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超50万!全国十佳儿童文学作家伍剑“传承好家风”阅读分享会杭州首场报名!

  从1946年的第一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开始,戛纳已经走过77个年头,而参与者之一的中国自从1959年第一次正式参加戛纳大奖的角逐以来,就与戛纳结下了不解之缘。4月电影节官方公布电影节主视觉海报,是1968年在法国南部海边拍摄《狂乱》时的凯瑟琳德纳芙。官方介绍“用这张永不过时的海报传达的正是一种难以言说的魔力——重申电影的辉煌现状,展望充满希望的未来。凯瑟琳·德纳芙诠释了电影所代表的一切:难以捉摸、大胆且不受约束”。因为电影,这座曾经的小渔村变得与众不同。《纽约时报》影评人A·O·斯科特曾经这样描述戛纳电影节期间的戛纳:“在11到12天的时间里,这个电影节本身就成为了一个电影世界......从外面看,它就像一个装满电影明星的奇异雪花球。”资深电影人和电影学者将对戛纳电影节在展演单元、奖项、嘉宾邀约、红毯、颁奖仪式、电影交易、电影文化、明星生态等方面的独特性和引领性进行深入剖析。

  今年的第7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于5月16日至5月27日举行,因为共有7部华语电影入选了各单元的赛事角逐,是近年来在国内关注度最高的一届。回首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历史足迹,今年的戛纳电影节还有一层特别的意义——30年前的5月24日,1993年第46届戛纳电影节,陈凯歌携《霸王别姬》三度入围,一举夺得戛纳电影节的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这也是目前为止唯一一部获此殊荣的华语片。而当年远赴法国坎城参赛的张国荣、张丰毅、巩俐也在戛纳留下了一系列珍贵的照片,至今仍被视为华语电影的经典瞬间。

  30年间,不断有人追问:何时能出现下一部金棕榈华语电影?什么样的华语电影才能入围戛纳?哪些华语电影人担任过戛纳评委?我们不妨回溯西部电影与戛纳电影节互动的三十年历史钩沉,细数曾经出现在戛纳的中国面孔、中国影像,展望中国电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