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2年前,白宝山女友谢宗芬获罪入狱,2005年出狱后,她去哪儿了?
原标题:22年前,白宝山女友谢宗芬获罪入狱,2005年出狱后,她去哪儿了?
“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向善不一定能够立刻得到福报,但是却可避免灾祸跟随。劝谏世人向善的话语如此般甚多,有些人懂了,有些人却还未懂。一念之祸酿成的悲剧每天都在重复上演。曾经发生的悲剧亦是数不胜数。
在影视剧的分类中,刑侦题材的剧本向来独树一帜,其惊险悬疑的特点往往引人注目。“刑侦一号案”这部作品曾经引得很多人关注,其原因不仅是由于故事性好,更主要的是因为这部作品是根据真实案件改编而成的。这部剧有一个别名,为“末路”,其实笔者认为这一名字更为贴切,“走向歹徒的身份便是走向了末路”。
很多人都知道白宝山是其中最大的“恶徒”,手中染上了许多人的鲜血。而在这个人的身边总是跟随着一个女人——谢玉敏。她全程未沾染鲜血,却也是十足的“凶手”,可怜也可恨。不过,这始终是影视作品刻画的形象。真实的“谢玉敏”名为谢宗芬,她的过往与现状亦是一篇令人唏嘘的故事。
01苍蝇:吞了一只苍蝇
“不能选择的结果如同吞了一只苍蝇。”谢宗芬人生的第一个分叉路口可以以此形容。少年时期备受宠爱的她却在长大之后戛然而止,她不能选择自己的婚姻。在父母的第一次“压迫”下,谢宗芬嫁给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人,对方木讷呆板。这对于从小无拘无束的她来说怎么可以忍受,表面对家人的“顺从”只能迎来更大的叛逆。
自由惯了的人其实内心的叛逆是最重的。这个女人心中的不甘太多了,长久的如同“吞了苍蝇”的生活让谢宗芬变得越发叛逆。她在结婚几年之后,与其说离开不如说“逃离”了家乡。一九九六年,她毅然决然地抛下现有的丈夫甚至是孩子,独身前往北京,变成“北漂一族”。
02寂寞:一个人的选择
“恢复自由之后,空气都是香甜的。”这句话足以形容谢宗芬北漂之后的心情。来到北京的谢宗芬摆起了布摊,虽为生活奔波却自由自在。初到北京的谢宗芬不久之后便认识了白宝山的母亲,这成为了她在远方的第一个熟人。顺其自然的,谢宗芬也在此时认识了白宝山。
由于谢宗芬时常到白宝山家中串门,一来二去,两人的关系便逐渐变得暧昧起来。没过多久两人便成为了情人关系。谢宗芬此时此刻早已忘记了自己还有一个家庭,身处叛逆中的她沉浸在“自由恋爱”的美好之中。
这一次,谢宗芬为自己做出了选择,这一次,没人再能逼迫她嫁给不喜欢的人。然而,她的叛逆还不仅体现于此。白宝山和谢宗芬相识的时候刚刚才被刑满释放,早在十几年前,白宝山便因为盗窃抢劫而入狱,原本四年的刑期因为复判后增加了多条罪状故而改判十余年。
在牢狱之中的白宝山的心中早已埋下了“报复社会”的仇恨心理。明知如此,她却选择和一个心理扭曲的人在一起,谢宗芬的叛逆心理似乎异常的强烈。而这也是谢宗芬走向深渊的一个开头。
03本性:阴影与阳光
“量子力学,同性相吸。”当两个人的本性逐渐相似,那么两个人也会如同量子力学中的现象一般,互相吸引缠绕。谢宗芬和白宝山在“阴影与阳光”之间都选择了阴影,人性的黑暗一面逐渐掌控了他们的心理。白宝山是因为坐牢而有了“报复社会”的心理,那么谢宗芬为何甘愿依附于此人呢?
她真实的心理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她的种种表现来看,她除了叛逆之外还有贪婪。一九九七年,谢宗芬跟随白宝山来到新疆之时,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谢宗芬开口提起了,“新疆宾馆有很多生意人。”而正是这句话,使得白宝山开始了又一次的恶行,在此地犯下了滔天大案。
04恶:背负
短短两个月间,谢宗芬跟着白宝山参与了多起抢劫杀人大案,伤及多人,其中亦包括警察。此案件一出,轰动全国。白宝山伙同曾经的“狱友”犯下罪行,而谢宗芬虽未伤人却完全地参与其中,但此时的她是冷漠的。
当白宝山想要独吞巨款而杀死同伙的时候,虽然谢宗芬也曾试图哭诉阻挠,但是深受白宝山威胁的她早已无回头之路。这也使得她身上背负的“恶”一点也不曾减少。
05善:悔意
谢宗芬最终得到了12万元的分成,以为一切可以结束的她带着钱回到了老家。然而,挥霍的时光没过多久便真正地结束了。警察找上门来的时候,谢宗芬才意识到即将要面对的审判。撞了南墙方知悔恨,谢宗芬由于没有动手杀人,所以被判12年。
进入到牢狱之后的她或许才从“叛逆”中醒来。可是她的人生已经变得残破不堪,无尽的牢狱生活将伴随其多年。也许是真的有所悔改,在牢狱中的她后来经过减刑提早被释放了出来。再次自由的谢宗芬选择去了新疆的石河子,并且改名为“谢玉敏”。
如今的谢宗芬大概依旧在石河子生活。或许谢宗芬此举是为了“忏悔”吧,她跟着白宝山在新疆闯出祸事,最终在这里悔过,为自己曾经伤害到的人祷告。或许这也是她唯一能够安身之所了。
06尾声
22年前的一场大案,看似是几个人犯下的恶行。然而,事实上这不仅仅是“罪恶”的真实写照,在案件的背后,还有许多个无辜受难的家庭,他们遭受的苦难更加的痛彻心扉。几个人和十几个家庭,却因为一个“恶”字将他们画上等号,“作恶”带来的伤害太大了。
为什么我们的观念中总要劝人向善,正是因为“恶”的后果我们无法轻易承受。生而为人,我们还是要多多反省,多明事理。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恶意滋生的时候,然而,每当站在阳光与阴影之间的时候,记得莫要急于行走,先看一看阳光下的温度和风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