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真的要清心寡欲放弃名利吗?终南山神秘老道士讲解其中奥秘
有一年,我去终南山,遇见了一位神秘的老道士,他的一番话,才让我对这个问题有了一点透彻的认知。
那次去终南山,是一位西安的朋友安排,他知道我喜欢修行,痴迷这些东西,于是说:老段,你过来,我带你去终南山,见见真正修行的人。你别整天以为自己修的如何好如何牛,你来看看人家是怎么修的。
我一听,很好奇,于是买了张火车票直奔西安。
到了西安朋友就开着车带着我直接直奔终南山,终南山就在西安的郊区,开车很快就到了,到了山底下就开始往上爬。足足爬了半个多小时,我的脚都累瘸了,我说你说的高人到底在哪里?
他说:你这点耐心都没有,还说要去见高人。人家是高人肯定住的高嘛,怎么可能住在这个山底下呢?一定是要住在没人随便轻易能看到的地方。我说这终南山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大小的山谷都有过百了。藏在哪里不是藏的?
朋友说,你说得倒有道理。只不过从古至今山上隐居的高人,自然是不喜欢别人找得到的。我也是与这位老道长有点缘分,才能知道他住在哪里,当时也是偶然爬过去看到的。一般人也不知道那里有人住着。
今天带你去,他也没手机和他预约不了去了也不知道他在不在,就算在搞不好他还生气。所以你也别太抱有希望,就当是爬爬山吧。
我说好的好的,爬山倒是轻巧,可是我们还带着一桶油10斤面。这可是负重爬山的。
朋友说,你去探望高人,不带点礼物给他也说不过去。
于是我们一路说笑,一路爬,爬到了一个奇峰耸翠的地方。那个山顶上非常的险峻。我感觉走的那一路就算是请人去都没人去,实在是太荒野了。那个山峰上有几个小的奇峰突出,站在上面一看下面,全是空旷的山谷,感觉有一览众山小的那种气势。我想如果有人能一个人住在这个地方,我真的是打心底里佩服他,白天来我都感觉有点害怕。
我们走到一个岩石底下的房子,那个房子是用岩石的山洞改的。等于加装了一个木头的门,把山洞变成了房子。
门口什么都没有,没有贴什么标语,也没有牌子,不像我们在路上看到的有些修行的小房子,会放着一个牌子,写着什么:修行重地闲人莫进啊,止语啊,观云啊等等。这个地方啥都没有。好像是神农架野人住的地方。
朋友站在门外喊了一声。老道长,老神仙,你在吗?没人回答。朋友又去敲门,敲了几声也没人。朋友说今天运气太不好了,这老神仙估计出去云游去了。我也觉得特别失望,爬的要死,爬上来却空无一人,我们把给他带的油和面放在门口。坐在门口的石头上等了大概一个多小时,
正要准备离开,忽然看见一个老道长,穿的很单薄,童颜鹤发的,背着一个药篓子,从下边往上走上来。朋友看到喜出望外,迎上前去,给他行礼说:老神仙你回来了。
那个老道长居然也记得我朋友说,哎,你又来了。
朋友说:老神仙我就来过一次,你还记得我。今天我带了一个朋友来拜访你,他也是修行人。
老道长把药篓子放好,然后和我打了声招呼,进到房子里拿出一个水壶出来,倒了两杯茶放在门口的石头上。他说:我这个地方人迹罕至,一般没人来,你们愿意爬这么高的山来找我,也是辛苦,就坐一会喝喝茶吧。
我们于是坐下来喝茶聊天,聊了一些闲话,就聊到了修行上。老道长说:我在这里住了30年,你要说修行吧,我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修行人,反正没有把修行当回事去干,自然而然住在这里也就是活着而已。
别人恭维我,所以叫我一声老神仙,可能是看我住在没人的地方奉承我,实际上真正大隐士是隐居在闹市当中的那些,那才厉害。像我们这样住在山上,不用做什么事情,也不用管闲事,不负什么责任只对自己负责,这种算不得什么神仙。
也就是比别人多点清福而已,一个人一辈子有清福可想也算是难得幸运的,所以我不认为我是在修行,我只不过是性格上比较喜欢住在这些没人的地方,不爱与人打交道而已。
他说:跑到山里看上去是清心寡欲,但实际上是不是清心寡欲,这只有你自己知道,也有可能你住的山里面,那个心一点都不清静,欲望也很强大。这个和山里的环境和你居住的生活模式没有一种直接的联系。
对我来说,你有勇气住在繁华闹市,这个更厉害。因为对我而言,住在山里不需要勇气,住在城市里,繁华闹市里和人家打交道才是大勇气。我常常纳闷,你们这些人怎么这么勇敢,可以一辈子生活在城市繁华里面。
你要我去到那些整天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五光十色的环境里面,我也受不了,估计一星期我就崩溃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你说到底是谁放下了,到底你住在山上是不是放下,是不是清心寡欲呢?这个有待商榷。
他笑着说:修行人,如果不清心寡欲,肯定是没有办法成就的。
比如名利你不愿意放下,比如男女情欲你也不愿意放下,那你怎么可能修成功呢?
