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士:一心奋进的穷孩子

  原标题:张道士:一心奋进的穷孩子

  作者:春生

  张道士,原是荣国公贾源的替身,穷苦人家的孩子,但现如今张道士掌“道录司”印,脚踏道界和政界两条船。被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当今又封他为“终了真人”,各路王公贵族都不敢对他怠慢,称他为“神仙”。所主持的清虚观是全国最大的道观,不仅各种道教塑像文化一应俱全,更兼设置一条龙服务,吃吃喝喝自然不用说,还有供皇亲贵族娱乐的各种名牌戏班。元春把自家的端午打蘸活动钦定在清虚观,除了张道士原是先祖门下出身之外,更有排场奢华设施优良的考虑。

  云集张道士周围的那些道友,个个身怀巨金,出手就是珠串宝贯、玉琢金镂的宝器,比如某人献出的赤金点翠金麒麟比史府小姐日常带的都要大很多,作为这群道士的头,张道士的资产想来不可估计。

  这样看来,张道士从十几岁开始,借着做了公侯替身的机会,努力钻营,华丽转身,走上名利之路,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那么张道士是如何在名利场中做到如常青树一样长年屹立不倒的呢?

  

  一、谨小慎微。虽然张道士早已不是当年的小替身,也常常出入荣国府,大家也都不避讳他,但他牢记自己的身份,对刚刚训斥完贾蓉的贾珍赔笑说:

  “论理我不比别人,应该里头伺候。只因天气炎热,众位千金都出来了,法官不敢擅入,请爷的示下。恐老太太问,或要随喜那里,我只在这里伺候罢了。”

  这番话说得巧妙,先说自己和贾府的关系很近,不该这么见外,但今天千金们都出来了,天气又炎热,所以,要遵守规矩,只在外面伺候。这一礼节表现了我张道士虽然名头大,职位高,但对贾府还是很尊敬的,吃水不忘挖井人。

  有人得志便轻狂,其实最不讨好。比如,晴雯自为和宝玉生死在一处,所以,失去了在贾母身边的伶俐乖巧,变得轻狂嚣张,以至于遭到诬陷诽谤,一盆箭兰落到了猪圈里,因此晴雯到死都觉得冤屈——自己并没有私情蜜意勾搭宝玉,为什么反落了个狐狸精的称号?

  或者这便是人类社会的法则,没有人喜欢不守规矩的人,没有喜欢得志便猖狂的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越有名望越要小心谨慎才可以。

  张道士开始做贾源替身的时候,贾珍还没出生,贾母也只是个小媳妇,张道士可以摆一点老资格,贾府的风俗不是长辈屋里的狗猫都轻易伤不得吗?何况是荣国公的替身?但张道士永远把自己放在下人位置,该遵守的规矩都遵守着,这样的谦逊自然让昔日主子的后人心里熨帖。

  张道士和凤姐打交道应该不是一天两天,对凤姐有一个颇含深意的警告“该积阴鸷,迟了就短命了”,可惜凤姐只当作一个玩笑话对待。在张道士眼里,凤姐就属于做事太大胆的那一路。就拿凤姐对剪灯花的小道士当场扇一耳光这件事,或者张道士就有不满。但张道士并不流露,对凤姐一口一个奶奶。

  张道士又向宝玉要那块通灵宝玉,给众道友传览,连贾母都稀罕说,你领了他去,岂不省事?张道士又有一番回答:

  “老太太不知道,外面的人多,气味难闻,况是个暑热的天,哥儿受不管,倘或受了腌臢气味,倒值多了。”

  贾母听这样说,完全有道理也就不言语了。就是巧姐的寄名符,张道士也是端了盘子来。

  看,张道士,对贾府上上下下各个主子都十分尊敬,并且完全替他们着想,绝不拿大。想来,年轻时的张道士,就是靠着这些谨小慎微的贴心一点一点做上来的吧,试问,哪个领导如果有机会,不栽培、提拔、重用这样的下级?

  

  二、精于处事。张道士托了盘子让众道友观赏宝玉的玉,然后捧回来很多传道的宝器。这自然是一种变相讨好。老太太觉得那些道士不容易,不想收,张道士说:

  “这是他们一点敬心,小道也不敢阻拦。老太太若不留下,岂不叫他们看着小道微薄,不象是门下出身了。”

  长期浸染在宛如官场的道场中的张道士,自然要借此机会在道友中间显示自己的身价。如果这些东西又退回去了,自然他的脸上没有面子,讨好贾府的计划也落空。

  宝玉每次得到不想要的贵重物,总想着给了穷人度日,这次一样,要把这些宝器散出去,张道士又阻拦。他的理由是这几件器皿若给了穷人,一则与他们无益,二则反倒糟蹋了这些东西。宝玉听了这些很牵强的理由之后,只好不再坚持,命人收了。

