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战争秘闻:79年越军伤亡10万,我军伤亡是多少?

  “是可忍,孰不可忍!”,1979年2月,这样一句醒目的文字,赫然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之上。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以《是可忍,孰不可忍》为标题,用一篇文章将越南在边境问题上的野蛮行径,以及越南逐渐膨胀的狼子野性昭然揭示在全中国人民之前。

  这篇不到二百字的文章,在新中国举国上下掀起了对越南浩浩荡荡的批判浪潮。

  作为热爱和平的中国人民,我们无法相信曾经多次进行援助,视为兄弟越南竟能作出此等残暴的反华行径。

  抗敌御辱,已刻不容缓!

  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在越南边境爆发,经过一个月艰苦卓绝的战斗,解放军于3月17日从越南完成战后撤离,对越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

  然而,越南随即发表声明称:“越南在一个月中,歼灭解放军六万余人!”对于越南军队的伤亡情况,越南官方只给了个大概6万的数字。而我军《解放军报》在最初则是报道伤亡解放军人数在4000左右。

  

  解放军部队行军

  这些数据的公布受到当时统计方法,以及国际局势多方面的影响,实际上据统计,越南士兵与民兵总伤亡人数在10万左右,这与越南国内的报道有所出入。但随着越南真实伤亡人数的公布,人们对于这场战争的惨烈程度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而面对这样的背景,我们也不由得对这场战争发出更多的疑问。

  这场战争究竟为何爆发?在这场卫国战争中,解放军伤亡人数究竟是多少?这场战争对我国又有怎样的影响?

  “第三军事强国”野心

  要说起两国之间交战的背景,不得不提中越之间跨越千年的渊源。

  越南这个国家,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我国西汉时期的《礼记》之中,就有关于越南的描述:"南方曰蛮,雕题交阯"。这两句话描绘了一副这样的画面:在我国南部,有一个国家,这里的人在脸上纹上图案,异性之间同溪共浴,所以在古时,我国称越南为“交趾”。

  自汉武帝设交趾郡,到1937年宣布独立,越南在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一直作为我国的藩属国而存在。可以说在整个东南亚地区,属越南受中华文明的影响最为深刻。

  在我国人民长期的印象里,越南一直都是中国的一位“小兄弟”。而这样一个受到中国千年统治的国家,也尤其迫切的期望与中国撇清关系。

  

  交趾郡示意图

  1954年,法国与越南在越南境内爆发了奠边府战役,此时新中国刚刚建立,但仍紧衣缩食,在越法战争中援助越南,最终,法国侵略者被成功击退,但越南也因此分裂成北越和南越。

  1961年,美国紧接法国之后对越南发起袭击,越南战争爆发。面对美国的嚣张态势,中国为了同为社会主义阵营盟友的越南出兵17万,进行抗美援越战争。

  这场战争也成为了美国自朝鲜战败之后,在亚洲的第二次失败。

  

  美军入侵越南

  在新中国成立后,对越南进行的援助高达200亿美元,还包括许多军事援助。因此在新中国的广大人民眼中,越南是社会主义阵营的盟友,是新中国的同志。

  1969年,胡志明离世,越南共产党二号人物黎笋接过政权,在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苏联的援助下,越南军事实力飞速提高,随后北越成功击败南越,越南统一。

  但在黎笋带领下的越南,逐渐走上侵略扩张的沙文主义路线。

  打败美国后,美军丢弃在越南价值百亿美元之多的先进武器装备被越南政府收缴,此时的越南急切的想要通过割除越南文化上受中国文化影响的部分,以此来建立文化认同。

  

  越共二号人物黎笋

  塑造强大而有凝聚力的民族文化认同,是越南成为建立中南半岛霸权的基础。而这也成为了越南后来入侵中国的一个伏笔。

  黎笋集团不满足于和平发展的现状,对于越南扩张有着很大的野心。因此,黎笋在柬埔寨、老挝等地持续进行军事扩张企图控制整个中南半岛。

  1978年,越南调集20万部队入侵柬埔寨,在两个月时间里击溃柬埔寨守军,控制柬埔寨政府,并逐渐称霸中南半岛。

  经历军事上的接连胜利,黎笋集团早已被贪婪和野心所侵蚀。黎笋在越南国内进行洗脑,宣传霸权主义,声称“凡是木棉花生长的地区,都是越南的土地。”妄图给吞并广西和广东塑造合理性。

