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志红:因妻子不是处女,10年奸杀17起,害18岁无辜少年被判死刑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6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一间女厕里,惨绝人寰的叫声正不断传出。

  “救命!谁来救救我!”

  正在实施强奸的赵志红见女子反应激烈,害怕会引来过路人,狠狠在女子腹部捅上几刀后匆忙离去。

  

  深夜的公厕空无一人,只剩下女子的声音回荡。

  “钥匙丢哪儿了呢?”碰巧,18岁的呼格因钥匙丢失,一路找寻到了公厕附近。

  女子的求救声已经渐渐停息,但还是让耳尖的呼格听见了。

  热心的他准备进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看着满地的血迹,他直接愣在了当场。

  

  一名裸体女子,腹部正不断汩汩的冒出鲜血。

  尽管大脑已经宕机,但呼格还是迅速报了警,等待着警察前来处理。

  然而呼格万万没想到,这一个电话会引来杀身之祸,更放跑了一个奸淫魔头。

  这是呼格生命的结束,也是赵志红罪恶生涯的开端。

  

  作案几天后,赵志红发现并没有人找上门,他也不甚在意,因为他现在有更沉醉的事。

  去酒吧找女人。

  他每天的生活重复着白天干活,晚上拿着干活的酬劳去酒吧买醉,再随便拉上一个女人去酒店开房。

  自从第一次作案后,赵志红越来越享受于“另外的女人”,他认为除了妻子之外,外面的女人都能带给他刺激。

  

  偶尔回到家,看见妻子正在带孩子,赵志红总会无端打骂妻儿,即使是亲生儿子他都毫不留情,第二天母子俩往往带着伤上班、上学去。

  逆来顺受的妻子并没有让赵志红满意,反而内心愈发厌恶,干脆再也不回家,彻夜和外边的女人缠绵。

  赵志红对“性”的渴望永远也满足不了,所以在第一次作案后他并没有停手,而是继续寻找着下一个目标。

  9月的一天,一位身材姣好的女性深夜独自下班回家,已经悄悄尾随好几次的赵志红终于按捺不住,准备再次下手。

  

  趁着她拐进漆黑的小胡同,赵志红一步窜出,强硬的拽着带进了小巷深处。

  随着反抗声渐渐平息,又一位妙龄女性惨遭强奸杀害,赵志红如野兽一般的行径令人胆寒。

  短短几年间,赵志红接连作案数起,但警方这边却一直没有头绪,只是抓了几名嫌疑人后草草结案,这使得魔头赵志红愈加猖狂。

  他不再满足于酒吧的风尘女子和难以下手的路人,他开始把目光放在了不谙世事的未成年小女孩身上。

  

  近乎变态的赵志红这次的目标是刚上初中的小女孩。

  “小妹妹,这个地方怎么走啊?”清澈的笑容,干净的眼神,在小女孩面前赵志红施展着伪装,可谁知道面前的是一位连环强奸杀人犯呢?

  小女孩热心的领着叔叔往前走,却没注意到赵志红背着的手,抓着涂满迷药的手帕。

  待到无人的地方后,赵志红迅速迷倒了小女孩,带到杂乱的树丛中实施了强奸。

  

  觉得此计可行,赵志红接连多次对数名未成年小女孩进行诱骗和强奸。

  事发后,小女孩多因害怕和恐惧并没有向警方报案,也羞于将此事告知家长。

  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赵志红依然逍遥法外。

  他作案的手段也越来越层出不穷,可惜百密总有一疏。

  某天,已经疯狂的赵志红坐上出租车,见司机是一位年轻女子,顿时色心又占据了大脑。

  

  “我就是出来赚点学费。”巧舌如簧的赵志红和女司机攀谈起来,知道其大学生的身份后更抑制不住内心的躁动。

  而聊得兴起的女司机也没有意识到,这名乘客的目的地是那偏僻的郊外。

  不出所料,到达目的地后赵志红露出了真面目,又一次奸杀女性。

  处理好尸体的赵志红心满意足,竟胆大到开着女司机的出租车寻找下一个猎物。

  

