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友尽没有告别,要走也是留不住的

  

  朋友小宝最近给我发了很多感慨的信息,她说:

  “最近一直在家很无聊,除了上网课就是玩手机看电视剧,但是感觉从来没有人主动找我聊过天,所有的消息都被群消息所覆盖。

  跟发小在家时天天见面,但两个人在一起约会时却非常尴尬,几乎一点话题也没有。

  我翻了翻微信,跟好友最近的聊天居然处在微信的最低端。好像平时朋友再多,也没有几个知心朋友,都只是泛泛之交......”

  

  在我的印象中,小宝一直都是交际圈很广泛的人,几乎跟任何人都聊得来,跟任何人也都能玩得很好。

  她没跟我说我还不知道,她所谓的交际圈广泛不过都是泛泛之交。

  

  信息爆炸的时代,更多的好玩有趣风速般的迭代更新,让人目不暇接;潜流暗涌之下,深度阅读变得困难,愿意深度交往的人也在锐减。

  网络给了人联系,却未必给人交流。

  

  人们耗费很大精力才能拥有的社交关系,往往最不牢固。

  因为每一个成年人对关系的深浅都心知肚明,哪个人是朋友、哪个人是人脉,哪个人值得深交、哪个人只求表面,成年人都一清二楚。

  我在知乎上看到过一句对社交的定义,说:

  " 真正意义上的社交,其实是互相间的价值交换。"

  也就是说,在现实生活中,你只能融入和你的能力、情商、财富相匹配的圈子当中。

  你身边一定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曾经许诺过结婚时要当彼此伴娘的发小,到最后,你还是在朋友圈得知她的婚礼消息。

  平时说着要常联系的朋友,后来各奔东西就再也没见过了。那些说着要白头到老的恋人,还没等来第一场雪,就已经渐行渐远了......

  有时候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我不讨人喜欢?是不是我又做错了什么?你也会感到迷茫,身边这个说要和我走到最后的人,为什么最后却离开了?

  其实是我们都忽视了,在人生的道路上,并不是每个人都会陪我们走到最后。

  有些关系,也不需要刻意疏远就会慢慢变淡,就像我们明明说了再见,却再也不见。而这,才是人生的常态。

  

  其实我有时候还挺羡慕小时候的。

  小时候的我们,恨不得每天都喜滋滋地和周围人分享自己见到的新奇事儿,甚至还引以为豪。

  但现在却没什么好倾诉的了。朋友圈越发越短,该说的话越说越少,就连现在跟父母倾诉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了。

  我曾经以为我跟最亲近的人永远都可以像以前一样,无话不谈,但现在事实证明我错了。

  我知道很多人会说,其实有时候不是我们不想说,而是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面对朋友,会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不想用自己家长里短的琐事去打扰对方。面对父母,会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很多事情得自己去面对,跟他们说太多自己的苦恼,反倒徒增他们的担心。

  这样的想法本身并没有错,但人是群居动物,如果不表达不诉说,总是将事情闷在心里,时间一久,才容易生病。

  

  在长大后,人就开始变得小心翼翼起来。

  别人有一个眼神不太对劲儿,你就会暗自琢磨自己是否有错失疏漏。

  在微信聊天时,有一个小小冷场,你就会马上检查自己有没有哪句话说的不太妥当。

  其实,人这一生都会遇到很多人,但朋友不会很多。就像之前朋友跟我说的一样,真正的相处是跟你觉得舒服的人一块相处,如果总是让你处处小心翼翼的,那大可不必。

  

  每升一次学,每换一次工作,每去到一个新的城市,我们身边的朋友好像换了一波又一波,以前的朋友渐渐离我们远去。我们终将明白,时间很残酷,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陪你一直走下去,有时候离别才是人生常态。

  龙应台曾经在书里写:

  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伴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人生很长,我们总是会和陌生人由相识到相知。

  虽然可能也会分别,但也不必因此而诚惶诚恐。在相识的时候我们好好相处,让彼此的人生更加丰满,那么分开以后也就不会有遗憾。

  即使分开了,我们也依然会真心的祝福对方。因为,我们曾互相陪伴走过一程,而你是我那段路里最珍贵的朋友。

  此文章来自以下公众号,扫描微信二维码点击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