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李敏收到一个信封,里面有八千元,大哭:这是爸爸给留我的
李敏和毛主席在一起
父亲的爱如山岳,母亲的爱如清泉。父亲去世的那一天,李敏哭得非常伤心,感觉天都塌了。那一刻,她不知道,将来的路要如何走。
想到父亲最后的嘱托,在为父亲守完灵后,李敏便立即前往上海,照顾生病的母亲贺子珍……
看到女儿李敏和女婿孔令华时,贺子珍哭着对他们说:“你们的爸爸走了,他临终时连儿女都不在身旁,送送他,好可怜啊!你们只顾自己,不想想老年人多么希望见到儿女在身旁啊!”
李敏和母亲贺子珍在一起
母亲的话,如一把利刃,直插李敏的心脏。此刻,李敏的心是多么的痛,感到当年从中南海搬出来,对父亲来说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情!但是,如果不搬出来,自己又能怎么办呢?
1958年,李敏考上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
上学的那天,毛主席非常高兴,直夸女儿有出息。父亲的话,让李敏听得心花怒放,决心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在学校好好学习,将来多为人民做贡献。
上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读书期间,李敏学习刻苦,积极参加学校在组织的活动。那时候,同学们无论如何也看不出李敏竟然是毛主席的女儿。
因为李敏是那样的朴实,跟普通人家的孩子没什么两样,和大家睡一样的宿舍,吃一样的食堂,挎着一样的书包……
总之,大家根本不敢相信李敏就是毛主席的女儿。这也是毛主席希望看到的,他多次嘱咐李敏在学校不要搞特殊,不要让人家知道她是毛主席的女儿,要多和那农民和工人的孩子交朋友。
毛主席和李敏等孩子在一起
对于父亲的话,李敏认为对。所以在学校从来不搞一点儿特殊。
在一次同学们组织的联谊会上,李敏和其他女同学一起在台上表演了《采茶舞》。在舞台上,李敏旋转着身体,迈着优雅的舞步,在音乐的衬托下,显得亭亭玉立,迎来了一片叫好声。
台下,一个不起眼的座位上,有一个男生看得非常出神,目光紧跟着台上的李敏,感觉她是那样的迷人。这个男生叫做孔令华,是北京航空学院的学生,也是李敏在八一学校的同学。
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后,孔令华就读的学校随之迁到北京,更名为八一学校。毛主席的女儿李敏从苏联回来后,也来到这所学校就读,两人成为了同窗好友,交往也多了起来。后来,孔令华考入北京航空学院,李敏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此后,李敏收到了孔令华托人送来的小礼物,后来更是带着情书。在一封封的情书中,李敏也对孔令华产生了好感。
在相处的过程中,孔令华发现李敏与大多数的女孩子不一样,让人感到非常朴实,她最喜欢的不是涂脂抹粉地打扮,而是读书。
李敏和爱人孔令华的合影
于是,孔令华便想办法省吃俭用,用节省下来的钱,给李敏买她喜欢看的杂志。孔令华付出的爱,让李敏觉得非常踏实。
随之,他们的恋爱关系也逐渐稳定下来。于是,李敏决定将这件事情告诉父亲,请他帮自己把关。李敏说完后,毛主席关切地问:“这个小孔的父亲是哪个?在哪里工作?”
对于这个问题,李敏确实是不知道的。那时候,她只顾着了解孔令华本人, 并没有觉得了解孔令华家庭的重要性。因此,在听到毛主席的问话后,李敏摇了摇头,诚实地说:“这,我没有问过,他也没有说过。”
见女儿什么也不知道,毛主席盯着女儿,问:“那你怎么跟他交朋友呢?”
对于父亲关心的问题,李敏觉得那根本算不得问题,便回答说:“我们都是八一学校的同学,我想他的父亲应该是军队干部吧!再说,我是跟他交朋友,了解他父母干嘛?”
