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奇旅》: 执着于目标的人,最后会变成怪兽

  最近刚刚看完电影《心灵奇旅》,非常棒,对我而言是皮克斯动画最好的一部,看完脑子里立刻闪过一句诗,“你不快乐的每一天都不是你的”。

  当2020年改变一切以后,当我们不得不面对所有的事与愿违,这部片子让人去想:

  执着于单一目标和意义感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暂时没有目标的人生,是否值得一过?

  电影里的主人公Joe以为一定要找到一个火花(spark)才可以投身地球,他认定爵士乐是自己的火花,甚至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自洽的关于自我的叙事,能够清晰地回忆起他第一次看见爵士乐演出的那天,并且有一个同样从事这个行业的父亲,从家庭影响,到个人喜好,一切都说得通。

  另一个主人公22也是这么以为的,周遭的环境仿佛也是这么设定的:每个人都有一些不同的出厂设置、性格特质,只是缺少一个spark,一个calling,也就是你真正的热情所在,你生而为人的使命感和意义感的寄托。找到这一项,你才有了投身人世的资格。

  于是22见过了历史上所有的大师,在万物殿堂(hall of everything)里面尝遍了所有的事物,还是没有找到让自己心动的所在,ta因此成了万千灵魂中的一个异类,始终无法获得成为人的资格。

  直到22错投到Joe的身体里去人世走了一遭:22第一次看到秋天的落叶,第一次尝到披萨的美味,偶然从地铁座位底下掏出半瓶饮料,摸到妈妈为自己缝补衣服的线头,瞥见街角咖啡馆的情侣、地铁里乐手陶醉的神情,ta意识到这些是让自己心动的东西。

  “那么我的人生目标(purpose)可以是走路,看看天空吗?”22问道。

  Joe笑话22说,“这些根本不能算人生目标,最多是退休老年人生活的日常”。

  22非常受伤,ta变成众多迷失的灵魂(lost souls)中的一个——

  与生活失去联结(disconnected from life)就会成为一个迷失的灵魂,成为一个满身漆黑、面目模糊的怪兽。

  A Lost Soul在22愤怒扭曲的外壳里面,有一个小小的灵魂被无数压抑、批判的声音包围了:

  “你居然没有目标?你在浪费人生!”

  “你一点存在的价值也没有!”

  “你什么也不做!你不值得被爱!”

  这个小小的灵魂非常绝望,ta在漆黑一片的世界里完全找不到出口。

  因为没有人生目标,就不值得活一次吗?这个看似极端、荒谬的逻辑,其实是很多有过抑郁经验的人的切身感受。

  火花或心流,与执念只是一线之隔,没有找到火花就全盘否定人生,也就是把活着的意义都系于单一目的之上,反而让人和生活的本质脱离。

  Joe获得了再次投身地球的机会,完成了演奏的梦想,他以为那就是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了。于是他问偶像般的爵士音乐家,接下来我们做什么?(What’s next? )音乐家说,明天晚上再来这个酒吧,我们再演一次。Joe顿时非常失望。

  音乐家告诉他,从前有个故事:愤怒失望的小鱼在找海,别人告诉它,你已经在海里了啊,小鱼说,我在水里呀,海在哪里呢?

  一语惊醒梦中人。

  Joe以为的人生,是寻找并发现一个唯一的人生目的,这个目的(purpose)是由你的个性特质所预设的,并需要一些特殊的契机(spark)促使你发现,然后循着它导向的道路努力、奋斗、坚持不懈,直到走向某个特定的“人生巅峰”。

  可是然后呢?人生巅峰之后是什么?再找下一座高峰去攀登吗?在这样的循环往复里,Joe也可能会变成另一个22,有一段时间里找不到下一座可爬的山了,他也就会变成下一个lost soul.

  而22在看遍大千世界以后想要的生活,是jazzing的生活。Joe说字典里没有这个词。但它指的就是从散步、看天、吃到美食、感到家人的温情……这种真实具体的生活细节里感受到自己存在,感受到活着的幸福和快乐,这人之为人最基本的东西。

  在一切求快、求发展、求更高效的社会逻辑里,人生变成需要不断规划(planned)、最优化(optimized)的比赛,一刻也不能停下来。也就是人类学家项飚所说的,内卷是一场不允许退出的游戏。

  我们从小所受到的教育,我们父母辈的人生认知,都确实如此。要赢在起跑线,要做一个追求卓越的好学生,接着是好妻子/好丈夫,好父母。在每一步,都要走对,走出最大化,把别人都比下去,直到成为“人生赢家”。

  这样的单一逻辑反过来又重塑了我们关于自我的叙事,我们无法想象,如果不追求目标,人还能够如何生活?享受生活、关注自我感受变成一件微不足道、甚至带有羞耻感的事。每一次散步、看天,都变成与目标无关的浪费生命。

  紧紧围绕着“目标感”展开的人生,让我们在每次阶段性目标达成后陷入巨大的空虚和无意义感,也使得我们无法对周围那些“看起来平凡”的人抱有善意和体谅。

  但是这一切的终点,是电影里那一幕,千千万万的灵魂排在云梯,等待被巨大的光芒淹没,等待走向超度(The Great Beyond)。而这一切的起点,同样是数也数不清的灵魂,带着各自的优点缺点降生,带着对自己非常有限的认知,被匆忙地投放在人世,这是前世(The Great Before)。

  The Great BeyondThe Great Before 和 The Great Beyond里的我们,都是在被动地等待、被挑选、被安排、被命运看不见的手掌控,而只有此间的旅程,是我们虽然渺小,但仍能拥有一点点选择和自由的。

  如果说有什么办法不被盛大的空虚和宿命感淹没,不因The Great Before 和 The Great Beyond那芸芸众生、众生皆苦的画面而感到无助,也许就是在活着的这一趟旅途之中,尽可能地感受活着的滋味。

  The Great Before并非为了某个既定单一的价值观而活,并非为了某个时代语境强加于你的目的而活,而是相信活着本身自有其价值,在好好活过以后,能够问心无愧地说:

  I had a great time on my journey, or we had some good time together.

  我,或者我们,曾有过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