你不愿意放下这些,你当然就不可能进入生命的另一个层次。因为这些是属于那个我要的层次。你一旦沉溺在我要的这个里头,一天到晚就是我要这样,我要那样,我舍不得这个我,舍不得那个。这样的沉溺总是很难自拔的。
所谓清心寡欲,是一种方法,也是一个状态。但是他不是一个目的。
我们修行的目的是摆脱世间一切的束缚,让心真正的自由和清静。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必须清心寡欲。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五官,我们的感官太厉害了。眼睛一看耳朵一听,马上就入心入肺。把这些所见所闻都当真,都随着去了。人就没有了自我。所谓迷失就是 人的 意识不受控制,随着外面的五光十色波动跳跃。自己没有办法做主。
所以我们心乱如麻,欲望强的很,想要这个想要那样,很多胡思乱想的想法。在情欲和名利中,永远都做不了主。
这个关键是。情欲和名利并不是坏东西。只不过你做不了主而已,你做不了主就被他们控制,反倒被他们反客为主控制了你。所以说如果一个人自然的达到清心寡欲,他必然是因为自己能做主了,不被名利情欲控制。并不是说他为了修行,强迫自己清心寡欲,这个事情是强迫不了的。他像弹簧,你越压制他,他越弹反弹的厉害。
比如你的名利心还很重,你的情欲还很重,你是不可能压制下去的。哪怕你自己装的很像把自己装得非常的斯文清静,清淡淡然,可是内心的狂涌你压制不了。
你骗得了别人也骗不了自己。甚至你把自己也骗过了,却也骗不了你的心。
因此你看老子他就给你提出来,你要 懂得在 红尘世界的声色犬马当中去感悟智慧。他告诉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chěng)畋(tián)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fáng)
意思并不是要你远离这个世界,逃离这个世界,而恰恰是要你去正确面对这些东西,你要解脱,就要在这个里头去解脱。你想逃开这些东西是逃不开的,你是暂时躲开而已,最终他还是在。
好像我们住在山上。有时候一种怅惘涌过来。情欲也像钱塘江的潮水一样。一波一波的过来了。你说自己淡然没有名利心,你真的没有名利心的吗?别人来看你,叫你一声老神仙,你就开心了,这就是名利心。对于好的喜欢,对于坏的想避开,这种心态还在,永远成不了道。
因为你还在定义好的和不好的,如果你还在定义,清心寡欲就是好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就是不好的。什么都不要,什么都放下就是好的,你在定义这些东西,那你也还没有入门呢。
老子说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你要做到不争是自然而然,自然你没有争的必要,没有争的那个需求,对于争你不享受,争起来对你来说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样你才叫真正的不争。
因为不争。是因为你本来圆满,你本来就觉得自己都拥有了,不缺什么,你不需要去跟别人争,也不需要去抢夺什么东西。这个就是自然的。
他说:当然不是,一个人修行的好,是他可以抛开名利情欲,也可以不抛开名利情欲,对他来说他都自在逍遥,他都清醒笃定。
名利又有什么不好呢?名和利能帮助人做很多很多的事情,能解决很多现实的问题。假如你当了大官,你有权利在手上,你能够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你能够促进很多有意义的局面也能解决很多不好的问题。
名利是工具,是可以用的,如果你真正活得纯粹,名利,对你来说可有可无,那么你假如要做一件事正好需要名利,那么你会很淡然的去用它,很自然的去用它。你把它用得很好,可是你又不被他捆绑,随时可以不要他。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这世上任何一件事情,你只要不被他反过来捆绑,他对你来说就是可用可不用的客观存在。并没有什么好坏利弊之分。
所以,人的欲望和名利之心,实际上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因为人这种动物活在世界上,他一定程度上是需要靠这两样东西的。你想一个人没有欲望了,他会是怎样的生存状态?基本上连吃饭都是个累赘。吃饭也是欲望驱使的啊。你早上醒来能睁开眼,能去吃个早饭,能和别人说句话,能去劳动,这些说到底都是那个欲望的力量在驱使。
你也可以把它叫做生机,叫做活力,叫做生命能量,叫做什么都可以,没有这个你怎样活着呢?所以这些力量你好好的利用它就行了,不要被他控制。不要沉溺在这些东西里面。
人家说一个人欲望重,名利心重,就不得解脱,烦恼很重。是因为人沉溺在这里头。不愿意出来。假设你不沉溺在里头,不在上面堆砌更多。不因为这些而牵扯你的生命状态。那这些东西又有什么好与坏的分别呢?
因此你修行,想要解脱,想要自在,虽然势必需要清心寡欲,需要放下名利。
可是你要知道,这个放下是自然而然的。你一旦为了修行的目的而逼着自己强迫自己,非要这样去做。那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很大的欲望。和真正意义的清心寡欲放下名利,没有任何关系。
因为清心寡欲是人回到了基本的需求。你不需要这么多的时候,你自然就清心寡欲了。你可有可无的时候你自然就放下了名利。当自然的这些发生的时候。你就知道。本来就可以清心寡欲,本来名利就无所谓放下不放下。这时候你才真正的自由了。
(本文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