪学智见状立刻蹲下了身子,温柔地向孩子们问道:

  “你们两个不该在幼儿园里吗?怎么偷偷跑回家了?”

  年长一些的洪阳因为太过害怕,一时之间竟说不出话来了。

  到头来,还是妹妹洪菁主动站了出来,眼含泪水委屈巴巴地告诉父亲:

  “爸爸,我们两个实在是太饿了……”

  

  洪学智一时哽咽了,他把两个孩子抱回了家,等孩子们老老实实地坐在椅子上后,他便挽起了袖子走进了厨房。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看着厨房里那仅剩的半颗白菜,洪学智的心中有些无奈。

  片刻之后,厨房里飘来了浓郁的菜香。

  洪学智看一看女儿那尖瘦的小脸,一把抓来桌边的油瓶,将瓶里那仅剩的一点油统统倒进了锅里。

  一盘炒白菜,两个玉米窝窝头,这是洪学智当时能够给孩子们做得最“奢侈”的饭菜了。

  虽然他的工资不低,但在当时那个特殊年代里,买东西不光需要钱,还得需要“票”。

  光有钱没有副食票,食品照样买不到。

  所以,给孩子做完了这顿饭菜,接下来半个月的时间,洪学智和妻子就只能靠吃高粱米、水煮菜度日了。

  但看着两个孩子吃得心满意足,洪学智的脸上还是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二、老部下出人意料地来访

  第二天上午,洪学智一边收拾着厨房,一边回想着昨日孩子们对他说的话。

  昨天,洪学智见两个孩子吃饱了便想着将她们送回幼儿园去。

  怎料,两个孩子一听要回幼儿园,立刻表现出了抗拒的情绪,洪箐甚至用一种哀求的语气对他说:

  “爸爸,这里的幼儿园不好,你和妈妈带我们回北京吧……”

  女儿的这句话就像一根钢针一样,深深刺痛了洪学智的心头。

  当他看见年幼的儿女也因自己的境遇而承受了本不该承受的苦难,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

  

  正当洪学智沉浸在回忆中时,一阵突如其来的敲门声又将他的思绪重新拉回了现实。

  他擦了擦手走到院门口,刚一开门就看见一个身着笔挺军装的军人站立在了自己的面前。

  此人看起来四十多岁的样子,浓眉大眼、高鼻梁、大方口,粗壮的手臂上能清晰的看到血管,硕大的手掌上则布满了厚厚的老茧。

  见到洪学智,这男人二话没说就向他敬了一个军礼。

  “洪副司令!”

  洪学智见状先是微微一愣,可当他反复打量了几次眼前这个男人的相貌后,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油然而生。

  “你是……”

  

  见洪学智这副模样,那男人竟笑着调侃道:

  “怎么了老首长,多年未见就记不清我是谁了?”

  就在这时,一个名字突然出现在了洪学智的脑海里——任荣。

  “哈哈哈,看我这记性。你好呀,任主任!”

  见洪学智爽朗地笑出了声,任荣也不再拘谨,跟在老首长的身后进到了院子里。

  1960年,任荣被中央军委调到了吉林通化担任38军政治委员。

  这一年的5月,当他得知自己曾经的老首长洪学智被下放到了吉林省担任厅级干部时,内心非常担忧。

  这几天军中的工作刚好不忙,他便趁着这个机会来到了长春,看一看老首长的生活情况。

  

  在任荣的预想中,洪副司令一家的生活状况一定不会太好。

  可直到他真的坐在了洪副司令的家里后他才发现,老首长的生活境况哪里是“不好”,这简直就要揭不开锅了呀!

  先说住宿条件。

  虽然洪学智当时的住房是省政府给提供的,但这房子是当年日本人建的,年久失修不说,空间还特别狭窄。

  屋子里除了一个柜子、几张旧床、一张旧桌、一套沙发以外,便再也没有其他家具了。

  好几个窗户都有漏风的情况,那旧床只要人一动就会立刻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不仅住宿条件差,就连一家人的肚子有时都填不饱。

  任荣走进洪学智家的厨房,除了小半袋高粱米以及一把小葱之外,他再也找不到任何能够果腹的东西了。

  

  这时,洪学智将一杯热水端到了任荣的身前,任荣接过喝一口便放在了桌上。

  老首长的落魄境遇让任荣的内心非常复杂,他痛苦地向洪学智说道:

  “老首长,作为下属,我没能照顾好你的生活,我这心里真是惭愧啊!”

