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石化积极争当“碳”路先锋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程行欢
4月12日,聚力绿美广东·共做“碳”路先锋暨广东“双碳”达标先锋生态峰会在羊城创意产业园盛大举行,峰会围绕如何推动绿美广东“六大行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问题建言献策,“碳”寻绿美广东高质量发展新解法。作为行业头部企业代表,广州石化受邀参加这次活动。
广州石化积极布局“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按照“系统谋划,分类施策;节约优先,示范引领;创新驱动,科技支撑;立足实际,稳妥有序”原则,坚持低碳发展与能源安全相促进。突出节约优先,着力通过实施能效提升项目、优化能源结构和过程用能,开发利用节能新技术和新工艺等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清洁低碳为导向,加快结构优化,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持续推进化石能源洁净化、洁净能源规模化、生产过程低碳化,努力实现净零排放的终极目标,着力提升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广州石化瞄准“双碳”目标,制定碳排放管理办法、碳达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夯实碳排放目标责任和考核办法,稳步推进二氧化碳减排,突出“双碳”科技信息支撑引领,实施温室气体与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积极开展产品碳足迹评价工作,在梳理全厂生产流程的基础上,收集和分析碳足迹基础数据,研究建立产品碳足迹计算方法,形成了产品碳足迹评价报告。2022年6月,广州石化柴油产品碳标签发布,成为我国首个获得碳标签的炼化企业。截至目前,广州石化已经完成24种主要产品的碳足迹评价。
广州石化积极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布局。按照“国家有布局、市场有需求、发展有协同、战略有意义”的原则,围绕氢能利用领域,构建产业链条完整、供应网络完善、规模效益领先的湾区氢能公司,将发展氢能作为建设洁净能源和转型升级双示范企业的重要抓手,在系统内率先建成氢燃料电池供氢中心,生产纯度达99.999%的氢气,截至目前已累计出厂高纯氢逾900吨,满足市场对高纯氢不断增长的需求。氢能二期项目计划于2023年底建成投产,投产后广州石化高纯氢供应能力将达到5100吨/年,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氢能产业发展贡献央企力量。
广州石化积极实施能效提升项目,2022年,先后实施了原油末站增加低温热设施、19号罐区高温凝结水替代蒸汽加温、热电二联合区域向热电二联合区域供循环水、全厂装置照明节能改造等节能项目,效果显著。如原油末站增加低温热设施项目,每年可节省低压蒸汽约4万吨,19号罐区高温凝结水替代蒸汽加温项目,每年可节省蒸汽1.7万吨,合计年减碳量约1.7万吨。新建炼油中心控制室项目采用低温余热利用、光伏发电、智能照明、雨水回收利用等多项节能减排新技术,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建设和使用全过程。经核查,项目同步实施的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年发电约14万千瓦时,照明基本实现自给自足;空调系统采用溴化锂和电双制冷技术,溴化锂制冷机组利用S Zorb装置低温余热进行热交换,有效节约空调耗电量,折合年节能量约2136吨标煤;项目投用后,电力年消耗量远低于节能审查批复量。
“十三五”期间,广州石化累计投资近3亿元,实施节能技改项目40多项,实现约6.7万吨标煤的节能量,减碳14.9万吨;“十四五”期间,广州石化碳排放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2022年,广州石化碳排放总量较2020年下降6.37%,截至2022年,累计回收利用高浓度二氧化碳22.73万吨。
广州石化节能降碳业绩得到政府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认可,先后获评工信部原油加工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绿色工厂称号,中国石化绿色企业称号;连续多年被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评为节能先进单位、降碳工作先进单位;先后荣获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广东省节水型企业、广州市清洁生产企业;多次获评石化联合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原油加工)和广东省原油加工“能效领跑者”称号。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汪海晏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