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 | 从南门口到大钟楼,穿越时空的钟声,叩响未来之门!

  

  

  ▲ 摄影:菠萝包

  上回(见《》篇)说道:“站在鼓楼遗址上,除了嗟吁尽是遗憾。忽而远处,芜湖路大钟楼的钟声响起,冥冥之中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传递。这种传递,不仅是设施性建筑空间的兴衰交替,更在于人们的感知与记忆。”不过,由于创作计划的安排,《大钟楼》篇迟迟没有跟进。于是,便有了读者在另一篇的留言:“大钟楼呢?”甭着急!就是路走得慢了些,这不就到了嘛……

  ——编者按

  近日,由安徽广电新中心、置地广场A座、安徽担保大厦三栋高楼组成的合肥“三件套”意外走红网络,吸引市民纷纷前往打卡。说起合肥城市地标,目光投射到老城区,除了上期提到的“鼓楼”外,呼声较高的“四牌楼”当有一席。民间相传:“四牌楼,范家所(修)造”,更是为之增添了几分古韵与神秘。合肥四牌楼究竟为何而建?曾经是什么模样?新四牌楼又是怎样情况?由于无限的未知,我们时常被纷杂信息所误导、困扰。也许需要溯本清源,方可还原历史真相。

  ——编者按

  近日,由安徽广电新中心、置地广场A座、安徽担保大厦三栋高楼组成的合肥“三件套”意外走红网络,吸引市民纷纷前往打卡。说起合肥城市地标,目光投射到老城区,除了上期提到的“鼓楼”外,呼声较高的“四牌楼”当有一席。民间相传:“四牌楼,范家所(修)造”,更是为之增添了几分古韵与神秘。合肥四牌楼究竟为何而建?曾经是什么模样?新四牌楼又是怎样情况?由于无限的未知,我们时常被纷杂信息所误导、困扰。也许需要溯本清源,方可还原历史真相。

  ——编者按

  南门口

  在讲述大钟楼之前,这片区域的情况是值得谈一谈的。大钟楼,位于徽州大道与芜湖路交叉口西北角。距此以北二百多米的环城路口,即南薰门遗址。南薰门,民间称小南门、南门,而大钟楼所在地便成为了“南门口”。

  

  · 南薰门(1930年代) ·

  ▲ 摄影:柯普仁

  旧时的南薰门,有楼三楹,前有月城(即瓮城)。《诗经·南风》云:“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所谓薰风,又作熏风,指初夏时的东南风,遂得此名。门内有小南门街(又名南门大街)、南门土街,即今徽州大道及宿州路(长江中路南)一段。

  

  · 南薰门(1938年) ·

  ▲ 来源:辛木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古人尤其重视祭祀,往往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人与神的对话,进而向神灵祈求庇佑。但城区空间是有限的,闹市喧嚣亦打扰了安宁,于是人们便将祭坛择址在城外。明清时期的庐州城,西平门外有社稷坛,南薰门外有山川坛,威武门外有先农坛,拱辰门外有郡厉坛,各乡里有乡厉坛、里社坛,等等。

  

  · 南坛 ·

  ▲ 来源:万历《庐州府志》

  山川坛,全称“风云雷雨山川城隍坛”,又名南坛。祭坛位中朝南,两旁为厨库,北为斋所。祭坛长宽均为二丈五尺,高三尺四寸,四面各有台阶三级。坛下东西北各五丈,南十二丈,四周有围墙、坛门。坛内正中设木神牌三座,中为风云雷雨之神,左为山川之神,右为城隍之神。祭祀时,设香案桌于坛南。

  

  · 南坛 ·

  ▲ 来源:民国《香花墩志》

  每年春秋仲月(即二月、八月)上巳日,官民一行前往祭祀。由知府担任主祭,以府学的教官、纠仪、生员等充当礼生。祭品包括“羊一、豕一、尊一”,每位神灵各有“帛一、铏二、簠二、簋二、笾四、豆四、爵二”。在主祭官的带领下,众人行三跪九叩礼。

