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生命不息,热爱不止——让生命绽放无限精彩
原标题:辛勤:生命不息,热爱不止——让生命绽放无限精彩
辛 勤
XINQIN
辛勤 : 云南省少先队队报《蜜蜂报》创办人,原主编。2000年任云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2005年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等十部委颁发的中国青少年社会教育银杏奖突出贡献奖。现任《昆明日报·家庭教育文摘》主编。创作的童话作品《一块奶酪》被教育部选入统编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
/ 文 :June
/ 图: 木兰&June
84岁的辛勤一直在尝试一个人生终极课题,他以自己为“实验对象”,研究探查“个体的生命潜能到底能开发到什么程度”。
从1956年发表第一首诗至今,辛勤一直保持着写作的习惯,有时候甚至一天写作(工作)八九个小时,而且“常常一坐下来,就沉醉在工作里,沉醉在自己的创作天地里。”他打算一直坚持写作(工作)下去,直到有一天——“脑袋瓜枯竭了,啥也想不起来,啥也写不出来”,他想看看,“那一天,究竟会在什么时候到来”。
辛勤身体硬朗,思维活跃,每天以自行车代步,单凭外表判断,你很难看出他的实际年龄。辛勤是云南省少先队队报《蜜蜂报》创办人、云南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除了写作,他还经常活跃在家庭教育、青少年教育等相关的讲座和活动现场,孜孜不辍,诲人不倦。
他把这一切归结为简单的两个字——“热爱”。在他看来,热爱是打开生命潜能的金钥匙,“奔跑在热爱里,是生命精彩的前提和关键;而热爱,它会使人生命潜能最大限度开发出来”。
近日,辛勤做客森蓝阅读,回忆年少时的艰难求学路,畅谈“热爱”让他终身受益,反思当今教育问题,指点家长教育迷津,言之谆谆,意之殷殷。
01
“热爱是打开生命潜能的金钥匙”
辛勤出生在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奶奶没有上过什么学,“大字不识一个”,母亲也没有念过书,父亲读到高小,按他的话说,“像我这样一个没什么文化传承的孩子,唯有热爱,才让我走到了今天。”
读小学的时候,因为热爱看书,辛勤成为了学校图书馆的常客,久而久之,“管理图书那个老师,跟我亲热得不得了,我每次去换书,他都允许我自己走进藏书室,自己去挑。有什么新书到来,他也会悄悄给我留着”,而别的孩子则享受不了这样的“待遇”,只能在外面通过书单找书,所以,“奔跑在热爱里,是生命精彩的前提和关键;而热爱,它会使人生命潜能最大限度开发出来”。
2023年3月19日
╱ 辛老做客昆明森蓝阅读空间 ╱
后来因为热爱学习,辛勤常常用这样的办法——刚刚上玩数学课,他就利用下课十分钟的时间又快又好的把作业做完,为了是能允出更多的时间读书写作。因为热爱,他更懂得珍惜时间,更懂得有效地使用时间,“我知道,热爱生命,热爱时间,效力就会提升”。
这个习惯让辛勤终身受益,“到现在要干什么活,要写什么东西,一旦决定要写,马上充满兴趣,全身心的兴奋着,快乐着。常常会在电脑面前,早上十点钟就会产生一种错觉,‘哎,现在是下午几点了’,会忘掉时间,全身心的投入自己的创作” 。这就是热爱。
“热爱是一把金钥匙。一个人一旦进入热爱的状态,这把金钥匙就能打开他生命的潜能。”辛勤总结道。
02
“热爱教会我成长”
辛勤小的时候,家里比较贫困,他上学“完全要靠人民助学金才能吃上饭”。母亲36岁就要照顾五个孩子和一位老人(奶奶),她白天到工厂里边用机器织布;晚上回到家,用手工织布。
但哪怕就是这样的艰难困苦,“母亲也从来不抱怨,她热爱生活,从不叹气,而且不允许我们叹气,她的原话就是,‘人活一口气’。”辛勤回忆道。