  而洪学智坐在了任荣的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他道:

  “国家尚处在困难时期,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支持国家的政策,克服一切困难,争取早日渡过难关啊!你不要心怀愧疚,能有现在的生活我已经很满足了。”

  看着这个曾经的部下,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开始一幕幕地在脑海中浮现。

  那是1950年的冬天,凛冽的寒风带着皑皑白雪呼啸而过,大榆洞志司总部,一位军官正被彭老总骂得低头不语……

  

  三、洪学智与任荣

  “你是怎么搞的,就这么简单的事还能弄错?”

  彭老总那响亮的嗓门传进了屋内,洪学智下意识地向门口望去。

  只见,一位中年军官正在接受彭老总的训斥,只不过这训斥听起来着实有些刺耳。

  洪学智走上前去这才发现,原来那个被彭老总训斥的军官正是政治部组织部的部长——任荣。

  “好了好了,彭老总您也消消气,任荣同志第一次做这些工作,犯点错也在所难免嘛。”

  洪学智来到彭老总的身旁对他说。

  可彭老总丝毫没有消气的迹象,仍旧怒气冲冲地说:

  “将领犯错,对军队就会造成极大的损害!这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状况!”

  “嗯,我明白了。既然如此,那以后就让我来带着任荣同志熟悉工作吧。”

  洪学智看了一眼身旁的任荣又看了一眼彭老总,笑着说道。

  

  洪学智此前一直从事政治工作,这方面的经验非常充足,彭老总也觉得他的这个建议很合理,于是便同意了。

  从那以后,洪学智就像带徒弟一样在工作之中给予任荣各种指点。

  不管是工作能力还是革命精神,洪学智都给任荣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对他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以,任荣一直以来都对这个仅比自己年长几岁的“首长”佩服有加。

  1960年,当得知洪学智被下放到吉林后,任荣硬是冒着被牵连的风险,专门来到了老首长的家里看望他。

  

  那一天,任荣和洪学智聊了很多。

  期间,任荣一直想说几句话安慰老首长一下,可直到谈话结束这些话也没有说出口。

  因为他发现,即便身处境地如此的糟糕,可洪学智依旧无怨无悔,他依旧是那个腰板挺直、幽默开朗、思维敏捷、眼神明亮的洪副司令。

  太阳西斜黄昏已近,任荣站起身来准备离开,临别时,任荣只是和洪学智打了声招呼就走了。

  而正在厨房烧水的洪学智也没有留他在家吃饭,因为实在拿不出什么好东西来招待这位老下属了。

  

  在回去的路上,任荣的内心特别的复杂。

  那次在洪学智家的谈话令任荣印象极深,就连他自己都认为:

  这一次谈话才让他真正了解了洪学智。

  在他看来:“洪学智同志是一个真正纯粹的共产主义者,他对党无限忠诚。”

  回到驻地后,洪学智所面临的困难一直是任荣心中的一个疙瘩。

  大约半个月后,他专门安排士兵为洪学智送去了一麻袋黄豆,在当时那个副食供应极为紧张的年代,黄豆真的可以算是“奢侈品”了。

  

  把黄豆拿回家后,洪学智并没有全部占为己有,因为他知道,厅里面有许多经济困难的同志比他还需要这些黄豆。

  于是他将一麻袋黄豆分成了若干份,除去自己家留下的一小部分外,其余的则全都分发给了单位里那些子女多、老人患病、生活拮据的同志们了。

  此后,吉林省农机厅的科研人员们在洪学智的领导之下,克服了种种困难。

  最终于1964年研制出了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填补了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的大中型农业机械的空白,为我国的粮食生产、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1980年,洪学智又一次穿上了庄严的军装,重新担任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

  

  8年后,洪学智再次被中央军委授予上将军衔,从那之后,洪学智便有了“六星上将”的美誉。

  纵观洪学智将军的一生,讲实话、干实事、一切以党和国家为重、一切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他的精神将永远铭记在祖国人民的心中,他的功绩将永远记载在共和国的辉煌史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