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成年人的世界,要经常做这2种“人生减法”

  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楼阁,不能把有用的、没用的一股脑的全装进去,因为它的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得把有用的装进去

  。

  可能有人会反驳说“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这一点无可否认,但是人的大脑如果装的东西太杂乱了,没有一定的秩序,就会导致人胡思乱想,效率低下。

  所以说,人要经常“清心”,自我反省,将不好的思想清理出去,把好的思想留下来。

  国学大师曾仕强教授告诉大家:

  人的脑袋就像抽屉,可是很多人一辈子从来没有整理过,里面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你要用想象把你的头当作抽屉,把所有东西都倒出来,然后把头放进去,把所有以前的观念一个一个检查,看合不合理,如果合理就放进去,不合理的就丢掉。

  这就是定期清理大脑里面垃圾思想的具体可操作方法!

  我们也可以参考

  老子《道德经》

  中所说的“绝学无忧”来清心:

  老子说:抛弃聪明智巧,我们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绝仁弃义,我们可以恢复孝慈的本性;抛弃巧诈和获利,我们就不会心中出现盗贼和虚伪。

  所以,我们经常静坐反省,与自己内心世界交流,尝试着体悟“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便可慢慢“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曾国藩还说:“

  省事是清心之法,读书是省事之法

  ”。

  可见,我们也可以借助读书来自我反省,想清楚事情,继而达到清心寡欲的境界。

  《大学》中更是提供了一套完备的方法论: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不管怎么说,我们要时不时给自己的大脑留些空闲时间,安心静坐,放松冥想,将大脑中多余的垃圾思想清理出去,这样才能做人做事更加高效,身心也更加愉悦。

  2、去物

  除了看不见的大脑,我们需要经常清理,看得见的居住环境,我们更加应该经常清理。

  如果用当下比较时髦的话来说,这就是“

  断舍离”、“极简主义

  ”。

  我们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适、过时的东西统统断绝、舍弃,并且切断对它们的眷恋。

  “断舍离”之后,我们才能过简单、清爽的生活。

  而极简主义其实就是老子所倡导的“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物质生活简单一点,心中的欲望少一点,最后幸福和快乐也自然会多一点。

  曾经,苏格拉底走遍雅典街头,看着琳琅满目的货摊,惊叹道:"

  这里有多少我不需要的东西啊!

  "

  是啊,现在的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即便是你自身没有许多需求和欲望,商家们想着法子吸引你去购买他们的商品。

  于是乎,我们因为一时冲动,购买了许多用不上几次的电器、厨房用品、衣服、鞋子等等。

  这样一来,我们就会在无形中被各自外物所包裹,甚至是奴役,心中也会感觉到莫名的压抑与不愉快。

  其实,这便是荀子所说的: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

  。

  更是庄子对世人的告诫:

  嗜欲深者天机浅,凡外重者内必拙

  。

  一个人,如果内心欲望膨胀,总是想着占有外物,把屋子里面堆满各种东西,居住的环境乱七八糟;那么其为人也必然思维混乱,智慧肤浅,最终也会导致家庭福气也肤浅。

  反之,一个人将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定期做断舍离,丢掉不需要的东西,便会感觉身心愉悦。

  当我们把居住环境收拾干净,丢掉杂物,腾出更多空间的时候,也会感觉很释放压力,好像卸下了心中的包袱一样。

  所以说,聪明人会定期清理自己的欲望,丢掉家中不用的物品,不受外物的奴役,一身轻松,自然福气也越来越多。

  结语:

  《菜根谭》中有句话说得好:

  醲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

  人生最美味的佳肴,往往就隐藏在平淡的食材当中。

  人需要的物质很有限,只是粗茶淡饭,吃饱、穿暖、睡好,足以。

  其他多余的欲望,大都是人们自寻烦恼,我们能少则少。

  可是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欲望会越来越膨胀,内心的渴求越来越多。

  一旦得不到,又会感觉很郁闷、很困惑,痛不欲生。

  所以说,成年人要学会自我疗愈与调节,多做以上2种人生减法——

  清心、去物

  ,摆脱杂乱思想和杂乱外物的束缚,方可活得自在、快乐。

  人生,简简单单、平平淡淡、无灾无痛,这才是最幸福的生活,也是生活的真谛所在。

  大家觉得呢?

  原创不易,如果你喜欢琢磨君的这篇文章,点赞 关注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