母亲的辛苦付出,辛勤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我看着妈妈很辛苦,就心疼妈妈,就主动要为妈妈分忧。”辛勤除了努力学习以保障拿到特等奖学金之外,他开始尝试写作。
1956年,辛勤发表了第一首诗,并拿到稿费,“当时就感觉到生活太有奔头了,我终于可以帮助妈妈养弟弟妹妹了。”从此以后,他笔耕不辍,以写作赚稿费的形式,来补贴家用。
“人,因为热爱,就喜欢挑担子。”辛勤以汉字“人”和“大”形象诠释“热爱教会他成长”:“中国人创造汉字是很有道理的 ,‘人’字加一横,就是‘大’字。人怎么才能长大呢?就是要挑上一副担子,他就‘大’了。”
而母亲对生活的热爱也影响了辛勤一辈子。“‘热爱’两个字贯穿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热爱,我养成一种习惯了——我觉得一年365天天天都是好日子,我从来不算哪一天好哪一天不好,对我来说,天天都是好日子。一天24小时,时时都是黄道吉日。”
因为热爱,辛勤看什么都顺眼,听什么都顺耳,说什么都顺口,做什么都顺手,走什么路都顺路,想什么都舒心。“这不就是‘六六大顺’了嘛。”辛勤开玩笑道。
03
“让学生热爱上所教学科,
就是最称职的老师”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在辛勤看来,看一个老师称职不称职,就看他能不能让孩子对所教学科感兴趣,“最高的师德,就是唤起孩子对所教学科的兴趣,就是让孩子热爱学习,热爱书本,热爱阅读”。
辛勤在书林小学上学的时候,就遇到了一个让他终身受益的体育老师。
“这个体育老师,上体育课的时候喜欢穿着背心,光着两个膀子。我们看到他那膀子上那个肌肉啊,羡慕得不得了。上体育课的时候,上课铃声还没响就把他包围了,都渴望自己拥有像他那样一身强健的肌肉。再加上那个老师单双杆非常好,他做的单双杆动作,让我们羡慕得不得了。所以,特别喜欢体育。跟着他学体育,使我终身受益。” 辛勤回忆说:“小学就热爱体育,到了初中、高中更热爱,后来一辈子都喜欢体育锻炼。所以活到这个岁数了,什么毛病也没有,血压也不高,血脂、血糖都正常。”
“体育老师能让孩子热爱体育,而且终身热爱体育,这个体育老师就‘功德无量’了。”辛勤总结说:“所以,千教育万教育,要教育孩子热爱,这是最根本。”
爱因斯坦曾在美国高等教育10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讲过一句话,他说,:“如果学生把老师布置的作业,当作生日的礼物来接受,这种教育就有希望了。”辛勤非常认同这种教育观,他认为,“如果我们的教育做到了像爱因斯坦所说这样,那就成功了” 。
04
尊重个体,培养兴趣,因材施教
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大部分的家庭的教育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
辛勤认为,作为家长,首先要热爱自己的事业,“我们在事业中奔跑着,不断的达到自己预定的目标,不断把起跑线延伸到终点线,然后又在终点线上延伸一步,让终点线变成新的起跑线……一段一段,奔跑不止,热爱不止。”
其次,“要让孩子热爱生活,热爱他自己,叫自爱;热爱爸爸妈妈,这是本份;热爱自己的家,要让自己家越来越和谐,越来越好,小小的就要想着为自己的家增光添彩,光宗耀祖这句话没有过时,我认为它永远不会过时。”
除了要积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辛勤还认为,生物是多样性的,人类也是多样性的,孩子生下来就是多样的,“教育不能‘一刀切’,‘一刀切’违反了教育的规律,中国早有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所以,我们要对不同类型的人因材施教” 。
来源:森蓝阅读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