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有钱后,朋友自然就来了
原标题: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有钱后,朋友自然就来了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真正看得起人。《增广贤文》里一段“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且看杯中酒,杯杯先敬有钱人。”说尽人情冷暖。
现实中这段话也完美的诠释了,还记得我小时候我爸因为家里建房和开店亏损,欠下外债十几万,身边的亲戚朋友把我家当瘟神一样躲着我们,那些年的经历犹如刻在骨子里,到现在都记忆犹新。记忆最深的几件事里,
其中有件是我奶奶刚离去没多久,当时因为我奶奶离去找我舅爷家借了2000块钱,当时说好年底还他们,那段时间家里生意不太好,赚的也比较少,在下半年时我爸就把店铺关了,被我舅爷他们听到消息以后。我舅奶拿了个凳子堵在我家门口要账,最后我爸妈没办法把家里所有零零碎碎的钱凑在一起还了他们的钱。在往后的10年左右,我们两家没有任何的往来。
最近几年我家经济情况逐渐变好,亲戚朋友也开始和我家开始走动了,在他们的聊天里,我听到最多的就是借钱,说到借钱,我又想起一件事,那是08年,那时候金属价格一天一涨,从原来的几千1吨,涨到几万1吨,那时候我爸想抓住这个趋势,多赚点钱还债,就找我大伯和小叔借钱,我小叔是直接不借,我大伯母则是说要来一起合伙,说他们拿10万出来,只要能保证年底回家能有15万就可以了。我爸一听就吓的打了退堂鼓。在我爸的预估中当时10万块能赚到3万左右就不错了,当时的金属价已经没有之前那么涨的厉害了。
现实中像我这样的事情很多,还记得前些年看过一部电视剧,剧名我也忘记了。只记得一些大概的情节,剧情讲述的是一位华侨,出去前在国内有儿有女,年纪大了以后就回来落叶归根,刚回来时大家知道他在国外赚到钱了,对他是各种奉承,巴结。后面在知道他国外公司破产倒闭以后,又是各种嫌弃,伤害,甚至连儿女都将他赶出家门。那时的我只是觉得有些辛酸。
其实我们不能用赚钱的多少,来肯定与否定一个人的价值,可偏偏对于有钱人,人们总会有一种盲目的认可。
就好像心理学中的“晕轮效应”。
因为你有钱,然后根据你的这一特征,而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有钱是好的,便觉得你其他的品质也是好的了,能力和价值也是足够的了。
反正不管怎么说,有钱人朋友多的原因,至少有一大部分是看中了他背后的价值。
就想着他那么有钱,现在虽然用不着他帮什么忙,万一以后遇到什么难处了,说不定能用上,以备不时之需。
所以尽量不得罪、尽量拉近联系,尽量多走动,不想等到用到人家的时候,才去走动相处,那样一来目的性明显太强了。眼前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如果在这个时候把联系拉近了,就算等自己有事了,对方也不好意思拒绝。
看那些有钱人,身边好像就是不断朋友、不缺朋友,其实对于什么样的联系,他们比谁都清楚,因为有钱人不可能是傻子。
只不过呢,他们看透不说透,本来就生活在红尘俗世,谁也没有办法超然物外,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
这些也是有钱后,朋友多的原因。为什么说有钱后,朋友自然就来了?现实也真实。
关于朋友联系,听过各种各样的观点,其实都有道理,无论你抱着什么样的目的,或态度处朋友,都行,只要你觉得是值得的。
但只有一点,绝不能把人生的希望,寄托在任何一个人的身上。
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人都走进了这样的误区,如果你自己站不住脚,跟谁联系好都是没用的,还要知道社交的本质,就是价值互换。
永远不要指望朋友能拉你一把,带你飞黄腾达,最真实的是互惠互利。所以生活的根本,还是要以自己为基础,不是只要和某个有钱人的联系搞好了,很快就能一飞冲天。
也不要在没钱的时候,刻意去拉拢谁,结交多少朋友,越是这种时候,越是应该静心下来好好沉淀自己、丰富自己,这个时候朋友多了,反而会成为负担与包袱。
等你有一定的价值了,自然就会吸引来一大堆朋友,只不过到那个时候,要时刻保持心下清醒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