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树斌案:枪毙10年后真凶出现,母亲坚持上诉21年,终还儿子清白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5年4月27日,在河北省鹿泉县,年仅20岁的少年聂树斌跪坐在刑场,等待枪决的到来。
就在两日前,一生节衣缩食,东奔西走缓解父母压力的聂树斌,在派出所承认故意杀人、强奸妇女,当场被判处死刑。
从审讯室出来后,聂树斌带着浑身的伤,死鱼一般躺在拘留室。
“砰”随着一声枪响,年轻的聂树斌倒在了血泊中,这一桩强奸杀人案也因此“圆满”结案。
4月28日,聂树斌父亲聂学生如往常一样来给儿子送饭,儿子已经被关押五天了,他估摸着不多日应该就会放出来。
“聂树斌?死了,你去领骨灰吧。”
听着门口警卫话语的聂学生一时恍惚,跌坐在地上,随即嚎啕大哭起来。
平日里,连杀鱼都手抖的聂树斌,怎么可能强奸杀人?
很快站起身的聂学生决定,倾尽一生也要还儿子清白。
他冲进派出所,自此拉开了长达20年的平冤昭雪之路。
1993年,聂树斌刚满18岁就进入鹿泉县冶金机械厂工作,文化水平不高的他决定用辛勤的双手给父母带来好日子。
一切也如他所愿,仅仅两年,20岁的聂树斌已经受到重视,在机械厂干得风风火火。
可命运总是捉弄人,就在一个平凡的下班路上,聂树斌被一群警察压倒在地,带回了派出所。
“你是否有一辆蓝色自行车。”
“有的,那是我去年用工资买的。”
在审讯室,聂树斌双手被拷在桌上,回答着警方的问题。
案发已经好几日,警方从群众口中得知,当时有人骑着蓝色自行车进出事发的玉米地内。
聂树斌因其家里的蓝色自行车,很快被锁定,逮捕归案。
可除此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证据表明聂树斌是凶手。
自行车上没有被害人康某的血迹,也没有任何目击证人,甚至聂树斌因为工作原因还有不在场证明。
没有证据难道就放了聂树斌吗?警方也不愿意放过这几天来唯一的进展。
要知道,在当年的大背景下,其时警察的侦破工作有着极大的问题,同时也造成了很多的冤假错案。
一是先入为主,先认定此人就是罪犯,再强行搜集证据;
二是刑讯逼供大行其道,被认为是一条破案捷径;
三是定期破案,违反客观规律的限定破案时间,下边的人不得不找“替罪羊”。
时间有限,聂树斌先被认定为罪犯,进而警方为他搜寻犯罪证据。
连续几天的逼供,使得聂树斌浑身是伤,警方也取得了想要的“口供”,最终草草对他执行了枪决。
聂树斌不是个例,更加不是偶然,他是那个时代衍生出的悲剧之一。
聂父冲进派出所,翻开儿子的“口供”,长达千字的叙述让他感到目眩神迷。
“聂树斌于晚上17时许,骑着蓝色自行车尾随女工康某,在路过一片玉米地时,聂树斌先是用自行车撞到康某,进行实施了强奸,因为其猛烈反抗,进而脱下花上衣勒住康某颈部,致其窒息身亡。”
聂树斌的父亲,聂学生不知道患有口吃的儿子是如何在短短几小时口述出这样的经过,他只知道儿子一定是被要挟,是被冤枉的。
拿上儿子的骨灰,聂学生回到家告诉妻子,儿子已经离世。
唯一的儿子冤死,对于整个家庭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老两口开始不断上访,申请重新审理此案,可迟迟没有得到答复。