  

  会议上的黎笋

  此后,越南不断在中越边境挑起事端。对于越南的嚣张行径,中方曾一度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对越南的行为进行谴责,并希望接回越南境内的华侨。

  但一度的忍让并未让越南政府有所顾忌,反而调集部队对越南境内的华侨进行侮辱和殴打,连中国接回华侨的要求也被越南拒绝。

  此后越南更是派兵入侵南沙群岛,占领十数个岛礁,声称如果中国派遣部队,就要歼灭150万解放军,更是宣传自己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

  此时的中国百废待兴,刚确立起改革开放的方针,动乱的局势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阻碍。面对在中南半岛逐渐嚣张的越南,一场战争已箭在弦上。

  面对嚣张的越南,中国之所以进行如此长的时间才对越南进行反击,其实有着对国际关系的深刻考量。

  而中美苏三国之间关系的逐渐变化,就是影响战争进程的一重要因素。

  中美苏的“三角关系”

  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美苏冷战逐渐开始。

  

  丘吉尔在加州的演讲

  1955年,华约组织形成,世界格局成为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两大力量的对抗。

  1958年,赫鲁晓夫向中方提出意见,要与中国联合组建军事舰队,并为中方建设长波电台。

  这一提议被毛主席坚决反对。

  毛主席认为我军海军尚且势力薄弱,而联合舰队可能成为苏联在我国驻军最为有效的借口。

  而这无疑违背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将命运交到他人手中。

  也许赫鲁晓夫的提议是他随性性格的一个缩影,但中国对于主权完整的决心不容一丝一毫的放松,中苏两国的关系因此逐渐发生变化。

  在此之间越南不断向苏联示好,越南能够统一,离不开苏联在军事和经济上的许多援助。

  

  越南部队

  此时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冷战正进行的如火如荼,苏联急切的想要通过控制中南半岛,以此制衡美国。而抗美战争中越南的成功,使得苏联逐渐将中南半岛代理人的位置,交到了越南的手中。

  1972年,尼克松总统前往访华,中美关系开始缓和。

  这一举动本身是中国出于国际关系变动,以及自身经济发展要求等原因而做出的和平举措。

  但此时越南与美国之间,尚在进行战争,中美关系的缓和成为越南的痛处,并被越南认为是中国对社会主义阵营的背叛。

  但越南在黎笋执政后对于意识形态早已不再看重,因此中美关系缓和只是其中一个借口。

  1978年,中美关系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中美两方正式建交。中美之间的建交是那个时代国际局势变动的一个缩影。

  

  邓小平与尼克松

  于此同时,越南凭借着身经百战的军队,以及来自社会主义阵营一些力量的支持,不断在中南半岛进行扩张,也一直以中美关系为由,不断对中越边境进行小规模的入侵。

  关于越南对柬埔寨的入侵,邓小平曾提到:“在道义上,中国不能在这种情况下袖手旁观。”中国领导人也对中越问题作出了一致决定:“惩罚越南对柬埔寨以及中国边境的入侵,抑制越南不断扩张的野心。”

  此时中美关系正不断改善,美国面对中越之间的冲突,却并未在国际上给以中国支持,反而是选择“坐山观虎斗”。

  当时的美国,一方面孤立越南,一方面又宣称,“中越军事冲突会破坏中南半岛的和平局势。”不对任何一方进行支持。

  然而美国算错了一步,新中国不是国民党领导下的民国,而是在中国共产党带领下,以独立自主为外交方针的社会主义国家。

  党和国家最重视的,莫过于人民的利益,莫过于主权的完整。

  

  开国大典

  而越南在印度支那地区的行径,以及在中越边境的行为无疑是对中国主权造成了侵扰。对于越南的入侵,中方最终忍无可忍,决心一一场战斗,彻底熄灭越南的嚣张气焰,保卫我国领土主权。

