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鸿沟”有待进一步缩小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赵姗

  数字经济腾飞和数字鸿沟弥合,是数字化进程的一体两翼。弥合数字鸿沟是我国数字经济真正实现以民为本、普惠共享的核心要义,也将是下一阶段我国与世界各国在数字经济合作上的重点。

  为使“数字鸿沟”变为“数字通途”,须进一步缩小各种数字鸿沟。如何帮助银发群体跨越数字鸿沟,让老年群体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如何将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经济全球化时代,如何保证数字人才在数字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多举措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2年养老消费调查项目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发现,整体而言,老年人消费环境仍需“适老化”提升。老年人在很多消费场景中遇到数字鸿沟,不能用、不敢用、不会用智能设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冯文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对老年人融入并参与现代数字生活提出四方面建议。一是要充分发挥科技向善、让科技更好服务生活的本质,在科技研发中更多考虑老年人的需求特点,科技的研发过程更加适老,让老年人更加容易地使用、适应新出现的科技手段。二是需要进一步强化和推动现有科技产品的市场化改造,包括打车、网络购物、购票等老人版的相关改造。三是加强老年人对相关数字技术的了解和认知培训,可以借助现有的各种老年组织,依托社区让更多的老年人深入了解数字社会中出现的各种新技术、新应用和新使用场景,让老年人主动适应逐步丰富的科技产品,更好地融入数字生活。四是在老年人常见或常用的公共服务和政务服务中,保留人工窗口,让老年人能够顺畅地完成所需要的公共服务和政务事务办理。

  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

  缩小城乡差距是国家一直在追求的目标,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数字乡村建设也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韩杨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数字乡村发展过程中,既要充分利用数字化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带来的新机遇,也要客观看待“城”与“乡”的差距和差异所带来的数字鸿沟,具体体现在“城乡在数字化、信息化之间的差距和差异”,通过数字化“可及性、可利用性和可持续性”三个维度的对比,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

  一是在数字化的“可及性”方面,从数字、信息、互联网向农业农村覆盖的情况可以看出,随着5G、互联网、云计算等数字基础设施、服务等向农业农村覆盖,这方面差距较小。应持续加大农业农村数字基础设施的投入,并关注农村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在数字乡村建设方面关注并提高老龄人口的参与率。

  二是在数字化的“可利用性”方面,从数据、信息、互联网在农业农村利用情况看,农业生产的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农业生产信息化率持续提高,包括在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方面的应用程度都有明显提高,但相对城市及二三产业,“三农”领域在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及可利用的数据、信息来源和共享方面仍有差距,这主要在于农业农村积累的数据信息源相对较少。因此,应加快推进“三农”数据信息资源的集聚和“三农”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推进信息畅通、共享共用,加大对数据要素投入的积累,加快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

  三是在数字化的“可持续性”方面,乡村数字人才短缺,是制约乡村数字经济创新、持续发展的明显瓶颈,也是制约农业农村数字化升级的短板。应加快构建和完善农村数字人才体系,支持数字技术职业培训教育,培养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的数字、创新技术应用人才,培育新应用场景、新经营环境、创造便捷条件,助力农村数字经济持续创新发展。

  数字伦理教育迫在眉睫

  鉴于数字化的重要性和数字鸿沟的存在,国际上对加强数字化领域的国际合作凝聚了越来越多的共识,国际组织、地区政府间组织纷纷提出全球和地区层面的数字化战略和数字合作倡议。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是弥合数字鸿沟的重要举措。当前,数字鸿沟问题其实也是各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一个反向测度指标。总的来讲,我国在数字鸿沟的接入沟和使用沟跨越方面与欧美国家基本没有什么差别,在某种程度上还领先于欧美国家。但在知识沟方面,我国与欧美国家的差距较大,需要加快补上相关缺口。

  欧阳日辉认为,高水平的数字伦理是数字人才在数字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保证。数字伦理对数字素养的其他层面有着直接的控制作用。数字伦理在欧盟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推荐的数字素养框架中均属于高层次的素养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高层次的素养需要先补足低层次的素养后才可以付诸行动。数字伦理的提高受到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家庭、学习和工作环境、社会等,且各个方面又包含众多因素,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及合力,才能确保公民数字伦理的提高。

  总? 监??制丨王辉?王继承

  监??制丨李丕光?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 编? 辑丨陈姝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