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英片中的“电车难题”

  “电车难题(Trolley Problem)”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最经典的情境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下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然而问题在于,那个疯子在另一个电车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是否应该拉下拉杆?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呢?

  若是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下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少数的牺牲,为了多数的生存。而一些道德主义者认为,一旦拉下了拉杆,你就成为了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责。对于不作为的选择,有部分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也有部分人认为,放弃拯救和亲手杀死是两种概念,即使不作为也不能道德绑架。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也就是说,电车难题,没有正确答案或最优解。

  两种选择,诞生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正义观,即: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程序正义对应袖手旁观不插手任由事态发展的道德主义行为,结果正义对应改变列车轨道救更多人的功利主义行为。

  以往的超英作品中,电车难题其实是经常被拿来讨论的问题。我们不妨从美漫当今的两大影视巨头漫威和DC中各取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故事来举例。

  漫威——复联4

  在这场终局之战中,漫威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反派——灭霸。泰坦星人口过剩导致了资源短缺、生态崩溃以至于最终的毁灭,灭霸在经历了这一切后决定去以他的方式拯救面临同样问题的整个宇宙,利用无限宝石的力量随机消灭宇宙一半的人口。

  灭霸代表了功利主义者,复仇者代表了道德主义者,这次,正义的天平向道德主义倾斜了。

  为什么呢?

  不可否认的是,灭霸的确是个有计谋、有韬略、有使命感的结果主义者,但是他也确确实实是个反派。

  首先,他没有做到他所说的公平。简单随机抽样,杀一半,留一半,这看似完美的计划,败就败在灭霸自己身上。他必须留下来善后,处理掉无限宝石,防止自己的响指被复仇者打回来。于是,他存活的概率就是别人的两倍100%了。他的行为可以说和程序正义一点沾不上边。

  另外更重要的,在于灭霸错误地估计了问题的紧迫性。漫威宇宙之宏大,注定了各个文明的发展进程是不同的。有的文明还在蹒跚学步,而有的已经很成熟了,还有泰坦星这种,因超负荷导致灭亡的文明。灭霸把解决泰坦星能源问题的方法强行套到其他文明上,实际上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泰坦星早就在崩溃的边缘了,人口与资源矛盾深重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但其他星球不都是这样的。灭霸没有试图为这些星球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直接消灭一半,不管是程序还是结果都不够纯粹,没有任何正义可言。

  讲人道主义的复仇者就不一样了,他们是纯粹的程序正义使者,不能允许灭霸通过牺牲一半人口来“拯救世界”的方案。康德说过:“人是目的,不是工具。”人不能,至少不应该作为延续未来的工具,任何一条生命都不能作为牺牲品,因为生命是无法被衡量的。复仇者正是在这样的理念驱使下,放下对彼此的成见,下定决心,不论如何也要阻止灭霸。

  DC——守望者

  作为DC高质量的作品之一,守望者电影的改编与漫画异曲同工之妙。电影中,法老王阿德里安在纽约市中心引爆了一颗核弹,杀死了千万人,并将其嫁祸给曼哈顿博士。他利用这场惨剧,让人们相信曼哈顿博士才是人类真正的威胁,应该联合起来对抗共同的敌人。就这样,法老王阻止了美苏之间即将爆发的核战争,暂时地拯救了世界。而罗夏不愿在这样的世界中苟活,不愿妥协于虚假的和平,执意要将真相公之于众,最终被曼哈顿博士杀死。

  法老王的急功近利,是源于他近乎冷酷的理智。在末日的高压下,法老王变成了一个极端的功利主义者,以至于选择了用少数人的牺牲来换取多数人的存活。同样地,在电车难题面前,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改变列车轨道,救下更多人。但即便是功利主义者,他的心中也还惨存着一丝道德。如果他真的什么都不做,世界真的就会毁灭吗?牺牲了这么多人之后,这种暂时地和平能维持多久?漫画的尾声,法老王还是质疑起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他颤抖着、绝望地向曼哈顿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这是正确的吗?这值得吗?