  故技重施,又一个女孩被他带到了郊外。

  可这次,机智的女孩趁赵志红疏忽时驾车逃离了现场,幸免于难。

  在女孩报案后,这名连环强奸杀人犯的真面目终于浮出水面,确定十几起案件系同一人所为后,警方火速展开了全城通缉。

  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位变态杀人魔头,以前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人。

  

  1972年,赵志红出生在乌兰察布市的一个农村家庭。

  家长排行老二的他并没有得到太多照顾,家里以无力支撑为由,让初中还未毕业的他辍学打工。

  幸运的是,刚出社会十几岁的少年赵志红遇见了一位好师傅,把一身的木匠手艺传给了他,本想着不至于让这门精湛的手艺蒙尘,能继续传承下去。

  没想到看着矮矮不起眼的赵志红,一点也不本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挣来的钱也不知道花在了什么地方。

  

  父母以为这是孩子不懂事,结婚了有家庭就知道扛起责任了,于是在村里物色着人选。

  可其貌不扬,身高只有一米六的赵志红遭到了许多女孩的嫌弃,这也使得赵志红更加自卑。

  没有学历更没有积蓄,赵志红低着头再也没有想着讨老婆。

  可偏偏此时有人上门要结亲事,原来是一家更困苦的农户,家中女孩到了岁数却迟迟操办不了婚事。

  

  “我们赵志红对人很好的,很顾家。”父母的三言两语说动了女方,当即拍板订下了两人的婚期。

  婚姻确实改变了赵志红。

  新婚过后,赵志红年轻漂亮的媳妇很快怀孕,他也不再四处乱晃,专心做着木匠活,期盼着新生命诞生的那一天。

  直到1996年,赵志红得知妻子的“第一次”不是给了自己之前,两人的生活都还算得上有滋有味。

  

  偶然的一次聊天,妻子坦白了之前跟前任有过性关系,这让思想极其传统的赵志红气红了眼。

  在那个年代,思想不开放的农村,女子的贞洁还是比较重要的。

  赵志红没读太多书,但偏偏把贞洁放在了两性关系的第一位,他觉得妻子骗了他,经常在家中大喊“二手货”。

  本就自卑的赵志红思想越来越极端,不愿意再外出打工养活妻儿,躺在家里终日愤懑。

  

  就连孩子出世,他都认为很可能不是自己的,经常大发雷霆,打骂妻儿。

  当时的农村风气也十分恶劣,消息传出后,大家都对赵志红另眼相待,私下里还叫着他们“二手夫妻”。

  这更让赵志红抬不起头来,原本先天条件就已经让他自卑到想钻进地里去,现在村民的目光更让他房门紧锁。

  后来某一个夜晚,喝醉酒的赵志红被一个陌生女人带回了家中,意识不清的俩人在床上度过了激情的一夜。

  

  第二天醒来,赵志红感到前所未有的畅快感觉,原来“性”是这么刺激,原来他也能在外面找女人。

  有了第一次,自然会有第二次。

  渐渐地,赵志红不再自卑,他沉迷于酒精和外面的女人,甚至是过路的貌美女子。

  同年,赵志红又一次醉酒,看着过路的妙龄女子,兴奋的想法从他脑中浮现,一路尾随着女子,直到她进入一间公厕。

  

  结束完禽兽行为并杀害女子后,赵志红慌乱的跑出公厕,战战兢兢的回到家躺下。

  起初的几天他还是害怕的,躲在家里不敢踏出一步,可最终脑中的色欲还是打败了恐惧,他又一次出门寻找“猎物”。

  自此,自卑的木匠一步步演变成骇人的大魔头。

  2005年,在被全城通缉后,赵志红并没有藏起来,而是在一家幼儿园做着杂工。

  

  准备低调一阵子的赵志红还是没能改掉老毛病,又和幼儿园园长勾搭在一起。

  彻底甩掉自卑的他仿佛是世上最成功的男人,哄骗得一众女性接连沦陷,园长、学生家长,甚至是幼儿园老师都在和他同时交往。

  殊不知,色字头上一把刀,幼儿园很快引来了警方的注意。

  幼儿园的员工目睹了赵志红和不同女性亲密的场景,很是奇怪这人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什么以前从未见过。

