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高湿天气,葡萄黑腐病如何进行科学防治?「推荐收藏」
葡萄黑腐病
黑腐病是葡萄生产中常出现的一种真菌性病害,在我国各个葡萄产区均有发生,对于东北和华北葡萄产区来说,高温高湿天气容易造成这个病害发生,给果农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1、病原及危害症状
病原:有性世代为Guignadiabidwellii,称葡萄球座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无性世代为Phomauvicola,称葡萄黑腐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侵染部位:主要为害果实、叶片、叶柄和新梢等部位。
葡萄黑腐病危害症状
1、叶片。叶片受害后,叶片染病叶脉间出现红褐色近圆形小斑,斑点随着病情加重逐步扩大,最终形成中部灰白色,外围褐色,边缘黑色的三环形病斑。
2、枝干。叶柄或新梢出现深褐色、长椭圆形稍凹陷的病斑,上面亦产生许多黑色小粒点,新梢生长受阻。
3、果实。果实染病呈褐色小圆点,病斑发展很快,病部呈红褐色,数天内整个果实就会全部发病,表皮皱缩并逐渐干缩成黑色僵果,挂在枝条上不易脱落。
干缩的僵果表皮不布满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叶片上的病斑呈近圆形,边缘黑褐色,后期在病斑上也出现黑色小点。
近成熟果实染病,初呈紫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略凹陷;病部继续扩大,导致果实软腐
2、发生规律
葡萄黑腐病的发生时间
通常来说,该病害发病的起始期多集中在6月下旬,在8-9月高温多雨或者接近成熟的时候发病比较严重,采收期结束病害会逐步减轻。
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子囊壳或菌丝体在病果、病蔓、病叶等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末气温升高,释放出分生孢子或子囊孢子,靠雨水溅散或昆虫及气流传播。高温、高湿利于该病发生。8-9月高温多雨适其流行。一般6月下旬至采收期都能发病,果实着色后,近成熟期更易发病。管理粗放、肥水不足、虫害发生多的葡萄园易发病。
3、防治技术
葡萄黑腐病的防治措施
1、苗木检疫检测。葡萄黑腐病病菌在叶片上潜伏期长达8-22天,所以可以完全满足随苗木进行远距离传播的条件,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在进行引种的时候,加大苗木的检疫检测工作,防止带菌苗木入侵果园。
2、冬季清园。葡萄黑腐病病菌主要在病果、病蔓以及病叶等病残体上越冬,所以我们需要在冬季通过剪除病果、病梢、病叶,同时清扫地面病果、病叶的基础上进行冬季清园工作,以此减少 越冬菌源的存在,降低来年发病机率。
3、品种选择。高温高湿环境的产区,如长江以南的产区,历年都有发病症状的时候,我们需要选用一些美洲系统的葡萄品种,以此减少病害对果农带来的损失。其中康拜尔、北醇、卡白等品种就是不错的选择。
4、田间管理。
加强水肥管理,要注意控制氮素营养,增施有机肥,以调节树势,增强抗病抗逆能力。
我们可以在葡萄坐果稳定、整穗及疏粒结束后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以此减少病害对果实的侵害,降低商品价值。此外,还需要结合修剪,给树体营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改善果园内的微环境,以此降低果园内部的温湿度,营造不利于病菌萌发环境。
5、化学药剂。
通常可采用1:1:200的波尔多液或者是50%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
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胜粉剂800-10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具体喷施时期多集中在葡萄开花前、谢花后以及果实生长期三个时期。
但需注意,这些药剂要在果实成熟期之前的15天内停止施用,以降低果实残留农药量。
葡萄黑腐病对葡萄有着很大的危害,严重影响果农的收益,为了有效保证葡萄健康生产,对于这个病害的防治大家一定要清楚了。
关注我们
谷雨过后再无寒
人间芳菲已向暖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