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迷宫中的绝地突围——《记忆大师》情节与艺术手法漫谈

  在国产悬疑惊悚片基本等于烂片的大环境下,陈正道的大师系列难得地为影迷重新树立了对这一类型电影的信心。靠谱的演员阵容收获了普通观众好感度,水准始终在线的摄影、运镜、配乐团队让影片在质量上发挥过硬。最重要的是,《记忆大师》用精彩而惊险的手法讲了一个能够自圆其说的故事。与绝大多数国产片中坦然做着甩手掌柜或是放飞自我的编剧一对比,它当之无愧的成了值得称赞的一股清流和业界良心。

                  

                  

  尽管影片将时间设定在了近未来,引入了可以删除记忆的科技医疗机构这样的科幻元素,但科幻在《记忆大师》中依然安分地充当了工具和桥梁的角色,而非核心卖点。究其本质,记忆交换仅作为全片的引子,负责将现实中反常识及不合理的转变合理化,而一个关于寻找真相和追查真凶的人伦故事,才是电影所着力聚焦的。

  《记忆大师》采用了黑白影像来呈现回忆的画面。这种方式十分高明。首先,黑白可以鲜明区分记忆和现实,帮助观众不被频繁切换的剪辑和叙事混淆;其次,黑白能够模糊年代感,从而大大降低了服化道的压力,从而保证投资用在刀刃上。从观影效果来看,虽然影片中的黑白部分占相当长的时间,但并未带来很大的不适感,这是一个保证制作人精力优化分配到其他环节、值得借鉴的后期技巧。

  在黄渤饰演的男主角江丰错误植入了罪犯的记忆后,除了亲身代入,影片还有三种回溯记忆的情景来增强观赏性。第一种是静止。回忆里的人、空气、时间瞬间凝结冷冻,如同石化般僵硬,体现了江丰身处不属于自己记忆中的陌生与震惊感。第二种是循环往复。江丰不断地走出又走入女子溺死的浴室,无法离开这个无限复制嵌套的环形迷宫,表现了江丰被困其中的无助和痛苦感。第三种是作为旁观者目击记忆中的自己做出一系列举止,展现了他对记忆原来主人的恐惧和疑惑感。

   

  曾有新闻报道称某患者在手术移植他人的器官后性情大变,或是突然爱吃之前碰都不碰的食物,或是突然从乐天派变得郁郁寡欢。如此一来,从医学角度看,影片中人物记忆错换之后的判若两人未尝只是单纯的幻想。常言云,一个人的记忆决定了一个人是谁。那么,失去记忆和植入记忆后拥有两套截然不同的人格亦变得极为可能。江丰在逃出警察局时表现出的暴躁、易怒和凶手在最后面对他妻子代晨时的恻隐都变得合情合理。“交换记忆”的情节发展某种程度上为主角黑化和反派“洗白”做了铺垫,进而避免了人物变成性格单薄的纸片人,不牵强、不突兀地增加了他们的立体感。

  影片关注并试图探讨了两个道德与法律的灰色地带。一是家暴。传统的“家丑不外扬”思维和中国女性在婚后通常依附丈夫的弱势地位,让受害者像被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控制般地不愿意离开施暴者。反派幼年目睹父亲疯子般地对待母亲,因此产生了杀死受害女性即是拯救她们的扭曲想法。片中伤痕累累的妻子不愿意离开、一次次的无条件原谅无异于纵容,令施暴者愈发为所欲为。凶手做出极端行为的背后有着鲜为人知但可被理解的苦衷,影片也有了使人扼腕叹息的悲剧氛围。

   

  二是科技的双刃剑效应。片中男主角江丰想要结束和妻子的婚姻,因此前往“记忆大师”删除记忆,这家不过问客户秘密的公司甚至表示即便是杀人罪犯也能够享受服务。公司负责人在男主角错植记忆后迅速撇清关系,声称技术完全中立,好坏全看使用者,乍看冠冕堂皇实际上却在拒绝承担并推卸社会责任。正如对家暴的沉默无形中助长了施暴者的邪恶气焰,单纯追求利益的科技进步也势必为虎作伥,沦为坏人的帮凶。

  回想起来,《记忆大师》的情节结构与《催眠大师》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许可以视为陈正道导演本没有直接联系的二片间的某种内在延续。《催眠大师》中的反转,是徐峥饰演的催眠师和莫文蔚饰演的病人的身份倒置完成的,即治疗者反过来被治疗。同样地,《记忆大师》以段奕宏饰演的警官最后露出犯罪者的真面目实现逆转。如果说在《非凡任务》里,段奕宏扮演的毒枭老鹰是明着坏,那么《记忆大师》里的凶手沈警官就是暗着坏。段奕宏在处理这两个人物时,将肆无忌惮和精心伪装两种坏做了区分,前者用阴险和毒辣来浓墨重彩地呈现,后者则用不露声色来骗过观众。在国内院线商业片中,这两个反派人物无疑是少数给观众留下强烈印象、不仅传神到位,且层次丰富、相当出彩的角色。

   

  观影结束后,我再度发现《记忆大师》弱化科幻元素的做法相当讨巧。除了为数不多的具有未来感的科技公司场景,影片完完全全可以当做一部现代戏来看。导演或是清楚地认识到以国内尚不成熟的电影技术无法支撑起一个未来故事的架构,或是深感业内在科幻片拍摄上缺乏经验和成功先例,多方考虑下谨慎而克制地运用了科幻元素。个人觉得,这份可贵的自知之明是《记忆大师》得以扬长避短的前提。在我看来,现阶段国产电影所急需要向西方学习的还是剧本创作、配乐、剪辑等专业素养,而目前许多电影人醉心的要么是迅速和世界顶尖技术接轨,拍一些不中不洋的泛魔幻大片,要么是在本土化上一条路走到黑,只拍纯粹自嗨的快消商业喜剧。对比之下,陈正道导演的追求明显要高得多。通过两部大师,他不仅打出了悬疑惊悚片的口碑之路,更将国产电影朝精良类型化制作的方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想到这一点,我就格外想为他的作品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