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惘然,其后不敌现实
比周慕云(梁朝伟)安静的男子,是家庭优渥、读文学,毕业后游手好闲,几番被家人介绍娶妻终不愿的长井代助(Yusaku Matsuda松田优作饰)。
比苏丽珍(张曼玉)静婉的女子,是心有所属(代助),却远嫁其朋友平冈的三千代(藤谷美和子 饰);她的美,只可痴痴地看,不忍轻易惊动。
而她心泛涟漪,被惊动的颜,“若小鹿之触吾心头。”
三年后,事业失败、生活拮据的平冈从大阪回到东京, 求助代助借由父亲哥哥的力量帮其找工作;随后在需要给答复时,代助来到了平冈的小旅馆,两人毫无预兆地见面了。
三千代见平冈,心一惊的表情,真是倾城自若。
“长井。”内心一紧,抽一口冷气。
千言万语,尽在其中。
森田芳光是王家卫的偶像,影响了王家卫的电影风格。因看王导《春光乍泄》、《东邪西毒》、《花样年华》、《2046》在先,对其的电影手法比较熟知,看了森田芳光的《其后》,方才了解王导带着很多森田芳光电影风格的印记(在其基础上,有其独特的呈现)。
拿《其后》与《花样年华》对标,或许不太恰当。但真的太像了。
都是心生爱意、碍于当时的社会礼教、道德束缚不许爱,然仍按耐不住的暗涌般的隐忍与暧昧,从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的细微日常中显露出来。
苏丽珍在去旅馆找周慕云时犹豫深思、折返的婀娜脚步,三千代在款待代助时标准、喜悦又无处安放的小碎步,细节中蕴含着沉甸甸的情。
都是静态如虚无的日常,通过人物对话、不同场景勾画时代,交代剧情。
都是如胶片般的画面。爱上了森田芳光的和式风格,每一帧都喜欢得不得了,每一幅暂停截图,都是摄影教材。日式房子,给人一种事物居其位的整齐感以及渐次布局的层次感,在森田芳光的镜头下,祥和、简单、宁静、美好。
都偏爱雨夜。淅淅沥沥的雨,营造了人物于某段时间受限于狭小空间的客观条件,不同于平常的点头之交,引发不刻意的略微深入的自然交流。
《其后》的和服,《花样年华》的旗袍,丝毫不输,每一套都很讲究。
服装的变换,或许只是想你注意到哇。没想到,你真的留意到了。代助跟三千代说,那天你带着百合来,盘的是银杏髻。
那是三年前的雨夜下三千代盘的发髻,只因为要去感谢代助的帮助,特意叫老妇人盘的,也特意带了3支百合。
喘着气在下雨前跑去采摘百合,送给代助。代助问为何跑去摘,三千代轻声问原来你不喜欢百合啊。代助立马把桌上原有的植物丢了,修建百合花,除去枝叶,余下花朵二三,漂于透明器皿中。
喜欢,无处安放的喜欢,小心翼翼的喜欢。
影片的高潮是在代助问询大嫂“寂寞的妇人”的感受后,主动约了三千代,与之表白,金句迭起;包括后面平冈找代助,不愿把三千代给他;父兄收到平冈的信,暴怒,也是整个故事结局的交代吧。
在20世纪初的日本,丈夫与妻子的角色是被规范好的,喜欢妇人,是不被允许的,只会令整个家族蒙羞。
代助约三千代来表白那天,三千代回复代助说,嫁给平冈是我惩罚自己,嫁给谁都一样。电影中呈现三千代与平冈的关系,是夫妻的角色关系。
饭吃完了,平冈让三千代装饭,那种理所应当对立的角色。
而另一幕中,代助看到平冈对妻子的忽视,与平冈在他家喝酒。
代助说,这三年来,你变了很多,要多点回家blabla……
平冈提到自己工作已经很晦气,不想回家。然后说:
“三千代也变了很多,这三年来,她也变了……”
而代助说,她没有变。
平冈问,你怎么知道。
上述的人物关系引发我对于男女关系的小思考。
最近听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提到看一个人要看五层:感知层、角色层、资源层、能力圈及存在感。存在感为内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多地使用角色进行交流,例如老师与学生,老板与下属等。角色化产生效率,而去角色化,才有感情。
于此,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平冈与三代子的相处,是日本角色化的丈夫与妻子。而平冈与三代子的交流,是去角色化的,三年过去了,她没有变,这必须是看到内核才能得出的总结。
或许我们会替平冈遗憾,为何三年前基于“正义感”,把三代子让给了朋友。他在后续请平冈把三代子让给他的时候,也说是“违反自然的”。
然而,三代子和代助这份隐忍深切的爱,在这个急促的时代也是少见了。与“悦己者”,而非“匹配者”走进婚姻,是多么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电影有着“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凄美,唯愿反复感受其美,略过其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