  张道士这样的做法,一是在道友眼前抬高了身份,二是变相讨好了贾府众人,三是一分自己的钱都没有花,可谓三全齐美。其他时候,只要需要,想必也有这样巧妙的法子应对。

  我记起一位年近四十的老师,和大三期间就出来实习的大学生联络感情,目的是他儿子高中毕业后也想进入实习老师呆的那所大学,日后生活上好让这大学生有所关照。怎么办?于是发动他所教学生为实习老师买礼物,由他带领学生代表送给大学生。大学生们非常感激,当然记住了这位老师的看似随意实际刻意的请求。

  这是处事的最高境界,不花钱也能做成事。正如薛宝钗没事就到上房去坐坐,安慰姨娘,夸奖贾母,帮助惜春画画等等;和黛玉结为姐妹,也只因教导了黛玉要注意言行举止不可看闲书移了性情,那些燕窝、螃蟹,倒都在其次。

  所以,张道士在贾母诉说因为贾政逼得紧,导致宝玉内里弱时,张道士就顺嘴说:

  “前日我在好几处看见哥儿写的字,作的诗,都好的了不得,怎么老爷还抱怨哥儿不大喜欢念书呢?依小道看来,也就罢了。”

  这种不收税的夸奖话,不说白不说,说了就让人高兴,何乐而不为?张道士就是这么游刃有余的处理着上下级关系,借力打力,东家墙补西家墙,但又不为自己留下任何窟窿,一日一日,一年一年,积累起了最高荣耀。

  

  三、感情投资。张道士和贾母坐在一起,三两句话后,就和贾母提起了宝玉的亲事:

  “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了。但不知道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说。”

  据我看,这个女方人家地位应该高不过贾府,否则,张道士不会反赶着男方问愿不愿意。贾母虽然一口回绝,但又做了补充交代,要张道士打听着,不管根基如何,只要性格模样好就行。张道士虽然亲事没有说成,但他这种感情投资的手法很好。说媒自古以来就是成人之美之事,既联络了感情,又巩固了人脉。

  和老太太坐在一起,谈论起当年荣国公模样,说着说着,自然就落下泪来。很难知道,这泪是不是真的泪。但在默默流泪中,一种奇异的感情就产生了——张道士和贾母因共同经历过别人不曾经历过的时光,迅速把两人的关系拉近,仿佛成了人生知己。

  平日,张道士有需要,还要向贾府讨要,比如鹅黄缎子,按说,凭借张道士的资产,还解决不了这个小问题吗?但是,不走动,就没有感情,只有长走动,长需要,满足别人的被依赖感,不也就拉近感情了吗?

  宝玉生日的时候,别的道观都不曾想着给宝玉准备礼物,偏张道士很细心,准备了寿桃等,关键不是寿桃贵贱,是那一份感情在里面。

  我想,没有人能拒绝这种细水长流慢慢渗透的感情投资的,不知不觉间,就会和他亲近起来,自然就愿意替他说好话,自然也愿意为他寻找上升的道路。

  

  但我想,张道士这么左右逢源,可是,在贾府哗啦啦大厦倾倒的时候,会怎样呢?或者他也会受到牵连,但凭着经年积累的人脉,应该能脱离危险,至少多年积累的东西,会转移了吧——凭着这些,安详地度一个晚年不会有问题。

  我又想起宁荣时代的奴才焦大,虽然马堆里把主子背回来,有水也让主子喝自己宁愿喝马尿,辛辛苦苦跟着主子打江山,功劳不可谓不大,但到了和平年代,焦大不善人际关系,没有上进之心,老了,自然还是奴仆一枚,有时候还要被迫尝一下马粪的味道。

  因此,没有功劳不一定惹领导烦,但躺在功劳簿上揭主子的短,就一定会让领导恨。领导有时候很奇怪,辨不清到底那个下级好。比如张道士,打着荣国公替身的旗号,上下钻营,费尽心机,不见得对荣国公有多忠心,只是谨小慎微,精于处事,善于感情投资,就平步青云,做到了某领域的最高层;而焦大一心希望主子的后代走正途,舍出自己苦口婆心规劝,反而原地踏步,最终一无所获。谁对主子更忠心些?答案不言而喻,可世事给出的却又是另一种答案。

  蛀虫能很滋润地活在人身上,狗反而会在饥荒时要被杀掉。这就是主子的本性。所以,作为现代人,务必要有个人理想,且自始至终把个人理想摆在最显著的位置上,努力奋斗,成为别人不可取代的人。切不可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老板身上,以为水涨船高,但有时候,却是卸磨杀驴。

  ------------------------

  以平常心 看无常事

  读红楼梦 做明白人

  扫描下方二维码 听更多精彩内容

  往期文章:

  婆媳之间最好的相处模式是什么?红楼梦中这四对婆媳给出了答案

  隐形的父亲:江湖中没了哥,但还留着哥的传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