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酒文化及酒桌礼仪,内蒙古喝酒十大规矩?
内蒙古喝酒的规矩和礼仪非常多,而且非常好客。
十大规矩是对长辈和客人极为尊重和热情,所以当长辈和客人上马、下马、进门、迎接、送别时,都要敬酒,有时还要唱上一段精彩的敬酒歌。
例如送客人上马时,要敬上一杯“马镫酒”,祝愿客人喝了酒后腿上有劲,一路顺风。
来内蒙吧,内蒙古欢迎各方朋友到来。
①
献哈达者应将哈达对叠再对折成四幅双楞,把双楞一边整齐地对着被献者,躬身俯首,双手奉献,表示恭敬。被献者应弯腰俯首,双手承接,表示回敬 。切忌用一只手相送或一只手受礼。
献哈达的方式也有许多区别:
下级向上级,晚辈向长辈,或向活佛献哈达,应躬身低头,双手举哈达呈上或放在座位前的桌子上面或脚下,对方并不回赠哈达。这时的哈达,表示敬意和感谢;同辈平级献哈达,表示友好,应该献在对方手上,对方回赠哈达;
上级对下级,长辈给晚辈赠哈达,表示亲切关怀和慈祥的爱意,可直接将哈达挂在对方颈上;
如果是喜庆典礼,主人往往将所献哈达回赠给献者,并绕在他的脖子上;他人为自己献哈达时,应将身体微微前倾,恭敬地双手接过,然后绕过头顶挂在自己颈上,以示谢意。
②
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
蒙古族人民视哈达为最圣洁、最崇高、最吉祥之物。不乱用、不乱扔、不可用于捆绑手脚戏玩、不可随意踩。哈达是日常礼仪的必备用品。哈达不仅象征纯洁神圣、清新永恒的苍穹,还寓意着淳朴善良、美好吉祥等丰富多彩的情感。同样的哈达在不同的场合,也体现着不同的情感价值。
③
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 接受哈达的宾客。
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当尊贵的客人来到草原,草原上的主人在献上哈达的同时必奉上一杯下马酒,据说,下马酒是从成吉思汗时代传下来的。蒙古人性格豪爽,喜欢看着客人接过酒后一饮而尽。当然如果你实在不胜酒力,也可用唇抿一下再交还到主人的手中。
④
蒙古族是一个热情好客、讲究礼仪的民族,至今保持着一套特有的民族礼仪。
蒙古族好饮酒,且有大碗喝酒的豪侠风度,酒被蒙古人看作是敬老和待客的最好物品,所以逐渐形成了饮酒的习俗,其中颇有讲究。
饮酒有未饮先酻(祭祀)的礼数。
“凡饮酒,先酻之,以祭天地。
”在敬酒时,还有许许多多的敬酒歌,表达对长辈及客人的尊重。
在敬酒时,一边唱歌,一边敬酒,气氛十分活跃感人。
蒙古民族在接待贵客时,要向客人献哈达,敬马奶酒,唱祝酒歌。
一般敬酒礼仪如下:敬酒者身着蒙族服装,站到主人和主宾的对面,双手捧起哈达,右手放上斟满奶酒的银碗,面向客人高唱祝酒歌,歌罢屈膝请客人喝酒,如果客人不接或不喝,就接着再唱。
当然如客人酒量不大可以少喝一些,但如果能喝就尽量喝干以示诚意。
客人接酒后和一般要用右手无名指蘸酒向上下各弹一下,并向自己额头抹一下,以示敬天、敬地和感谢主人的盛情。
⑤
答:内蒙古的敬酒礼仪
在内蒙古通辽下乡八年,对蒙古族的饮酒文化略知一二。
蒙古族世居北方寒冷的草原,喜爱喝酒。
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
特别是在喜庆的场合,祝酒、劝酒、表达美好的祝愿。
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可以表达对客人的敬爱。
接待贵宾时,主人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面对贵宾双手托着长长的哈达,哈达上置一盛满醇酒的银碗,唱着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奉献客人。
客人客气不接,敬酒的人会不停地唱,直到客人双手接杯。
客人若坚持不接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不敬,不愿以诚相待。
客人饮酒时要用无名指蘸一点儿酒,向上弹,再蘸一点儿酒向下弹,蘸一点酒抹到自己的额头上。
表示“苍天永安,大地赐福,人生快乐”。
在蒙古包内也可以接过酒,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