  曼哈顿博士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告诉法老王:“万物不会终结。”

  是的,万物不会终结。在曼哈顿看来,万物永生不息,阿德里安的行为对于整个宇宙和永恒的时间来说实在是太渺小,不值一提。曼哈顿博士不功利,他也不需要道德来束缚自己,作为神,在电车难题面前他什么也不会做,不是因为他多么渴望贯彻程序正义,而是单纯地不在乎。不过,他还是杀死了罗夏,残存的人性还是让他做出了理智的决定。

  至于罗夏,其实我是不愿意看的到人们把他捧得太高的。的确,罗夏是守望者中唯一的英雄,我也还比较喜欢这个角色。然而,他的信仰本身的合理性还值得

  商榷。罗夏所追求的不是程序正义,而是更加类似实体正义,还掺杂了一些自己以往所形成的观念。我们说没有这种绝对的正义,换言之,实体正义是不可能实现的,这种非黑即白的价值观在复杂的现实面前是脆弱的,以道德为目标最终会使人迷失。追求实体正义不是错的,今天的我们的法律体系实际上就是在通过程序正义去接近实体正义。但是,罗夏想实现这样的正义。设想一下,如果罗夏真的将真相公之于众,一定会加速人类的灭亡,而且那牺牲的千万人也算是彻底白死了,维护他的正义的代价是整个世界的存亡,不是他或者任何人能够承担的,所以罗夏必须死。

  DC——黑暗骑士

  《黑暗骑士》的结尾,哈维登特死亡,几名警察牺牲,戈登唯一的选择就是向社会公布哥谭的光明骑士堕落的真相,小丑阴谋就要得逞。在这个时候,蝙蝠侠站出来承担了他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让戈登对外宣称是他杀死了哈维和警察,向社会隐藏了真相。

  他和法老王的所作所为,性质上是相同的,他们的决策都偏向结果主义,通过牺牲部分人的利益来追求社会安定亦或是世界和平。但是,他们的行为本质上是不同的。法老王牺牲的是他人的生命,蝙蝠侠牺牲的是自己的声誉,只有蝙蝠侠才是纯粹的无私者。

  “你们会追捕我,你们会谴责我,放狗来追我,因为这是必须要发生的。因为有些时候,真相不够好,有些时候人们理应比真相得到更多,有些时候人们的信念理应得到回报。”

  在蝙蝠侠看来,疾驰的列车要么驶向他人,要么驶向自己。他毫不犹豫地把轨道转向自己,独自承担了一切。

  DC——睡魔

  最近播出的《睡魔》我觉得可以把他放在这个问题去思考。墨菲斯作为梦境之主,无尽家族的一员,在被囚禁之前是毫无人性的。

  当然在被囚禁之后,他慢慢变得有人性了。但我依旧认为他是结果主义者。

  根据《睡魔 玩偶之家》,墨菲斯在处理漩涡的事件中,尽管已经被囚禁过,他也还是打算选择杀掉漩涡保住所有人的生命,他不是不在乎这个人的生命,但在梦境之王的眼里,他制订的规则大于整个宇宙大于一个人的生命。其实我觉得他和曼哈顿相似,他们都是神,并不着眼于单个的宇宙,他们也不需要道德来束缚自己,作为神,他们或许在电车难题面前什么也不会做。

  作者也只是看过网剧和漫画前两册,可能对人物把握的不大准确,读者们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总结

  电车难题是一个将道德主义和功利主义完全对立起来的情境,在实际情况中,不一定就要从中二选一,在其中找到微妙的平衡点,是我们需要做的。同时,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否真的迫在眉睫,更是我们需要考虑的。

  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正义?在道德和功利之间如何抉择?心怀道德和道德绑架的界线在哪里?注重结果和急功近利的区别是什么?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答案。

  这就是我喜欢美漫的原因。好的故事在娱乐身心的同时,能让你思考,让你从中学习。在这个科幻又魔幻的大千世界里,在一堆离谱又荒诞的神奇设定里,你总能找到一个个现实世界的影子。

  本文由哥谭单挑王和粲粲共同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