  “御敌于外,主动出击。”这是当时中国领导人对中越冲突提出的方案。面对不断升级的中越摩擦,我国解放军驻扎到中越边境外,决定化被动为主动。

  枪与血染红大地

  中央军委命许世友,杨得志二人,分东西两条战线,率领解放军22万人,向越南边境进发,而越南则共派出25万兵力应战。

  许世友将军率领10万东线部队从广西进发,进入越南。张铚秀率领10万西线部队从云南进发。

  整个战线几乎布满了整个中越边境。

  2月17日,中越边境响起了震天炮声。伴随着一枚枚炮弹从我军阵营射入越南境内,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解放军对越军发射炮弹

  2月18日,东线部队在许世友的带领下攻下清水,在高平与越军发生了惨烈的战斗。

  高平坐拥朔江天险,又有重兵把守,成为了解放军难啃的一块硬骨头。

  镇守高平的是拥有1.5万兵力的越南346师。这支部队曾参加过越法战争以及越美战争,称得上历经磨炼。

  面对高平易守难攻的态势,我军采取了兵分三路的措施,除了直线进攻,还派兵从南北两路向高平发动歼灭,以免越军撤退后对解放军前进造成更大的阻碍。

  然而打赢这场战役并不容易。越军在朔江调集了大量兵力,加上进攻朔江的41军122师长期未参与战斗,解放军在朔江的战役进展的尤为艰苦。

  

  越南境内的解放军

  敌人占领高地,对进攻的解放军士兵进行着凶猛的火力压制,子弹如同暴雨倾泻在大地上,由于对地形不熟悉,加上敌人躲在被称为“老鼠洞”的地堡里,在暗中放冷枪,我军一开始伤亡尤为惨重。

  然而解放军士兵不畏生死,组织敢死队,趁黑从小长白山北侧进发,绕到越军身后的制高点。伴随着太阳升起,占领高地的敢死队与地面上的部队同时对越军开火,将敌人打回“老鼠洞”中,随后组织部队对老鼠洞内的越军一一歼灭。

  随着越军的高炮连队以及榴弹阵地被解放军一一拔除,我军的坦克部队得以向高平进发,歼灭了敌军的多个火力点。

  然而过程中受到了越军的疯狂阻击,其中3营营长刘宏生以及两名炮手在712坦克中壮烈牺牲。712坦克在中弹烧毁后,炮口依然对准着越军镇守的岩洞。

  

  解放军军坦克

  受到坦克部队的鼓舞,我军在22号向朔江发起总攻,最终攻克敌营。在攻下朔江后,我军将士惊奇的发现,越军铸造防御工事的麻袋里,竟然都是中国援助的大米......

  在朔江取得胜利后,许世友将军指挥部队对东溪发起进攻,最终成功攻下东溪。

  两路被破,守城的346师采取了游记策略,然而我军对于游记的熟悉程度不亚于高平的守军,许世友将军下令让部队执行拉网战术,成功歼灭高平的游击部队,成功攻下高平。

  西线部队则是首先对老街进行攻坚。越南部队躲在我国援建的发电站中,把发电站当做暗堡进行战斗。

  然而这种战术对西线部队未造成多大阻碍,经历两天的压缩合围,最终攻克暗堡。

  

  解放军正装填炮弹

  在十天时间里,东西两大阵线已经占领了越南北方的几个主要城市,马上就要兵临河内,直取越南首都。

  眼见解放军前往河内的阻碍被一一扫清,黎笋决定调回在柬埔寨的驻军,与解放军在河内进行最后的决战。

  但随着柬埔寨驻军的撤离,以及我军对河内的包围,我国震慑越南的目的依然达到。

  1979年3月5日,中国解放军发出声明:对越南的惩戒目的已经达到,我军不会再侵犯越南一寸土地!