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
会喝酒、能喝酒的人最好能开怀畅饮。
为何用无名指蘸酒呢?传说很久以前女真人的祖先常用毒酒害死蒙古部落的首领。
有一次,女真首领将斟满毒酒的玉杯献给蒙古的首领时,其随从亦达木机警地接过酒杯,将无名指伸进酒杯表示要敬天地时,亦达木的无名指竟被腐蚀成白骨,使蒙古首领躲过一劫。
为纪念亦达木的救命之恩,无名指被命名为亦达木,饮酒前的弹抹也成为真诚祝福的礼仪。
然后是献哈达。蒙古族的哈达一般为蓝色或白色。因为蒙古族祭拜苍天,所以他们尊崇天空的颜色——蓝色,蒙古语里蒙古人管自己叫蓝色蒙古;蒙古族也崇尚白色他们认为白色是起点,是母色,代表圣洁。此外,还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的“扣三敬二”。
敬酒者须先饮三杯后才能向其余所有同席者敬酒,酒杯放于小盘中,敬酒者先自饮三杯,去除一酒杯满酒后按一定顺序向所有同席敬酒(如盘中有三杯酒则表示第三杯由敬酒者陪喝,叫扣三敬二陪一个)。
被敬酒者须接住酒盘喝完杯中酒后递回酒盘及空酒杯。
一般开席后主人扣三敬二,陪客依次扣四敬三、扣五敬四直至扣十敬九(十个全覆盖)
内蒙喝酒规矩很多,没有应对能力的直接会被放翻,首先客人来了会让喝下马酒,这时可能是一大碗,也可能是两大碗,客人做到酒桌上,要献哈达这时要喝酒,期间还会给客人唱歌也要喝酒,也许是一杯或者几杯,等客人该走了的时候,还要喝上马酒,总之规矩多。
包头喝酒规矩是遵循内蒙古饮酒礼仪
一般敬酒礼仪如下:敬酒者身着蒙族服装(头饰、蒙古袍、腰带、马靴),站到主人和主宾的对面,双手捧起哈达,左手端起斟满酒的银碗;献歌;歌声将结束时,走近主宾,低头、弯腰、双手举过头顶、示意敬酒。
现在的包头人,多一汉族为主,着蒙古袍敬酒较少,饮酒礼仪随之简化,但热情好客的精神从未改变。
一是不能喝酒的人坚决不要让喝。
哪些人不能喝酒呢?未成年人、孕妇、备孕中的准爸妈、病人(不论什么病都坚决不要喝酒)、司机、酒精过敏者、就是不想喝酒的人,正月初七以后周一到周五上班期间的和值班期间的警察等等。
团聚的饭桌上如果有以上人员,大家别觉得扫兴,体谅他人就是最豪气的文明范儿,彼此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才是最长久的福份。
蒙古人喝酒要点三点是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主人通常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宾客接过酒杯,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轻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然后再喝。
蒙古人待客的传统方式,是宴饮时唱敬酒歌,有时一人唱,有时合唱,气氛热烈。客人推让,不想喝酒,会被认为不愿以诚相待、对主人不恭。若真的不会喝,也可将酒杯轻碰嘴唇示意。
蒙古人的食物以牛、羊肉和奶为主,手扒肉、烤全羊、石烤肉等,都是其民族传统食品。招待客人时,通常由主人先切肉或先吃,然后客人应主人请,才可进食。
蒙古族接待客人讲究礼节,分欢迎、欢送、献歌、献全羊或羊背等。一般都要敬酒。敬酒礼仪:
1、敬酒者一定要衣帽整齐,酒要斟满,双手捧哈达,哈达上放酒杯,先捧杯唱歌,歌声结束时,走近客人,低头弯腰,双手将哈达和酒举过头顶,示意敬酒。
2、客人接过银碗,退回原位,要微笑表示谢意,以右手无名指蘸酒进行“三弹”。首先要沾酒弹向天,以示敬天;再沾酒弹向地,以示敬地;然后再沾酒抺一下自己的前额,以示敬祖宗。
3、客人在进行完“三弹”礼节后,才可以一饮而尽,如不善饮酒,施礼示敬后可以少饮一点,但不能一滴不饮。
4、客人饮毕酒,敬酒者用敬酒时的动作接过银碗,表示谢意后,会按顺时针方向为下一位客人敬酒或按主人示意进行敬酒。蒙古族在敬酒时有连敬三杯的习俗。主人敬的三杯酒,一般情况下,客人把前两杯各抿一抿,第三杯应该全部喝完。如果客人确实不能喝,将三杯酒各抿上一口,以示对主人的谢意和以诚相待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