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最漂亮的女人,到底有多美?这一系列的相片,美得无法直视
在那个时代,美女如云,尤其是大上海,更是出了名的“八大花魁”,每一位都是最耀眼的明星,吸引了无数的纨绔子弟,聚集在上海滩,对她们趋之若鹜。
不过,相对于那些高高在上的女子,也有那么一批女子,不管是美貌,还是才华,都远胜于她们,这就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几位女影星,而胡蝶,则是最光彩夺目的一个。
胡蝶到底漂亮到什么程度?
她的主要电影,不但在大上海引起轰动,在世界范围内也引起轰动,深受当时达官显贵和花花公子们的喜爱,就连“军统头子”戴笠这样的杀人魔王,也对她有很深的迷恋。
无翼的“蝴蝶”
一九四六年,杨公馆坐落在重庆的歌乐山脚下,通往公馆路的道路上,有着无数的岗哨和密密麻麻的特工,外人想要进去,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想要离开这里,却是“插翅难逃”。
杨公馆依山傍海,周围风景秀丽,位于重庆独特的山脚,一切都是那么的适宜人们生活。在展览馆的一片古色古香的建筑中,有一栋有着巨大落地窗的白色欧式别墅。
谁也不会知道,住在这里的,就是曾经在上海滩赫赫有名的女明星胡蝶。
胡蝶为戴笠效忠了三年,三年来从未离开过这个地方。
其实戴笠对胡蝶可以说是“用情备至”,胡蝶有什么要求,有什么需要,有什么需要,只要胡蝶一开口,戴笠就会尽量满足。
这个杀人如麻的魔鬼,居然想要娶她为妻,成为他的妻子,和她共度余生。
平日里位高权重,位高权重的戴局长,几乎可以说是要什么样的女人没有,就算他不主动,也会有无数的女人对他投怀送抱,巴不得攀附在他的“大树”上。为什么戴笠会对胡蝶如此痴迷,她已经结婚生子了?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说胡蝶当年风靡全国的风姿了。
胡蝶“万人迷”艳光四射
胡蝶是上海人,老家在广东鹤山,因此胡蝶在晚年曾几次申请去鹤山旅游,但都没有成功。
她本名胡瑞华,由于父亲经商的原因,自小就跟随着父亲四处游历,见过了不少世面,因此相对于同龄人来说,要沉稳许多。
胡蝶因为见多识广,所以从小就很外向,喜欢模仿,再加上家里有钱有势,所以在她想要走“影视表演”这条路的时候,她的父亲就通过关系,将她送入了中国唯一一所专门培养演员的中华电影学院。
胡蝶长大成人之后,相貌也是出类拔萃,年轻漂亮,在学校的熏陶下,也算是混得风生水起。
果然,胡蝶一毕业就被邀请参加《战功》的拍摄,虽然她只是个女二号,但也足以证明她的能力。
不久,她在《秋扇怨》中得到了扮演女主角的机会,在剧中,她扮演了一个孤独的女人沈丽琼,同时也认识了她一生中的第一个恋人,也是这个角色的扮演者林雪怀。
一对年轻貌美的男女,都是年轻貌美的女子,他们互相喜欢,很快就成了一对。
胡蝶放弃了她的大好前程,坚持要和林雪怀结婚。原本觉得林雪怀是个可信赖的男人,胡蝶也愿意在林雪怀最落魄的时候,给她出钱,给她出力,可谁知道,林雪怀竟然背着胡蝶,用自己的钱,到处拈花惹草。
就这样,在六年的时间里,两人的感情,就这样结束了。
但是胡蝶对感情的渴望从来都没有放弃过,不久,她就认识了一个年轻的商人潘有声,并迅速和他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可以说,这样的婚姻,让胡蝶过得很幸福,潘有声的事业虽然没有那么大,可他对胡蝶还是很上心的,两个人也都成功生下了一子一女,可谓是一家人其乐融融。
胡蝶的职业生涯,也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胡蝶曾主演过《火烧红莲寺》,《啼笑因缘》,《梁祝痛史》,还有中国首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她在影坛的地位可谓登峰造极,堪称银幕演员的开山祖师。
1933年,胡蝶以极高的票数夺得了“电影皇后”的称号,之后更是连续三届连夺三冠,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影坛一姐”。
“流浪了半辈子”
但是,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使胡蝶的职业生涯遭受重创。她在香港转悠,因为她谢绝了日本侵略者的邀约,拍了一部与“中日亲善”相关的电影,但也因此而颠沛流离。
后来,她搬到了重庆的一个朋友家,在那里,她遇到了戴笠,后来,她被关进了歌乐山的下杨公馆,一关就是三年多。
一直到一九四六年,戴笠在一次空难中遇难,胡蝶才得以脱险,与潘有声以及他的儿女重逢。
后来,胡蝶又回到了香港,在这里安顿了下来,和她的丈夫一起经营着她的公司,偶尔还会拍几部电影。
直到1966年胡蝶完全从电影舞台上退下来,才在电影历史上留下了一个让后人难以逾越的高峰。
胡蝶在潘有声死后,就漂洋过海,带着一双儿女,到了加拿大,一直到一九八九年,才以八十一岁的高龄,在加拿大病逝,后来,她的骨灰也回到了祖国,与她的丈夫潘有声同葬。
胡蝶在她的生命中,为中国的电影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以其精湛的演技,塑造出了无数在电影史上留下的经典形象,为后世留下了“影视”的珍贵遗产。
在爱情上,她也有过一些不幸的遭遇,甚至被逼着嫁给了妖怪,但幸运的是,她遇到了自己贞爱的丈夫,两人在动荡的中国,经历了无数次的磨难和挫折。
胡蝶这个名字,可以说是烙印在了中国的“电影史”上,不管过去多久,不管未来发生了什么,只要提到中国的电影历史,她的名字就会被人记住,这就足够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