“聂家儿子是强奸杀人犯”的消息一传出,原来勤劳肯干的一家人,瞬间被视为犯罪分子家庭,没人和聂家来往,更没人相信聂树斌是含冤而死。
忍受着周围人的冷眼,聂家夫妻俩并没有放弃。
他们一边打些零工,一边坚持要重审,可处在如此孤立无援的境地,对两人的内心都是巨大的煎熬。
“此案证据确凿,犯人已枪决,不可能再上诉了。”
几年后,再次得到拒绝的回答,聂学生的心里防线彻底崩溃。
含冤屈辱而死的儿子,被人诟病的家庭,举步维艰的生活。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让这个家庭终日生活在苦痛之中。
在某一个夜晚,聂学生吞下一整瓶安眠药,他要终止这没日没夜的折磨。
在医院,聂学生的妻子张焕枝焦急的等待着抢救结果。
幸好这天妻子回家早,发现了吞下安眠药想要自尽的聂学生,并送往了医院。
最终聂学生抢救成功从鬼门关走了出来,但因服食过量落下了终生偏瘫的毛病。
只能卧病在床的聂学生申请了退休,为儿子平反的任务只得交到妻子张焕枝手中。
可失去了顶梁柱,张焕枝连怎么养家糊口都一筹莫展,何谈那多年无门的洗冤之路。
时间很快来到2005年,远在河南郑州的警察郑成月给了这个家庭新的希望。
“是警察吗?我要举报,这个人行踪很可疑。”
一个举报电话,引起了郑成月的注意。
很快,郑成月带人来到当地砖窑厂,发现了那个可疑的男人。
听到警笛声,那人撒腿就跑,连滚带爬的钻进了玉米地里。郑成月死命追赶才将其抓捕回警局。
经过几天审问,这个男人终于交待了犯罪事实。
此人名叫王书金,早在1982年就因强奸罪被判刑,只因其未成年刑罚较轻,14岁的他在狱中度过了三年。
出狱后王书金在河北一家工厂上班,本以为他会吸取教训好好做人。
没想到,1995年,在河北南寺郎固村枯井里发现了一具死状极其凄惨的女尸。
经过几番侦察,在当地工厂打工,有前科的王书金有最大的犯罪嫌疑。
可此时的王书金早已逃之夭夭,本就是黑户的他如同人间蒸发一般失去了踪迹,警察这一找就是十年。
直到这个行踪可疑的男人出现,原来他就是王书金化名“王勇军”,一直在当地砖窑厂上班。
随着审讯的进一步深入,王书金对当年的枯井女尸案供认不讳,交代了犯罪事实。
本以为是一桩案件的完结,没想到王书金接下来的话又引出了另一桩案件。
“其实在这之前,玉米地那个女孩也是我杀的。”
这一句话,让郑成月目瞪口呆。
要知道,十年前的玉米地奸杀案早就结案了,凶手是聂树斌,也早就枪决了。
难道其中另有隐情?一件奸杀案怎么会有两个凶手?
带着这样的疑问,郑成月押着王书金前往当年案发的玉米地查探真相。
“当时我骑着一辆偷来的自行车,跟着那个女孩到了这里。”
1995年,王书金是当地工厂的一名工人,无意中看见女孩姣好的容颜起了色心。
第一天,王书金跟着她走了一路,摸清了她上班下班的路线。第三天就迫不及待地实施了犯罪,事后害怕女孩报案,情急之下用上衣勒死了她。
犯罪后,王书金并没有逃窜,只是换了一家工厂工作,本就不起眼的他并没有人起疑。
之后也有警察找他问话,可惜并没有证据,简单聊几句后警察就离开了。
正当王书金疑惑此事这样就结束了?聂树斌因强奸杀人被枪决的消息传了出来,他这才知道是有人给自己顶罪。
王书金害怕此事败露,所以十几年来都过得惶惶不安。
看着这片玉米地,王书金蹲在地上瑟瑟发抖,仿佛女孩和聂树斌的冤魂在找他索命。
郑成月这下心里明白了,当年这案子就是冤假错案,聂树斌是枉死的!
“真的吗!太好了,郑警官您可一定要还我们清白啊!”
