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穿越,才能喝到宋徽宗的茶,赏到宋徽宗的藏品
这是1000个古董商号系列的第0004篇内容
千古以来,人们依然认可宋徽宗赵佶的雅致品味。他将宋代的美学,推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儒家中正美学与道家超逸审美合流,皇家的精细奢靡与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统一,最终缔造了宋徽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
宋徽宗最为有名的是他的书法、绘画。许多人不知道的是,宋徽宗,是不折不扣的大收藏家。
两宋之际博古之风盛行,而儒家重视礼教,文人雅士以收藏上古青铜礼器为喜好。
宋徽宗在青铜收藏鉴赏造诣颇丰,藏有青铜器839件,留下了“宣和博古图”更是为今天的青铜研究金石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也正是因为当时盛行的仿古之风,才让宋代瓷器脱胎换骨,惊艳世人。
清 双龙耳饕餮纹炉 上海世承文物商店展出
爱收藏的人,生活也是艺术。生活美学不似笔下书画,那么直观。却也能从许多方面,见证宋徽宗的品味。
首先体现宋徽宗生活美学观的,是《大观茶论》。
“缙绅之士,韦布之流,沐浴膏泽,熏陶德化,咸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
徽宗时饮茶,是知识分子的盛典,邀博学之士畅谈,有雅器在前赏玩论道。历数王朝兴废,名士风流,才是宋徽宗真正追求的雅事。
三月为兰亭修禊的季节,为饮茶的绝佳时机。穿越到这幅《文会图》中,就能共赴一场宋徽宗的雅会。
宋 赵佶 文会图 (局部)
此图可能出自他的御笔,细腻的笔触,写出了每一人的神态,写尽了每一景的生动仿佛在纸上听见了桌边的谈笑:
园林中堆砌山叠石,绿草如茵,雕栏环绕,树木扶疏,案旁坐饮者、交耳相语者、顾盼者、鸿儒博学之士话语投机相谈甚欢。酒酣宴阑之时,小厮端着台盏侍奉左右。
宋 赵佶 文会图 (局部)
另一旁有童子奉茶、筛茶、炙烤、添汤、点茶,匆忙之中是极为精细的功夫,一旁童子也在悄悄试茶。
宋 赵佶 文会图 (局部)
有茶佐食方可尽酣口福,桌案上,珠花看果一应俱全。各色果点摆放整齐,再莳以鲜花点缀。香味淡淡传来,视觉、嗅觉、味觉无不愉悦人心,以此方能创作佳兴之作。
宋 赵佶 文会图 (局部)
右上有赵佶亲笔题诗:
儒林华国古今同,吟咏飞毫醒醉中。
多士作新知入彀,画图犹喜见文雄。
图左中为“天下一人”签押。
宋 赵佶 文会图 (局部)
苏黄米蔡之一的书法大家
搭配瘦金体,
再为这雅士集会景象应和一曲
宋 赵佶 文会图 (局部)
画中所有器形,恰有如今诸多文物物相证,看着这些博物馆的器物,更能够走入千年前的盛会。
南宋 湖田窑影青水注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贴合文人士大夫阶层气质的窑瓷
当属湖田窑青白瓷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点明
“天下之士,励志青白”
北宋 湖田窑青白釉瓜棱腹带盖执壶 (陕西蓝田北宋吕氏家族墓M2吕大临墓出土)
宋 湖田窑执壶 上海世承文物商店展出
宋代湖田窑瓷器,后世人们常赞称为“影青瓷”、“映青瓷”、“隐青瓷”、“罩青瓷”等,成为我国宋元时期主要瓷器珍品之一。其胎质细腻洁白,体薄坚致,“素肌玉骨”;
宋 影青釉碗 南海博物馆藏
宋 莲花口洗 上海世承文物和商店展出
经刻花、划花、印花、堆贴、
镂雕等技法装饰后,
层次细腻丰富,
造型秀丽清俊,
合者可谓“淡雅纤弱”的物化,
“光致茂美”的质感,
文人气息蔚然,
有“饶美玉”的美誉。
南宋 湖田窑镂空盏托(整体)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宋 湖田窑花口盏托 上海世承文物商店展出
如今
世承文物商店将宋时雅玩汇集一堂
让我们跟随器物
品一品宋徽宗的茶
赏一赏宋徽宗的器物
穿越到千年前《文会图》的那场盛会
按照宋代人的生活
将这些器物与传统中式家具结合
疏朗简约的明式家具
复古的草编韵味
在今天的时空构造出全新的体验
堆石纳入艮园的意境
千年影青的优雅静静安置
金缮细细呵护残缺
令无常之中的人们
获得一份惜物之心
不喧哗的釉色
体现出温润的玉质
唯有愿意与他相坐片刻
才能得到这份来自美的愉悦
碗口开出雨后荷华
高朋座谈期间
思绪飞扬、妙想天开
光影与古董有一种宁静的浪漫
是时光的又一次刻画
此间流露着岁月的温和从容
影青的釉色莹润清澈,
积釉处呈湖水蓝(绿),
似一泓清碧澄澈的秋水,
又如万里无云的蔚蓝晴空。
宋徽宗 瘦金体千字文(局部) 1.4亿成
这套《千字文》纵44.6厘米,横19.8厘米,每行十字,每页四行,共计二十五页,其封面为楷书“千字文”、加上落款一页及郭沫若题首一页,共计二十八页。曾为乾隆旧藏,留“八徵耄念之宝”珍赏印。
后为著名书画家吴湖帆收藏,吴湖帆在册上留下了“梅影书屋”、“吴”、“倩盫”、“吴湖帆”、“待五百年后人论定”、“出门一笑大江横”等印,吴湖帆的弟子、我国著名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鉴也留下了“徐邦达珍赏印”、“孚尹”印。该册后来又经郭沫若之手,郭沫若题封“吴湖帆佞宋痕册郭沫若”钤印“郭沫若”。但依然有学者对其持有不同看法。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