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清下半年大宗商品的机会,全文两千多字请细嚼
转眼今年过去了一半了,回看上半年的宏观国内从交易预期复苏到复苏乏力,欧美的衰退拉扯,各大商品跌得是一塌糊涂。截止目前虽说有一定的修复,但是强者恒强,弱的品种则还是在底部区域震荡。要知道上半年国内的弱复苏+欧美的浅衰退已经计价交易完了。而节点来到下半年,更多是要考虑还有哪些预期差未被交易?
先来捋一捋上半年至今国内外的宏观变化情况:
A.
时间线(去年10月底至今年年初3月)迎来了一波上涨,期间主要交易的是国内放开之后带来的经济复苏。这段周期从板块上来看,工业品与软商品涨幅比较显眼,部分农产品油脂表现就一般。
B.
时间线(今年3月-5月底)迎来了一波下跌,期间主要交易的是国内复苏预期证伪,欧美衰退风险拉扯,内需疲软+出口走弱+期待政策落出台却迟迟未见。这段周期工业品和部分农产品都有非常明显的跌幅,但期间软商品白糖棉花却走出了上涨的趋势。归其主因还是基本面的供应扰动,所谓强者恒强啊。
C.
时间线(今年5月底至当下)出现了一波像样的反弹,期间主要是前期利空已计价,政策出现了些许变化,降息预期出现,前期期待已久的政策有望延续。那么下半年的国内主线就变成了期待政策出现到验证政策出台力度及其落地的成效上。反观外围市场同理,欧美从之前的衰退拉扯演变成了可能不衰退以及AI等新技术革命的诞生改变其衰退的影响。这段周期工业品与农产品都有像样的反弹,但开始强弱出现了分化,黑色系、有色、农产品偏强,化工品偏弱。农产品很明显是天气导致供应预期扰动;而黑色有色大部分人归结于是重回地产强刺激,其实这点逻辑过于朴素,具体分析参考我之前的发文:铁矿石:想要“为国空矿”的,答应我一定要认真看完这篇文章
关于下半年先看国内:
上面提到了,近期的反弹预期交易的是期待政策出现到验证政策出台力度及其落地的成效上。?那么现在的反弹只能看作是预期有更强力度的政策出现。能否从反弹变成反转需要看政策力度与成效。我们从近期得知的细微一些细节进行推敲,接下来7月有zzj会议,这个会议在这个时间节点主要目标是承上启下,所以力度不能小觑。上周公布的6月制造业pmi数据已企稳,结束了4个月的下跌趋势,但依旧在荣枯线下方。央行行长突然易帅,据说新任行长是当初地产三道红线的规划践行人,而且之前执掌外汇局长达7年,而反观当下面临的地产持续疲软、地方ZW、CNY贬值等问题,此时易帅此人显然看出来当局想要解决问题的决心。
再看外围:
欧美要衰退,去年到今年拉扯了许久。借用微博LoneSchicksal一位大佬(华创资产配置负责人郭总)的观点:
当下美国的衰退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脆弱,毕竟今年的情况债务杠杆率与2008年不一样。所以即便看到了持续的美债利率倒挂,依旧看不到衰退的发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欧美的制造业PMI持续在下跌,这点跟国内一样都是在荣枯线下方。这点也就解释了为何今年前几个月国内工业品出口数据疲软的原因,欧美更多是进口我国的耐用品。那么下半年的工业品复苏就有了拉扯,欧美如果衰退,对国内工业品去库就有拖累。如果欧美不衰退,给予国内出口一定支撑,如果内需转好有概率会形成一定共振。但今年有个天气情况就是厄尔尼诺现象,更多可能会导致能源使用量上升,农产品供应受到影响,从而导致能源、食品价格成本上涨。像欧美这种靠着服务业吃喝玩乐消费支撑的经济可能会面临再通胀的扰动。那么持续的加息或者维持更好的利率或许就成了常态,反过来又抑制了其制造业生产融资成本。
结论观点,下半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前者受政策力度及落地成色的影响,后者可能因能源食品成本抬升交易再通胀,那么高利率的维持又会抑制制造业生产融资成本,导致工业品需求下降。所以反观更确定的路径反而是农产品的上涨,工业品则有太多的因素制约其上涨空间,但工业品由于国内的政策路径已有所改观所以做空也需要谨慎,大致下半年是多空拉扯的焦灼状态。当下7月全球已经正式进入了厄尔尼诺现象,大家应该从各方面的报导和自身感受到天气不一样的变化,这就给了农产品炒作更多的想象空间。而各方面的事件也在合力导向,7月黑海粮食协议续签不明,加拿大前期干燥山火可能影响菜籽产量,澳洲菜籽也受干旱形象,美国农作物也出现了干旱,其农业部还调低了大豆的种植面积。东南亚也是干旱少雨以至泰国白糖,印尼马来西亚棕榈产量受限。印度今年开局气温高企,季风降雨推迟,农作物也受损。据说连俄罗斯阿尔泰地区也出现了天气的异常,对农作物也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所以纵观全局,今年厄尔尼诺相关的农产品就是下半年的大题材,大家找好位置上车,系好安全带,行情不会一蹴而就,大行情的过程都是风雨飘摇举棋不定的。
笔者没有机构那么多花哨的平衡表,数据罗列。只有简单明了的逻辑分析,麻烦各位看官老铁点个赞。觉得写得好的可以帮忙转发一下。这些是我持续更文的动力,感谢大家!
文章只渡看得懂的有缘人,就好比查理芒格说的那句:我的剑只传给能挥舞他的人
文章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负。期货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