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国庆档眼神戏刷屏:老天爷不赏饭的演员,都怎么红的?
老天爷不赏饭。
张译就是传说中干啥都不该干演员的人,单眼皮,小眼睛,不够帅,也不够丑。一句话就是:没特色。
这种人,好像不红也特别合理。
可这个春节档,谁能忘记那双小眼睛?很多观众看完《我和我的祖国》走出来,印象最深的故事,是宁浩徐峥拍的,但哭得最惨的那段,是因为张译。
《我和我的祖国》票房是奔着40亿去的,《攀登者》不及预期,起码也是10亿,加上去年春节档《红海行动》的36.48亿,不知不觉间,这个一直不红的演员,也快要成下一个百亿男演员了。
可他好像依然不是很红。
演技刷屏都是过眼云烟,看戏的人最无情,演技赞叹完了就算了,心里装的还是最新的老公。
这是张译的命。
有些人入了不该他入的行当,吃了轮不到他吃的饭,结果不仅吃下去了,还吃得比大多数人更好,不懂迎合流量,那就用角色跟观众打照面吧。
也挺好。
拍《乔家大院》的时候,导演胡玫问不知名18线小演员张译:多大了?他说27。
胡玫摸了摸张译的头:你记着,男演员28岁再出不来,就洗洗睡吧。
28岁那年,张译演了部戏,一场哭戏下来,他成了。
这部戏叫《士兵突击》,他演的角色是配角史今。
十多年过去,靠眼神吃饭的张译,早该红了。
这个春节档,被一个小眼睛演员的眼神戏刷了屏
好在张译没听吴京的。
我说的是之前张译和好兄弟吴京打嘴炮的事儿。
张译自己路演的时候说了个故事,说俩人正拍《攀登者》呢,同时收到了《我和我的祖国》的邀约。
张译问吴京意见,吴京说:我哪儿都不去。张译很肯定地说,那行,我也哪儿都不去。
然后,两人就在《我和我的祖国》宣发活动碰上了。
一个演了徐峥的《夺冠》,一个演了张一白的《相遇》。
媒体写到这一段统一用上了八个字——“京不京喜,译不译外?”
正是这个说不演又演了的角色,几场戏下来,令张译喜提春节档最好哭男演员。
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葛优这次发挥地太正常,拿出了自己真正的演技,整个国庆档的男演员演技,有一个算一个,没一个够他打的。
《相遇》里,张译饰演的高远,是参与中国原子弹研发的一个无名五行的工作人员。
所有和原子弹研发相关的人和事,都是机密。以至于这个人物从生到死,所有人却都不知他的姓名。
知道自己病情后,他偷偷从医院跑了出来。
三年前爱上的姑娘还在二人曾坐过的公交车上等他,终于,这次相遇了。
任素汐一眼认出他,张译却不能相认。
张译从头到尾没几句台词。甚至于,没露脸。
放到饭圈里这是要撕到底的,什么鬼,瞧不起我家爱豆?口罩必须摘下来,必须加几十句台词!!
好在张译没粉丝。
所以,他就那么几句词儿,仅凭一双眼睛,就演出了一道人生的山海。
一开始,是重逢的喜,惊喜不到半秒钟,变成冷漠脸。假装不认识。
任素汐说“这辈子认定他”的瞬间,他原本死死盯着窗外装傻,突然看向她,不停眨眼,是感动,也是慌。
直到人们在欢呼庆祝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隔着汹涌的人潮,任素汐指着报纸对他微笑,张译只是轻轻一点头,微微笑了一下。
就一下。
然后人潮汹涌,他摘下口罩,露出一记沧桑的微笑。
直到这时候,眼泪才流出来。但依然流得不尽兴,嘴巴半张开着,嘴唇在颤抖。是激动,也是无奈。
辛酸、遗憾、宽慰、留恋、平静,人生起落在一张平静的脸上一一趟过。一个镜头,半辈子。
很多人说,张译演得不好,情绪根本不丰满,没精打采的。
可一个重病垂危的科研工作者,不就该没精打采吗?一个既已许国不能许妻的男人,拼命压抑自己的情绪之下,泪水,应该奔涌吗?