  

  · 祭祀礼制 ·

  ▲ 来源:嘉庆《合肥县志》

  这一时期,紧邻南门口的护城河发生了变化。河中洲上原有浮图寺,明代弘治初(1488),知府宋鉴改为包公书院,并择选十多名学生及包拯二十四孙大章在此读书。嘉靖十八年(1539),御史杨瞻重修书院,包公后裔亦迁往河南岸聚居。明末毁于战火。清代顺治年间,修复一新,正式定名“包孝肃公祠”,即包公祠。

  

  · 庐州包孝肃祠 ·

  ▲ 来源:资料图片

  由包公书院入驻城南,引发了周边区域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南薰门至时雍门的护城河段名为“包公池”,后称包公河、包河。“香花墩”原指城内包公故宅后的小土墩,为包拯少时读书处,此时亦附会于包公祠所在的洲屿,沿用至今。

  

  · 包河(1959年) ·

  ▲ 摄影:董青

  从南薰门起,至南门口一路分为三:向西,经南坛、茶亭,直抵德胜门。向东,经包公祠大门前,直抵时雍门。向南,可往烟墩集、三河镇等,亦有岔路连通东西。民国时期,南门口涌现了多家小饭店,专供进城下乡的商贩们歇脚打尖。二十四年(1935),修建了通往南乡的土路,时称南郊公(大)路,晴天可通汽车。

  

  · 芜湖路(1959年) ·

  ▲ 摄影:董青

  1952年,因车辆向兴建中的佛子岭水库运送基建材料,需途径南郊公路,省公路局遂整修了此路。1955年,先是市政府布告定名巢湖路,不久改为芜湖路。“文革”期间一度名为延安路,1982年恢复至今。此路亦经多次改扩建及延长,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规模。

  

  · 芜湖路 ·

  ▲ 摄影:王牌

  有人曾回忆道:“大钟楼建造前,这里都是坟堆、土房子、杂树林。盖大钟楼的时候,旁边都没有建筑的,我们公司这片都是藕塘、池塘之类。”改造前的这片区域,地势明显较高,岗丘连绵起伏。在芜湖路改扩建及省体育场建设工程中,即挖除了大量高岗地,使其纵坡趋于平缓。如今这一带的岗丘地貌,仍依稀可识。

  

  · 合肥南郊(1919年) ·

  ▲ 来源:“中研院”人社中心

  大钟楼

  大钟楼,全名为“合肥市长话通信枢纽工程”,又称长话大楼。长话即长途电话,指打出特定地区的电话,通常有不同于本地电话(包括市内电话)的区号或冠码。这座大楼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京—沪—杭中同轴一千八百路电缆载波工程的配套工程之一,为适应一千八百路电缆载波工程建成后电路的激增而建的。

  

  · 大钟楼(1981年) ·

  ▲ 来源:资料图片

  大钟楼始建于1975年12月28日,1981年12月完成主体的内部装修及水电安装,同月26日初步验收,1984年元月全面竣工。建筑时间之所以长达十三年之久,其原因有二:一是唐山大地震以后,为提高大楼抗震能力,对原设计进行修改;二是研究结构施工,对采用滑概施工亦或立模现浇施工进行反复论证。由于上述原因,总共停工一年半。

  

  · 建设中的大钟楼(1978年) ·

  ▲ 来源:《图说合肥城市记忆》

  大楼总建筑面积19547平方米,其中主楼14852平方米,为七层钢筋混凝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按规定为八度设防。主楼七层以上有塔楼,其顶部装有四面直径四米的自鸣钟,每逢整点(现在是每天7时到21时)奏响钟声,故有“大钟楼”之称。主楼楼长120米,由地面塔楼航标灯净高82.55米,是当时合肥地区的最高建筑。

  