见女儿这样率真,毛主席耐心地给女儿解释说:“两家结亲嘛!还是要问一问,了解情况的。”
毛主席和李敏等人在交谈
紧接着,毛主席耐心地教导李敏说,与对方谈恋爱要做到知己知彼,弄清楚对方的家庭情况及人品,不能盲目,这样才能打胜仗。
听了父亲的话,李敏找到孔令华,开始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孔令华告诉李敏,自己的父亲叫孔从洲,紧接着,孔令华又诚实地将家里的情况仔细说给李敏听。
得到情报后,李敏赶紧回到家里,将孔令华的家庭情况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听后感到十分满意,笑着说:“噢!小孔的父亲原来是孔从洲将军,我知道他。”
的确,毛主席早就见过孔从洲。当年,在餐桌上谈到对儿女婚事的看法时,毛主席还对他说:“儿女之间的婚事,我们大人就别干涉了。”
见父亲满脸笑容,李敏问:“那你同意吗?”毛主席高兴地说:“好,什么时候领小孔来见一见?”
听父亲说要见孔令华,李敏红着脸跑开了。但在李敏的心里,是十分高兴的。得到毛主席的认可后,李敏和孔令华之间的关系发展的更加顺利了。
李敏和孔令华的合影
在提到结婚的事情时,李敏和孔令华都认为两人都还在读大学,便商定暑假时举行婚礼。
随后,李敏回到家里,将准备和孔令华结婚的事情告诉了毛主席,征求父亲的意见。对此,毛主席欣然同意,并答应会亲自参加女儿的婚礼。
1959年7月,李敏和孔令华都放了暑假,原定的婚期也到了。但毛主席却因为要参加在庐山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而无法参加女儿的婚礼。但在心里,毛主席是惦记着女儿的婚礼的。
在庐山上,毛主席接见了贺子珍。见面的时候,毛主席对贺子珍提到了女儿李敏的婚事,贺子珍听了十分高兴,说:“只要你同意,我就同意。”
见贺子珍同意,毛主席说:“好,那这次回京,就给孩子们办婚礼。”
于是,毛主席特意两次专门从庐山打来电话,还写了信,说一定要等他回来主持女儿的婚礼。对此,李敏和孔令华以及孔令华的父母都表示理解,大家决定将婚礼推迟,等毛主席返京后再办婚礼。
毛主席在李敏婚礼上与众人的留影
8月下旬,从庐山回到北京的第二天一早,毛主席就把李敏和孔令华找来,一起拟定了准备邀请的客人名单。此外,毛主席还嘱咐身边工作人员抓紧为女儿筹备婚事。
8月29日,在中南海颐年堂,按照与贺子珍定好的,毛主席为女儿李敏举办了一个简朴的婚礼。
结婚那天,毛主席特意拿出400元钱,摆了三桌酒席,按照邀请名单请来亲朋好友,大家在一起吃了顿饭。
席间,毛主席非常高兴,频频举杯和前来道贺的亲朋好友敬酒。酒宴结束后,毛主席还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晚上,毛主席又在春藕斋里安排大家看了电影。
那天晚上,毛主席十分高兴,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我的娃娃长大了,她长大了,结婚了……”
李敏和丈夫孔令华结婚后,按照毛主席的安排住在中南海。茶余饭后,李敏和孔令华经常在一起吃饭,散步,赏花……生活过得十分幸福。对此,毛主席非常满意,体会着儿女为他带来的亲情之乐。
毛主席
后来,李敏怀了孩子,毛主席更是高兴,时刻期待小外孙的出生。
1962年8月,毛主席带着李敏、孔令华、李讷和王海容来到北戴河避暑。
在北戴河,毛主席在海里游泳,李敏由于肚子大了,不能下海,便由王海容陪着,在海滩上散步,累了就坐在阳伞下的藤椅上休息。
看着藤椅上李敏的肚子变得圆鼓鼓的,王海容说:“小老表什么时候能和我们见面?”李敏笑着回答:“再过两个月。”
紧接着,李敏摸着鼓起来的肚子,对王海容说:“做妈妈是神圣、伟大的,没做过妈妈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就在两人有说有笑的时候,毛主席从海里出来,披着浴巾走了过来。听到王海容问李敏要不要继续上学的问题时,毛主席关心地说:“娇娃,你向学校请假在家待产吧!”