有些表演,震天动地却无声无息。
有的表演,云淡风轻却撼动人心。
但若是看懂了,一个眼神就够你泪崩。我觉得,看懂的还不少。
《相遇》当然演得好 ,但我反倒觉得,很多人忽略了他在《攀登者》中的演出。
《相遇》他遮着脸演出了山海,《攀登者》他露出脸演出了桑田。
两场戏,镇住了我。
一场,是他和老战友吴京喝酒,喝到意思了,多年的愤懑喷涌而出,他怨吴京的角色,当年怎么能为了救他放弃了摄影机?但只是冤吗?冤里,又带着情。
另一场,是井柏然饰演的李国梁意外牺牲,他拉着年轻人的尸体回营,抱着吴京痛哭:我错了,我知道错了。
两场戏,张译不是演了几分钟,而是演出了角色的十五年。每一滴眼泪,都不曾浪费。
这样的演员,真是难得。
可这样的张译,当年却被认为不会演戏。你没看错,一个不会演戏的张译。
张译“不会演戏”往事
是啊,张译当年的他最大的痛苦还不是什么大器晚成,大器晚成怕什么,成了就行,问题是当初所有人都觉得他成不了。
因为当初团里几乎所有的导演都认为他是最不会演戏的那个。
张译曾是个文艺家庭出来的熊孩子。
给邻居家的兔子吃大葱、在大太阳底下拿着斧子劈蚂蚁……爸妈都是老师,看着这样不行,逼他学习各种乐器,音乐家张译没培养出来,但文艺气息还是渗进去了。
后来他考了哈尔滨话剧团。当时的同事评价他: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孩儿。
可张译心气足,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只填了北京广播学院这一个,结果,落榜了……
为了留在北京看话剧,考了战友文工团话剧团。
成了非表演科班生也就算了,外形还不行,被评为班上三大丑男之一。
丑就算了,演技还被嘲。那时候他学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认为体验派才是王道,“只有真听真看真感觉了才能演。”
很多战友演傻子、演猴子,站在台上随便流眼泪。
张译完全不行,问战友:“你们想到了什么就能把自己变成这样?”战友答:“没有想任何东西,我自己就是很难过。”
搞到张译深深怀疑自己。
来自领导的评语也是“你演戏就是个死,就跑跑龙套吧”。
张译就兢兢业业地当场记去了。2006年播出的《士兵突击》,最早脱胎于话剧,张译全程跟到尾。
有些东西在心里是压不住的,比如一颗想演戏的心。张译当时就想,这么好的戏,演不了许三多,给我演个配角也行啊。
电视剧开始选角的时候,他用了个特别老套的办法,写自荐信。洋洋洒洒三千字。
康洪雷根本没认真看,因为没必要,一开始他就打算让张译演个出彩的配角——史今。
回头看,那时候还不是特别会演戏的张译,已经具备了把人演哭的能力。
史今班长退役前第一次向组织申请,去看看守护多年的国门。
一开始还吃着大白兔奶糖,欢欢喜喜,车窗外晃过国门的光和影,他突然就哭崩了,大白兔奶糖放嘴里融掉,他靠在张国强的肩膀上,咧开嘴哭得像孩子。
这部剧以后张译就算混出来了。
可还是不红,做演员,不怕难看,就怕没标签。没标签就算了,又很低调,连个绯闻也没有。
简单来说,他在演艺圈很长时间里缺乏存在感。《士兵突击》出来的那波演员里,王宝强红得街知巷闻,李晨的恋爱谈得震天动地,就他和段奕宏在那慢慢熬。
熬出来了吗?还真熬出来了。
为什么张译不红,这么多大导演还爱用他?
张译不红这件事许多人都知道。
可你知道张译演过多少大导演的戏?说出来吓你一跳——张艺谋、冯小刚、陈可辛、林超贤、管虎、徐克、贾樟柯、许鞍华、曹保平、路阳,甩出来,就是中国导演的半壁江山。
你别以为是张译求来的角色,他最擅长的就是每次都跟导演说,我好像干不了这事,您选错人了。
然后导演就追着他哄着他骗着他,总之把人弄过来把戏给演了,接着角色就成了。
第一个忽悠他演戏的是陈可辛。
《亲爱的》开机发布会前一天,他给张译发了一个只有几场戏的剧本,说:“张译你赶紧看一下这个角色,明天来参加我们的发布会。”张译心想:“是需要我站台吗?”现在自己有这么红了吗?