郑成月联系上聂树斌的母亲张焕枝,告诉了她这个好消息。
儿子离世已经十年,聂树斌父母才终于看见了翻案的希望。
郑成月联系上当年负责聂树斌案的警局,可只收到寥寥几句回应。
因为已经过去了十年,当年的警察和领导班子都换了一批又一批,要想知道此案始末更是难上加难。
不过郑成月身为县公安局副局长,还是有一些门路。他从法院拿到了当年聂树斌案的卷宗,翻看一番后更加坚信聂树斌是无辜的。
在卷宗里,认定聂树斌是凶手的证据,仅仅只有本人的口供,认证物证一概模糊不清。
“哎,当年的同志糊涂啊!”郑成月知道因为时代原因,当年出了很多冤假错案,这也仅是其中之一。
虽然郑成月已经有十成把握,但查案过程还是困难重重。
就这样,郑成月一边查案,一边稳住聂树斌父母和王书金,在他的努力下翻案进度在不断推进。
或许是郑成月的执着,聂树斌父母的冤屈打动了王书金,他向郑成月提供了更多的细节和线索,也表示自己会亲口承认玉米地一案是他所为。
条件成熟,这次聂树斌父母在郑成月的帮助下成功提起上诉,交由当地重审此案。
2007年,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就聂树斌是否是真凶一事再次搬上台面。
“当时我一下子就弄死了她。”
在法庭上,王书金陈述作案经过。
一审过后,法院依旧维持聂树斌是凶手的判决。
因为在王书金口中,时间、地点、死亡方式都和真实情况有出入,甚至连被害人当天穿的什么衣服都记不清。
而律师认为,其案已经过去十余年,当事人记不清具体细节情有可原。
而且王书金是在没有信息来源的情况下,凭记忆讲出作案过程,依然与当年的笔录高度一致。
王书金也震惊了,自己做的事,居然还讲不清了,难道就让聂树斌继续顶罪?
同年,王书金因强奸杀人罪被判处死刑,但在判决书中,对玉米地一案只字不提,法院认定此事不是王书金所为。
聂树斌父母彻底绝望了,看着周遭人依旧冷清的眼神,想着儿子这辈子都洗不清强奸杀人的罪名,聂家也算是毁了。
可郑成月并没有放弃,他找到王书金,劝他进行上诉,一定要把真相留在人间。
王书金心里也是不服气,为什么自己亲手做的事反而说不清了,反正都是一死,在死之前要把这件事说明白。
一生潦倒,作恶多端的王书金,终于做了一件正确的事。
2013年,王书金提起上诉,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再次就王书金一案开庭。
在法庭上,王书金对枯井女尸案供认不讳,并一再声明强调玉米地一案也是他所为。
但法院依旧坚持王书金与玉米地一案无关,驳回了上诉,维持对王书金的死刑判决。
这次上诉虽然仍旧没有说服法院,但成功引起了社会层面的广大关注,当年聂树斌一案是冤假错案的说法,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
于是在2014年,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异地复查,将聂树斌一案交由山东高级人民法院。
经过两年的漫长审理,终于在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对聂树斌故意杀人案作出被告人无罪的判决,并撤销1995年对聂树斌的死刑判决。
得知结果的聂树斌父母喜极而泣,超过二十年的艰辛平反路,最终画上了句号,聂树斌父母也收到了国家赔偿共计268万元。
不过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儿子不再背负杀人犯的罪名,聂家也不用受人冷眼旁观。
2021年,王书金因故意杀人罪、强奸罪执行死刑,聂树斌冤屈的亡魂也可以安息了。
一桩冤假错案,直到20年后才平息,这说明以往的审查制度存在着一定问题。
在今天,刑讯逼供的情况早已不复存在,轻口供、讲证据、讲法律的时代已经到来。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大方承认过去的一些错误,并在之后积极修订改正,这才是一个国家富强之道,也是告慰人民之理。
如今,像王书金这样的坏人一个也没有放掉,而像聂树斌这样含冤而死的情况再也没有发生,政法队伍的天空一片晴朗,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