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和亲美女王昭君

  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史上四大美女之一,是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中的落雁,昭君出塞的故事名垂青史。

  

  (1)入选宫女遭冷遇,

  王昭君出身在普通家庭中,从小王昭君就出落得十分标志,是父母的的掌上明珠。

  王昭君也天资聪颖,到十六岁上,已是读遍经书,吟诗作赋,件件皆精。

  有时父亲王穰和女儿一同吟诗,自己尚在思想,女儿已是脱稿。王穰竟有些赶不上她。

  王昭君因为太过漂亮,名声传到了京城,被皇帝选秀选入宫中。

  

  汉元帝后宫佳丽三千,他不可能能够宠幸每个宫女,他就让画师画图形,然后根据外貌美丑按图召幸。

  于是这些画工就有了一条生财之道。给钱的宫人就画漂亮些,不给钱的就画丑些。

  王昭君是宫人中最美的人,但她是个有思想的宫女,不喜欢巴结人。

  她看不惯毛延寿所作所为,没有给画工钱,于是画工毛延寿就把她画得很丑,没有被皇帝召幸。

  

  由于王昭君过于漂亮,又不善于上下打点,所以王昭君在宫中一直受人排挤,每天面对冰冷的宫殿自怨自怜。

  (2)远嫁匈奴,生活美满

  那时的西汉与匈奴常有战争,西汉国力强盛,北方的匈奴就提出与汉朝和亲,自称为婿,元帝同意了,

  但是皇后心疼唯一的女儿远嫁塞外,于是决定从宫女中挑选一位送去和亲,那些宫女都觉得塞外条件艰苦,没人愿意前往。

  王昭君不想老死宫中,她知道和亲又能换来两国安宁,于是她主动提出想嫁到匈奴去。

  出宫那天,单于见到王昭君,看到她又年轻又漂亮,很高兴,于是两人一起来向元帝道谢。

  元帝看到昭君那芳华正盛的模样,不但端洁自持,目若秋水,而且娉婷顾盼,卓然生姿。

  元帝和满朝文武当场震慑于昭君的风采,汉元帝看到王昭君又美丽又端庄,可爱极了,很想将她留下,

  但是他贵为天子,不能言而无信,只能忍痛割爱,眼看着王昭君被单于带走。

  元帝回宫后,越想越懊恼,自己宫中有这样美貌的女子,自己竟然全然不知,于是再次叫人找来了王昭君的画像,画上的王昭君远不如本人漂亮。

  为什么会这样呢?经过了解,原来,是画师毛延寿搞的鬼,汉元帝恼羞成怒成,把毛延寿杀了。

  随后准备西行的期间,昭君跟随有些师傅学了匈奴语和琵琶。据说她弹的琵琶,动人心弦,禽鸟驻枝而停鸣。

  离京的那一天,当她眼望故土,百姓向她招手告别的样子,不禁令人潸然饮泣;昭君心想此去一别千万里? 。再见魂归已无期。

  于是她弹了著名的琵琶,真是琵琶三叠,阳关终唱,单于归乡,昭君出塞。虽回首故国,乡关望断;凝眸野草,地阔天长。

  王昭君就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

  公元前3年,昭君告别了故土,登程北去。传说这一路上,马嘶雁鸣,摧人心魂;悲切之感,使她心绪难平。

  她在坐骑之上,拨动琴弦,奏起悲壮的离别之曲。

  飞过的大雁看到昭君后,竟忘记了挥动翅膀,落到了地上。

  王昭君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受封为"宁胡阏氏",单于希望她能为匈奴带来安宁和平

  远嫁匈奴之后,王昭君和当时部落的匈奴单于呼韩邪单于相处得很好,夫妻感情极佳,并且育有一子。

  

  王昭君也很受呼韩邪单于宠爱,她也爱也很受呼韩邪单于,那几年应该是王昭君一辈子中活得最快乐的几年。

  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并陆续以其贤德之能,把中原的文化点点滴滴的传给了匈奴。

  她把汉朝先进的农耕术带给了匈奴百姓,使他们可以生产自己的粮食和农具。

  她也把汉族的文化教给了百姓,而且在她的教化引领下,匈奴人口越来越兴旺。

  昭君出塞不仅仅是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而且也使当时的少数民族加强了沟通和交流,也为中原王朝的大统一奠定了基础。

  (3)忍辱负重再嫁夫君长子

  可惜好景不长,在王昭君和呼韩邪单于和亲后第三年,呼韩邪单于就因病去世了,这对于王昭君来说,是晴天霹雳。

  但是更糟糕的是根据匈奴人的规矩,呼韩邪单于的长子是可以娶了王昭君的。曾经是王昭君名义上的儿子的男人,要娶王昭君。

  这对于一个刚刚失去丈夫的汉朝女子来说,是难以接受的,这还有悖于汉朝的伦理纲常。

  所以王昭君给当时的汉成帝写了书信,书信中表示,想要回去,因为她接受不了这种风俗。

  汉成帝为了边境稳定,不顾昭君死活,回信王昭君,要求她务必遵从匈奴的习俗,嫁给自己丈夫的儿子。

  

  最终,王昭君迫于无奈,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并且又生了两个女儿。

  好在呼韩邪单于的儿子和王昭君的年龄相差不大,并且他也深爱着王昭君,王昭君也慢慢地接受了现实,生活还算美满。

  

  就这样,依靠着王昭君在匈奴一方的力量,再加上王昭君对匈奴和汉朝关系的不断调和,汉朝和匈奴罕见地度过了一段平稳期,边境平稳,几乎没有战乱。

  王昭君牺牲自己的幸福换取了大汉边境六十年的安稳,对于汉朝来说,对汉朝百姓来说,王昭君功德无量,昭君出塞名垂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