第二天到了后台,熟人黄渤还充满疑惑地问他:“你来干嘛?”张译回答:“我也不知道我来做什么。”
剧本是有几页,可张译弄不懂为什么陈可辛要找自己演一个没文化的暴发户?张译心想,我一个文青青年,哪里有暴发户的气质?
大导演就是大导演,一句话说服了他:“我就是想找个不像大款的人来演大款的角色。”
后来的演出效果大家都看到了,《亲爱的》里那个失孤的孩子父亲,那段“鼓励~鼓励~鼓励鼓励鼓励”的戏,那段带着大家唱《隐形的翅膀》的戏,换个不会演的,那就是闹剧,张译来了,在没人的时候自己把自己灌醉,一场戏,眼角带泪,与角色同悲。
再一场,在黄渤饰演的“田文军”找到自己儿子的生日宴上,灌下半杯白酒,捏着孩子的脸狠狠地吸了一口的绝望、悔恨、不甘、失望、嫉妒,都是戏。
《亲爱的》演完,贾樟柯又把他瞧上了。
约他聊《山河故人》。张译一看,又是一个彻底没文化的煤老板,心里炸毛了:我一个文艺青年,现在成了没文化角色专业户了吗?
他提出怀疑,贾樟柯却开始和他聊方言,张译不自觉掉进去了,说我可以啊导演,我可以学。
后来考上了山西话六级。
《山河故人》中的张晋生年轻时暗恋赵涛,临老了跟儿子在国外生活,年轻时身上有充斥着金钱味儿的自信,在爱人面前单纯可爱,会孩子气地指责“我在乎你,所以你就欺负我” ,说出的台词像最尖锐的刀子,不见血,却生生戳人心。
老了,佝偻着腰、捏着嗓子吼,和自己的孩子根本无法用国语交流,戏不多,都是层次感。
这戏出来,他又被曹保平看上了。
让张译在《追凶者也》里演残暴倒霉的杀手董小凤。张译心想啥玩意儿就又让我演杀手了,我一个文艺青年好吧。
反正,要质疑。
结果曹保平给出了和陈可辛如出一辙的答案:“我就想看一个不像杀手的人杀起来是什么样。”
行吧,又乖乖演。
后来刘烨凭着这个角色拿了影帝,但许多观众却记住了这个穿着“炫酷牛头装”,一个“五星杀手”的梗撑起了电影的下半场的笨蛋杀手董小凤。
笨手笨脚地杀错了人,被雇主一顿斥责,他口上喊“上个算送的”。
追踪目标中途下了车,他却靠着隔壁大婶睡着了。醒来一看人跟没了,气急败坏给了大婶两巴掌。
你看,他一边搞笑着,一边又很“狠”。
够狠,好笑,又深情。
最后他拿了钱,没自己跑路,为了要带上女朋友一起回了夜总会, 结果断了自己的后路。
一个充满了黑色幽默的小人物,被张译演出了悲喜交加的感觉。
我要是曹导,我也喜欢用他。
这些年张译在很多大导演的戏里演的很多都是小角色,但戏不小。
2012年出演陈凯歌导演的《搜索》,是客串,但陈凯歌主动给他加戏,说他“戏比天大”。
《老炮儿》里,演个怂怂的小人物,可笑,又可气。
《绣春刀 2》中,演个标准的官场“变色龙”。
到了结尾,一场戏带出热血。
你要问张译的表演怎么总能打动这么多大导演?换个问题就是:为何他的表演无论戏多戏少都能动人?