  · 大钟楼(1984年) ·

  ▲ 摄影:董青

  该楼一层为电信营业大厅、电力室、总配线室、子母钟机房、小交换机房及空调室,临芜湖路。二层为明线载波、电缆载波机房及程控办公室。三层为人工及全自动长途交机房、程控机房。四层为人工、半自动长途台。五六层为预留新技术发展机房。七层及以上为微波、载波、电力机房(即微波站)。1982年4月,合肥市电信局职能科室迁入该楼办公。

  

  · 大钟楼 ·

  ▲ 摄影:郑昌嶷

  作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合肥标志性建筑,大钟楼的形象曾广泛出现在各类印刷品上——粮票、烟标、商标、画册、地图,等等。甚至,在1993年上映的电影《香港少爷》中,细心的观众们还发现了合肥大钟楼的画面镜头。

  

  · 大钟楼(1984年) ·

  ▲ 来源:《合肥旅游交通图》

  人们仍然记得,大钟楼当年奏响的是《东方红》,九十年代初期换成了法国的《钟声》,一度引发了坊间热议。果然,2003年又换回了《东方红》,大家伙满意的笑了。乐曲是一方面,大钟楼的几次停摆,同样牵动广大市民的担忧,而上一次的修复是在2018年1月。

  

  · 大钟楼 ·

  ▲ 摄影:菠萝包

  1997年,30层143米的电信大厦(合肥市第二长途通信枢纽工程)在长江西路上一跃而起,抢过了大钟楼的风头。合肥电信总部亦随之西迁,这里便成为了芜湖路支局(营业厅)。同年12月,华东地区最大的人行天桥在大钟楼旁落成,其长轴长84米,短轴长55米,桥长240米,桥面宽3.5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

  

  · 电信桥(1997年) ·

  ▲ 摄影:鲁迅承

  大钟楼落成开启了南门口的新世界。此后,安徽大剧院、银河大厦、建工大厦、同济大厦等在芜湖路口四周拔地而起,它不再孤单。昔日的瓦屋土路摇身一变,成为了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闹市街头。早在1964年,公共汽车第一次走过南门口。时至今日,大钟楼附近的公交线路达到了28条。

  

  · 安徽大剧院(1986年) ·

  ▲ 来源:《合肥概览》

  从九十年代起至新世纪初,随着传呼机和手机时代的相继崛起,通信(讯)商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大钟楼对面,像新东太、天地、新银河等,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大哥大、传呼机、手机、小灵通、MP3、耳机等,甚至是充话费、修手机、配配件,人们往往首选大钟楼,从而让它由城市地标演变为现象级商业地标。

  

  · 银河大厦 ·

  ▲ 来源:合肥三哥

  结语

  有人说大钟楼“变矮了”,成为了“小不点”。在我看来,它根本没有变,依然散发出独特的魅力,拥有着强大的气场。这种魅力和气质,在当今千篇一律、试比天高的群楼之中,是那么的难得可贵。正因如此,人们熟知它的名字,关心它的钟声,心系它的安危,试问有多少广厦能够“受宠”至此——这就是成功。

  

  · 大钟楼 ·

  ▲ 摄影:王牌

  由于篇幅有限,难以面面俱到,供参考及交流。个人才疏学浅,还请诸位看官多多指教,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 大钟楼 ·

  ▲ 摄影:王牌

  导航

  合肥城市地理

  - 山河湖海 -

  - 楼台亭阁 -

  !

  子胥台

  - 城市地标 -

  

  · ENJOY ·

  编辑 | 淝南居士

  ? 素材来源 | 《诗经》、《左传》、《庐州府志》、《合肥县志》、《香花墩志》、《安徽画报》、《安徽建筑》、《合肥市志》、《合肥电信志》、《合肥市交通志》、《合肥市城市建设志》、《合肥旅游交通图》、《合肥概览》、《图说合肥城市记忆》、《合肥老城志略》、《合肥市包河区志》、《包河区标准地名录》、新华社、中国国家图书馆、“中研院”人社中心、安徽省立医院、合肥市图书馆、庐风、千年同文、好大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