  

  眼尖的员工这才想起报纸上公布的通缉犯画像,仔细一对比竟有八分相似。

  警笛声很快传进了幼儿园,赵志红被迅速逮捕,等候判决。

  多年来赵志红所犯的一桩桩一件件被彻底查明,其手段之狠辣,行为之病态,引得公众一片哗然。

  赵志红也知道,事已至此绝无生还的可能,承认了多年来所犯的全部罪行。

  

  但赵志红疑惑的是,为什么对自己的第一次作案只字不提,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1996年公厕那次呢?”赵志红一句话,弄得所有人惊慌失措。

  原来那年公厕案早已结案,一位名叫呼格的年轻人主动承认罪状,多年前就已经被执行死刑。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回到当年,呼格报警后并没有得到好心人的待遇,反而被关押在看守所等候处理。

  他不解的问:“为什么要关我?”

  “因为你有重大作案嫌疑。”

  看守人员一句话,直接击中了呼格的心脏——他被当成了凶手!

  呼格不断澄清着自己只是过路,自己的朋友可以作证。

  

  回家找钥匙的路上顺便奸杀一名女性,这从作案时间和动机来说都根本不成立。

  可在1996年,公安破案制度有着严重缺陷。

  限时结案的约束,加上轻证据、重口供的风气,导致很多公安不愿意费心费力找寻证据。

  直接让犯人承认作案事实就可以了。

  而要让犯人开口,刑讯逼供是最好的方法。

  

  呼格在看守所整整关押了40天,没有人知道他在里面经历了什么,只有口供记录里清晰的写着:

  “呼格在路过公厕时见色起意,奸杀了该名女子。”

  下面附带着呼格本人的手印。

  几天后,被判处死刑的呼格含冤倒在了刑场。

  

  年仅18岁的儿子成为死刑犯,这让本就不富裕的呼格一家支离破碎。

  呼格的哥哥弟弟因为没脸见人,选择了辍学去外地打工。

  而呼格父母也失去了工作,年复一年的追查证据,期望着有一天能水落石出。

  知道真相的赵志红也是垂头不语,又一条鲜活的生命因为自己而葬送。

  

  “96年公厕案是我做的,我请求重审。”

  法庭上赵志红的一句话,成为了当时各大媒体的焦点。

  “冤假错案?”

  “屈打成招?”

  各种新闻矛头直指当年受理公厕案的办案人员,警方也开始重新审理此案。

  因为这不仅仅关于赵志红,更关乎办案系统的公信力问题。

  

  几日后,赵志红的母亲来到呼格墓前,郑重下跪赔罪。

  因为自己儿子而枉死的冤魂太多了,母亲想尽最大努力在接下来的日子中慢慢偿还。

  对赵志红案的审理也宣布暂停,因为呼格一案尚不明朗,无法对赵志红彻底定罪。

  自赵志红曝出96年公厕案是他所为后,呼格父母重新燃起了希望,继续向法院提出上访,警方也在找寻有关当年公厕案的更多证据。

  这一查,就是九年。

  

  在呼格父母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在2014年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2014年12月15日,内蒙古高院正式向呼格家属送达再审判决书,并宣告呼格无罪,追加对赵志红的故意杀人罪、强奸罪,维持死刑判决。

  同年12月18日,据官方媒体称,呼格案专案组组长、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副局长因涉嫌职务犯罪被依法追究责任。

  2015年2月3日,呼格父母获得国家赔偿款200余万元。

  可这沉甸甸的金钱,是用18岁年轻少年的生命换来的,不由得令人扼腕痛惜。

  

  18岁的年轻生命,在各种因素下被生生逼死,很难想象这名少年在当时经历了怎样的心志摧残,最终被迫顶罪。

  而这一切的源头,赵志红的一生更是可怖、可恨。

  明明有着一门手艺,有漂亮的媳妇,完全可以有着更光明的未来,却因为一时执念走上病态犯罪道路。

  当年的审案制度明显存在问题,但在如今早已不复存在。

  知错必改是政法机关最重要的生命线,如果顽固不化,仍旧迂腐不前,那么只会丢掉根基——人民的信任。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