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创业史中的无锡精神

  作家陆阳、沈云福长期关注江苏无锡的地域经济发展,两人合著的《奋楫者先》(中国言实出版社2023年3月)以起步、升腾、磨砺、转型四个部分,回顾了无锡县乡镇企业的缘起、发展和改革历程。他们认为,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中,继包产到户之后,无锡乡镇企业的壮大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在整个国民经济由计划向市场转向的过程中,发挥了“马前卒”与“探路者”的作用。

  1956年2月,无锡县春雷村几十名木匠联合成立了一个造船厂。这一事件被经济学家认为是拉开了乡镇企业发展的大幕,开创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道路。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1995年无锡县撤县设区时,当地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农村面貌、农民生活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照国家小康水平指标体系,当时的无锡县已基本达到小康水平,乡镇企业以集体经济为主,实现了共同富裕的分配格局。作为“苏南模式”的代表,无锡县乡镇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包三改”“农副工结合”等创新经验,对促进江苏全省乃至全国乡镇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者指出,尽管无锡县自然条件优越,“实业立世”的工商传统悠久,但当地乡镇企业的发展并不容易。“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难万险”的“四千四万”精神,就是无锡人创办乡镇企业中攻坚克难、开拓进取的真实写照。

  以红豆集团为例。它从两个家庭小作坊的合作开始,经历了升格为乡办集体针织厂后的“三起三落”、经营体制改革后的“起死回生”,最终成长为省级集团并实行股份制改革,如今已成为充满活力的大型跨国企业。可以说,红豆集团就是整个无锡乡镇企业发展和改革过程的一个缩影和样本。

  本书采用编年史体例、纪实文学体裁,叙史述事、以事论史,勾勒出了半个世纪中无锡人的创业史和乡镇企业发展史,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为当前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