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贵妃爱吃的荔枝 到底是从四川还是岭南运来的?
第二种说法就是从东莞惠州过去的,这时候出现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保鲜。中国古代的交通确实是非常不便利,而且交通方面的进步也确实是比较小。黄帝时期和蚩尤大战就有了战车,前面就有了马匹,一直到清朝末期,中国才出现自行车这种交通工具,所以,几千年来,中国的交通方式就是骑马,而骑马最快的速度,就是八百里加急,这已经几乎到了极限。而东莞惠州到长安有4000里,这还是今天的统计数据,唐朝的时候,我估摸有5000多里甚至6000里,这里我们就取5000里,每天八百里,这批荔枝运过去,得要7天,整整一个星期。如果按照常规方式来运,那肯定是到了长安荔枝早烂了,杨贵妃也就不笑了,还要大发雷霆,那土豪老公唐玄宗可就尴尬了。但是,资料显示,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荔枝保鲜,第一种方式是,杨贵妃所食的鲜荔是采取将带果大树移植的办法送到长安的。史料记载:“以连根之荔,栽于器中,有楚南至楚北襄阳丹河,运至商州、秦岭不通舟揖之处,而果正熟,乃摘取过岭,飞骑至华清官,则一日可达也”。就是把荔枝树在快成熟的时候连根带土一起水用过去,从广东到湖北襄阳,丹江口这一带,一直运到秦岭这里不通船的地方,然后荔枝果实正好成熟,采摘下来,一日八百里运到长安。另外两种方法,第一种是《广东新语》记载的办法:“藏荔枝法,就树摘完好者,留蒂寸许,蜡封之,乃剪去蒂,复以蜡封剪口,蜜水满浸,经数月,味色不变”。化学方法,用蜡封存,好像没有第一种连根拔起的方式理想。第三种方式就是徐勃在其《荔枝谱》介绍了另一种办法:“乡人常选鲜红者,于林中择巨竹凿开一穴,置荔节中,仍以竹箨裹泥封固其隙,藉竹生气滋润,可藏至冬春,色香不变”。这种方式可行性也挺高。
按照广东市面上流行的“妃子笑”品种,有人认为,既然可以保鲜,杨贵妃会选择更加鲜甜可口的荔枝,而“妃子笑”这个品种,估计也是那时候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第二个原因,四川有个弱项,那时候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估计在运输上面也占不到多大便宜,从四川合江运说不定还不如从广东快吧?还是认为从岭南运送荔枝到长安的概率比较大一些。不知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责编:张前勇
广告投放、合作交流:159844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