李敏怀孕时与毛主席在北戴河的留影
对于父亲的提议,李敏是同意的,但又担心会落下功课,便问毛主席:“我落下功课怎么办?”毛主席笑着说:“可以自学,可以让令华补课,也可以把老师请到家里嘛!”听了毛主席的话,李敏心里有了底,点头表示同意。
小外孙出生后,毛主席高兴地说:“母子平安就好……”
然而,在后来的生活中,李敏感受到了许多的不友好,受了许多委屈。但她不愿意让父亲伤心,便没有和毛主席说,只能强忍着,半夜偷偷地流眼泪。
1963年,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后,李敏还是决定搬出中南海。
得知女儿要搬出去住,毛主席就像丢了宝贝一样,站在那里,默默地抽着烟。虽然十分不舍,但他知道女儿出去后可能会更自由一点,过得开心一些,便没有坚决阻拦,而是叹着气,说:“手心和手背,都是手上的肉啊!我也知道你们在这里的日子不好过,离开了也好。”
毛主席的话刺痛了李敏,但他也没有别的好办法,只好拉着父亲的手,安慰父亲说:“爸爸,我们走了也会经常回来看您的。”
毛主席
虽然对李敏有许多不舍,但毛主席还是点着头,说:“好好生活,照顾好自己!”
在离开的那一天,李敏望着父亲不舍的眼神,心里很不好受,但还是在嘱咐父亲要照顾好自己后,抱着儿子,抹着眼泪离开了中南海。
李敏觉得,只要自己离开了,父亲就会好一些,自己也可以随时回去看望。但她想得太简单了。
后来,李敏进出中南海的通行证被收了回去,每次去看望父亲都要先申请、报告、请示、审核、批准,在得到批准后才可以进去,就像隔了一座大山一样,见面变得非常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李敏见到父亲的次数掰着手指都能数过来。越是见不到就越想念,毛主席也是这样,他更加渴望能够有家人和子女陪伴在自己身边。
1972年,李敏参加了陈毅元帅的追悼会。
毛主席在陈毅追悼会上
由于毛主席突然决定参加陈毅的追悼会。所以,李敏意外地见到了父亲。由于没有思想准备,李敏一直站在人群中。
看到女儿的时候,毛主席特意来到李敏的面前,拉着她的手,说:“娇娇,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你要常来看我啊。”
见到父亲这样,李敏的心如刀绞,她也想回去看望父亲,但她的通行证被收回去了,没有批准是回不了家的。
想到这些事情无法告诉父亲,李敏捂着嘴,强忍着心里的委屈,点了点头,没有说任何话。
后来,李敏接到通知,要她回去参加毛主席举办的家庭聚会。
那天,李敏挺着一个大肚子走进了父亲的卧室。见女儿又怀了孩子,毛主席非常高兴,问她怎么想起来再生一个孩子呢?
李敏和毛主席等人在一起
听了父亲的话,李敏摸了摸肚子,说:“爸爸,继宁10岁了,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也该再要一个了,只是怕养不起,做了几次人流把身体搞垮了,不敢再流了。”
李敏说完后,毛主席关心地说:“娇娃,你不要做人流了,该生就生一个吧,养不起爸爸帮你,从稿费里给你拿些钱。”
李敏知道父亲一般不愿意把稿费挪作私用,便摇着头说:“不用爸爸拿钱,只要能与令华生活在一起,生活费用就能省一些,再养个孩子没问题。”
见女儿不愿意接受自己的接济,毛主席决定把孔令华的工作调整一下,便问:“令华还在38军?”李敏说:“还在保定,现在任38军337团副政委。”毛主席说:“分居两地确实不方便,爸爸没为你们办过事,这次爸爸来安排。”
不久后,李敏生下了一个女儿。考虑到无法将孩子抱过去给父亲看,李敏特意给毛主席寄了一张女儿的照片。
毛主席和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的合影
看着照片上可爱的小外孙女,毛主席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1975年,在毛主席生日那天,李敏和李讷一起来到中南海,见到了久未见面的父亲。那天,毛主席虽然行动不便了,双手也颤抖着,但头脑却非常清晰,依然谈笑风生。
