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戏获作者好评,常演不衰 | 沪剧人生

  沪剧,是上海地方戏曲剧种,

  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沪剧曲调清新优美,

  具有浓郁的江南丝竹韵味。

  沪剧舞台上明星荟萃,流光溢彩,

  涌现了一批大家、名角。

  “今日闵行”即日起推出“沪剧人生”,

  为你讲述沪剧发展中那些人、那些事。

  第一位介绍的是

  “邵老牌”——邵滨孙

  今天带来第三集

  百年经典“邵老牌”(三)

  点击音频,可欣赏沪剧《叛逆女性》:恕我冒昧直言说(邵滨孙 石筱英)

  《秋海棠》是小说家秦瘦鸥先生的代表作品,是以京剧艺人中的真人真事为题材,进行艺术再创作而成。1941年2月至12月,小说在《申报》“春秋”上连载,立刻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1942年小说首次发行时,马上成了上海滩的畅销书刊。之后,话剧、电影、评弹、越剧等都纷纷移植改编,不过率先搬上舞台的还是上海的本地剧种——沪剧。

  沪剧《秋海棠》剧照(左一邵滨孙,饰秋海棠)

  文滨剧团的编剧赵燕士抓住时机,以秦瘦鸥的原作为基础,在人物、情节上适当加以修改,让原先的小说往戏曲路子上靠,尽量让观众感受到沪剧本身的特色。剧中邵滨孙饰演秋海棠、凌爱珍和筱月珍分别饰演前后罗湘绮、筱爱琴和杨飞飞饰演前后梅宝、王盘声饰演赵玉昆、筱文滨一饰两角袁绍文与罗少华、丁婉娥饰演罗少华母亲。1942年6月8日,此剧在大中华剧场首演,此后场场满座,连演达数月。

  在《秋海棠》的公演期间,筱文滨还特地登门送票,邀请原著作者秦瘦鸥等来看戏。据说,秦先生看后非常高兴,特地去后台看望了邵滨孙等主要演员,还对改编者赵燕士的再创作予以高度评价。他说:“沪剧能率先演我的作品,实在是没有想到。”之后,洪深先生也亲临剧场观看了此剧,提了一些意见和建议,不过他对整体的演出是满意的,为了让大家都来看沪剧《秋海棠》,他还特意在报刊上撰写文章大力推荐。从此以后《秋海棠》成了邵滨孙的看家戏,常演不衰。从“文滨”“中艺”到上海人民沪剧团,从未间断演出,如今新人辈出,佳作也能得到全面的继承。

  在沪剧界,邵滨孙石筱英的组合堪称黄金搭档,曾迷倒了无数观众,其中也包括许多同行。原先两个不同剧团的演员怎么会一起合作?这要从石筱英讲起。众所周知石筱英从小随父亲学艺,一直在父亲的福英社,结婚后就和丈夫卫鸣歧组织了鸣英剧团,在中南饭店、东方书场(东方饭店二楼)等地演出,从未离开过自己的戏班。但是为了寻觅好搭档,她竟然作出了重大抉择,最终闯入了名家云集的文滨剧团。

  此前,石筱英虽与邵滨孙是同行,但从未在一个剧团呆过,更不要说一起搭档演出。但是石筱英经常听别人说起,文滨剧团的邵滨孙演技怎么怎么好。石筱英是个非常爱才的人,想要亲眼见识一下邵滨孙的舞台风采。但是自己每天日夜两场戏,中间还要忙于应付堂会、电台播唱,根本无法脱身。1942年,因养母石美英病逝,石筱英悲伤过度,无心打理剧团,就借机宣布剧团解散,大家自谋出路。石筱英等先进入施家剧团,之后又应筱文滨邀请加入文滨剧团。起初石筱英并不与邵滨孙在同一剧场演出,演了几出戏后,团长筱文滨觉得,石与邵的演技、唱腔旗鼓相当,不妨让他们合作搭档,唱一出对手戏。此举正合石筱英的意,她早就想亲自与邵滨孙同台演出,一探究竟。

  沪剧《叛逆女性》剧照(右二邵滨孙,饰周伟民)

  1945年12月29日,根据赵燕士编剧,邵滨孙自导自演的《叛逆女性》在中央大戏院上演,剧中石筱英饰演嫂嫂徐仞秋、邵滨孙饰演小叔民伟、杨飞飞饰演婢女阿菱。首次搭戏就非常默契,表演难分上下,珠联璧合、一炮打响、红极一时,连演十天还是停不下来。初次的合作,为日后邵石档的黄金组合奠定了基础,石筱英也自感如虎添翼。两人的合作离不开文滨剧团团长筱文滨对年轻演员的大力扶持。

  石筱英非常欣赏邵滨孙的演技,心中暗暗有了盘算,希望等待时机,把邵滨孙挖到自己的剧团里来。尽管自己的丈夫卫鸣歧也是一位很好的小生演员,但总觉得戏路有局限,卫鸣歧更适合演一些反派人物。如果邵滨孙能与自己一起强强联手合作组团,那在沪剧界就能开创一片新的天地。在《叛逆女性》的演出暂告段落后,石筱英毅然离开了拥有邵滨孙的文滨剧团,带着憧憬和期盼,筹划着自己新的剧团。

  作者:陶一铭

  自幼受家庭的影响与环境的熏陶,有着浓厚的滩簧、戏曲情结。尤其,本滩、申曲他情有独钟。有关滩簧的相关内容,他全部收藏,仿佛“他就是为滩簧而生”。

  自17岁认识沪剧前辈王雅琴后,他更是利用业余时间四处寻访,20多年来,他与二百多位沪剧老艺人结缘、求教,竟成了忘年交。从中,他记录整理抢救了多部即将失传的滩簧老戏,使它们有了传承、有了延续,有了流传,他的“滩簧斋”便成了一个研究滩簧的“库房”和平台,从而也成就了他一位“草根”的沪剧研究第一人。

  播音:高佩明

  “学上海话”微信公众号首席播音员,普通话一级播音员。从事播音工作至今已近40个年头,曾为闵行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编导、制片人。历年来有多部电视新闻、电视专题及播音作品获奖。

  2013年编导、策划闵行电视台第一个大型选秀节目,闵行广播电视台“我是明星”沪剧电视大赛,并担当大赛主持人及大赛观察员。

  2014年再次编导策划了上海市“乡音和曲”“我是明星”沪剧电视大赛。

  作者:陶一铭

  编导:高佩明

  顾问:洪立勇

  制作 合成:高佩明

  制片:李翔

  监制:孙立

  总监制:茅杰

  编辑:刘帆 宋羿萱(实习)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特别提醒:

  如果您不想错过“今日闵行”,记得“星标”,并多点“赞”和“在看”,这样,每天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号列表里啦:)

  (点击图片查看)

  原标题:《看家戏获作者好评,常演不衰 | 沪剧人生》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