  

  返乡士兵受到迎接

  随着声明发出,解放军开始从中越边境全面撤军,3月17日,我军已经完成了战争的撤退工作,对越自卫反击战宣告结束。

  双方之间的战争之惨烈,使得短短一个月时间内,中越伤亡人数都达到了惊人的数字。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担任战地记者的李存葆在战后写下了《高山下的花环》一书,书中详细地记载了解放军的伤亡情况。

  书中记载道,解放军伤亡2.7万人,其中受伤2.1万人,阵亡6000余人。

  越南伤亡人数超过了10万。越军之所以伤亡人数远远高于解放军,除了解放军的骁勇善战外,越南军队中超过一半都是缺乏战斗经验的民兵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越南民兵

  而之所以两方都有如此大规模的伤亡,与双方都使用了先进的武器有一定关系。

  中越战争中的武器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使用的大多为国产的武器装备。

  其中指挥员随身携带的是模仿苏联的托卡列夫TT33手枪的54式半自动手枪,手枪配备8发子弹,射程在50米。

  而我军士兵主要使用的就是国产56式冲锋枪。

  

  56式冲锋枪

  改枪为仿造苏联的AK47突击步枪所造的冲锋枪,除了准星为圆形外,与AK47外观基本一致。这把枪的有效射程在400米,在全自动模式下每分钟能射出100发左右的子弹。

  解放军侦察兵主要使用的是67式微声步枪和64式微声冲锋枪,这两把枪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所发生的丛林山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军步兵所使用的武器主要是搭配7.62毫米子弹的56式班用机枪,改枪每分钟设弹在650发左右,有效射程距离高达800米,能有效地压制敌军的火力。

  除了轻型武器外,我军还使用了大量机枪、火箭筒等重型武器。

  

  69式火箭筒

  其中重机枪包括53式重机枪、67式通用机枪、和54式高射机枪。54式高射机枪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大放异彩,能有效的利用越南复杂的地形对敌人进行压制。

  在战争期间我军还大量配备了69式火箭筒,基本上每个班拥有一个到两个。

  除此之外,我军还拥有66式加榴炮,63式火箭炮,以及许多56式反坦克炮。

  越军拥有一些苏联援助的武器,其中包括苏制AKM突击步枪、捷制V58式7.62mm突击步枪。

  除此之外还拥有大量收缴美军的先进装备,包括美制M16 A15.56mm自动步枪,这把枪还搭配了下挂的40mm榴弹发射器。

  

  M16 A15

  越军拥有的美制105mm榴弹炮和苏制122mm榴弹炮也对我军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两方部队进行作战时发挥最大作用的就是具有范围杀伤力的榴弹炮。

  这类武器因为射程远,往往在山地之中能跨越地形发动攻击,且在发现地堡后,这种武器往往能一次攻击造成大量的伤亡。

  除了这些先进的现代武器,解放军还在战斗中巧用动物当武器对抗敌军。

  比如我军在老山一带利用老鼠防范越军的偷袭:由于越军时常通过袭击的方式偷袭我军营地,我军战士通过洒下粮食,吸引老鼠前来帮助“守夜”。一旦越军发动突袭,老鼠往往能率先感知逃窜,我军以此防范偷袭。

  除了老鼠之外,我军还利用越南特有的细腰蜂,来应对越南特工的偷袭,特工一旦被蛰中,同样有着生命危险。

  

  细腰蜂

  结语

  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国将士不熟悉越南复杂的山地,先进的现代化装备面对崇山峻岭有时也难以发挥风采。

  士兵们只能通过血肉之躯一步一步越过山地和丛林,他们用生命为代价,为这场卫国战争的胜利打下基础。

  因此我军在一开始的战争中伤亡极高,但随着对经验的总结,以及战斗方式的改进,我军将士一步步熟悉了在复杂的地形中与越军进行战斗,并凭借着勇猛的战力以及更为默契的合作,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的战斗。

  

  解放军合照

  这场卫国战斗的胜利,不仅打击了越南侵略中国的野心,也为西方列强展现了中国强硬的手腕。

  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胜利证明我们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在如今,我们所享受到的和平,正是由这些最可爱的人的鲜血和坚强的意志所筑成,因此我们也要珍惜当今的和平,感恩镇守边疆的人民解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