1976年夏天,正在孔令华所在部队陪伴爱人的李敏突然接到毛远新打来的长途电话,说是毛主席病重,要她赶紧回来。挂断电话后,李敏立即踏上了回北京的道路。
见到毛主席的时候,毛主席刚刚被抢救过来,李敏看到屋子里站着中央的一些负责人,还有一些医护人员,旁边放着一大堆医疗器械。
此时,毛主席面色蜡黄,带着输氧气的罩子,闭着眼睛,静静地躺在床上。看到父亲这样,李敏的心里非常难过,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刚在毛主席这里待了一小会儿,李敏便被要求离开。想到父亲这样受苦,李敏不愿意,想要多待一会儿,但却没有获得批准,场面顿时僵持起来。
汪东兴和毛主席的留影
看到这种情况,一直在毛主席旁边守护的华国锋和汪东兴走了过来,劝李敏还是先回去。李敏虽然不愿意,但还是哭着离开了毛主席的房间。
在回家的路上,李敏流着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不断地回头看着父亲所在的方向。回到家里后,李敏痛哭了一场,恨自己没有办法留在父亲的身边照顾父亲的饮食,不能在父亲的病床前尽孝。
后来,李敏再也没有得到父亲的任何消息。几天后,李敏担心父亲,便主动来到中南海,请求见一见父亲,最终没有获得批准。
8月,李敏在中央的一份文件里,看到了父亲病危的通报,不顾一切地来到中南海要求看望父亲。很快,李敏的请求获得了批准。
来到毛主席的卧室里,李敏看到父亲仰卧在床上,面容憔悴,气息低微。
从医护人员的口中,李敏得知毛主席已经不能进食了,只能用鼻饲。每次鼻饲完后,就把管子抽出来,下次喂食时,再插进去,每次鼻饲都要持续几个小时。
李敏和家人的合影
在李敏进来的时候,毛主席鼻饲刚刚完毕,显得非常疲劳,正在闭目休息。
在李敏等待的时候,毛主席突然睁开了眼睛。看到站在病床前的李敏,毛主席颤抖着伸出自己的手,去拉李敏的手。
李敏赶紧将手伸过去,紧紧地握着父亲的手,强忍着不让泪水流出来,轻轻地叫了一声:“爸爸。”毛主席声音微弱地说:“娇娇,你来看我了?”
听到父亲熟悉的声音时,李敏赶紧点了点头。紧接着,毛主席目光慈爱地看着女儿李敏,说:“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呢?”
在父亲弥留之际,对于父亲毛主席晚年的内心世界,李敏最终认可了母亲贺子珍说法:父亲的心是很孤独的,也是很寂寞的,也像普通人一样,希望得到家人的爱,享受到天伦之乐。
毛主席
听了毛主席的话,李敏突然觉得父亲是那样的在乎自己,那样的关爱自己,眼泪不自觉地涌入眼眶。
1976年9月9日,李敏突然接到了中央办公厅打来的电话,让她去看毛主席。李敏还以为父亲已经转危为安了,便匆匆上了中央办公厅派来接她的汽车。
在走进毛主席房间的那一刻,李敏见到了躺在床上的父亲,为他输氧的罩子已经撤了。从周围人的口中,李敏得知毛主席去世的时间是0时10分。
给父亲守灵的事情结束后,李敏和孔令华按照父亲生前的嘱咐,前往上海陪伴生病的母亲贺子珍。
李敏、孔令华和母亲贺子珍的留影
1981年,李敏突然收到工作人员送来的一个包裹,说是毛主席留给她的。
听了工作人员的话,李敏感到非常疑惑,父亲都去世15年了,能有什么珍贵的东西留给自己呢?
于是,李敏颤抖着打开包裹,里面是一个厚厚的信封,打开信封,里面是一堆钱,不多不少正好是八千元钱。工作人员对李敏说,除了这些钱,毛主席还留给了她一台冰箱和一台电视。
想到这是父亲留给自己的最后财产,李敏的眼泪怎么也擦不干,哭声越来越大。
原来,这八千元钱是毛主席在1972年特意留给李敏的。那时候,她的妹妹李讷生了孩子,生活过得非常艰难。
得知李讷的情况后,毛主席非常难过,特意从稿费中拿出八千元,接济李讷的生活。想到自己的另外一个女儿李敏,毛主席也给她拿了八千元钱,让工作人员交给李敏。
李敏和父亲毛主席在一起
但是,因为一些原因,毛主席给李敏的这些钱没能及时送到李敏的手中。直到此时才由工作人员送了过来。
望着眼前的这些钱,李敏的心里五味杂陈,大哭着说:“这是爸爸留给我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