演技的技术是有的,张译的节奏、层次、张力,都是一流高手。
但最特别的地方,是他的眼睛。
很多人可能记不得张译这个名字,但对他的哭戏忘不掉。
他饰演的角色,大多“不动声色”。没有夸张的肢体语言,即使情绪爆发也是隐忍着的。但他的每一次“泪奔”却总是能恰到好处的用一双小眼睛勾引起观众的情绪。
因为他一演,带出的都是小人物身上的真实。
导演管虎这样夸赞张译:“你的表现力有时候会让我浑身起鸡皮疙瘩,爆发力很厉害,非常好。我喜欢看你演戏,因为我猜不到你下一步会干什么。”但他同时也点出了张译的问题:“随着年龄增长,你要考虑一个问题,如何将锋芒内敛。”
我觉得,张译听进去了,如果不是,没有《相遇》里锋芒内敛的演出。
张译的演技,一直在进化,那么多角色,无数种情绪。《鸡毛飞上天》里,人生起落,都演得刻进骨子里。
大导演都爱用他,因为看上了他的无名,张译无名,所以演谁,就是谁,演谁,都能演好。
他们合力造就了张译,而他赶上这么一个时代——自己什么咖都不是,但好戏用得上他。
而他自己命运的灯芯燃得正旺,戏运则忽明忽暗。
《红海行动》一部动作戏,林超贤却看上了他。戏演完,他不再是不卖钱的文艺演员和电视剧里的中国好男友了。
管虎和张艺谋的戏他都是主咖,绝对是可以大红的,但戏拍完了暂时没什么消息,没办法,老天爷从不让任何人一帆风顺。
但曾被认为不会演戏的张译,还是渐渐出头了。
老天爷不赏饭的演员,都怎么出头的?
张译凭什么?
史航曾经说过一个小段子:在拍《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时候,全剧组的人都在玩狼人杀,张译却从来都不参与。他觉得这个游戏让彼此丧失信任。
这些年的张译,从踏实的军人形象,到演尽各种小人物的挣扎、懦弱与荒诞。戏路不断被拓宽。
经历过人情冷暖的人,演这些角色更有生活。但张译本质是个文艺青年或者中年。
不红的时候,他跑去写知乎,把自己写成了知乎大咖。
文字和思想圈粉,撸猫更圈粉。
他也有焦虑,但不是不红的焦虑,而是 “长时间外出怎么安排猫的吃喝”的问题,或者是笑称下一期知乎的回答应该写什么,可这种焦虑令他踏实。
他对表演最困惑的时候,猫让他懂得了表演的真谛是什么,直接、自然、真实,就最好。
他也不太在乎走红这件事。“我不是明星,我只是一个演员。”
真人秀大火的时候,他也不参加,理由特别得罪人,“演员为啥参加真人秀?第一,几十天就可以挣到一二线演员工作两三个月的钱;第二,迅速提高知名度,变成明星,名利双收。真人秀真没必要藏着掖着说话,只有这两个目的,名和利,至少我不参加,我只想演戏。”
我觉得这可能不是一个大团圆结局的故事,没有一个不按圈子游戏规则行走的人会突然变成英雄。
演艺圈如同一场攀登,名来利往,精心计划,苦心经营,想要扬名立万,要去爬更高的高山,登山者排起长队,等着大红轮到自己。
好在张译的人生里,人生不止如此。
他攀登的是另一座山。
各种类型的小人物演了个遍,戏路越广越难以大红。
角色始终有姓名,但国民度始终差了一截。
这都是命。
但比起隔三差五地上热搜,做个简简单单的演员和猫奴更让他感到满足,那便求仁得仁。
戏比人红,是命,但甲之砒霜乙之蜜糖,人不算大红大紫,角色都被观众记住了。
比起些帅到油腻的男明星,演啥都是在演自己,哪个更有趣呢?
至少张译演的每个角色都是有血有肉,有温度的。
三界生死,十丈红尘,熙熙攘攘,一切快如电光火石,演艺圈流量的夏天仿佛漫长无期。
但与他无关。
淡泊无法表演,就像表演的真诚并不能伪装。
既然张译不想成为谁,那他理所当然可以成为任何角色,红不红,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但那些愤怒的、忧伤的、骄傲的、卑微的,终归都度化在角色中。
就像《相遇》里,明明认出来了,但转念一想,没法陪她到老了,远远的看一眼,就满足了。
人生是求与得的游戏和选择。
他选了当一个好演员,那失去多少,都是自找的。
这个春节档,被一个小眼睛演员眼神戏刷了屏,许多人说,张译不红,天理难容。
但看这个大导演最爱用的不走红演员自得其乐。
我想说的却是:有些人成了角儿,但却越来越自个儿不愿意成全自个儿了。张译没成大角儿,可他成全了好演员张译。
所以张译不红,那又乍地。
老天爷不赏的饭,他还是自己挣到了。不是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